禅境趣谈——国师“国宝”

秦孟潇

国师“国宝”

唐代着名高僧慧忠禅师,少年入道,初习戒律毗尼,精通三藏内典,游访名山古刹,亲近耆宿。他后来到广东曹溪,拜谒六祖慧能大师,获其印可。数年后,又隐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潜修四十年,慕名甚众,声名鹊起。玄宗皇帝慕其盛誉,迎至长安,敕住龙兴寺,有南阳国师之称。

在代宗年间,有位自号太白山人的异士,求见代宗,言其有“神通”。代宗召慧忠禅师入宫,说道:“这位太白山人自称有‘神通’,敬请国师勘验真假。”

慧忠问太白山人:“皇帝说你有‘神通’,请问你有甚么特长?”

太白山人答:“国师,鄙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测字,认山识地,算命占卜是我的本行。”

慧忠道:“请问山人,太白山是雄山还是雌山?”太白山人摇头不知所对。

慧忠指着地问:“请问这是甚么地?”

山人答:“我算一卦便可知道。”

慧忠又在地上划了个“一”字,问:“这是甚么字?”

山人答:“一字。”

国师摇头说:“错了!‘土’字加‘一’字,应该是‘王’字,怎么会是‘一’字呢?”

代宗赞叹道:“朕有玉玺,不足为宝,国师才是朕的国宝。”

装扮乞丐

以前有位挑水禅师收留了不少僧众弟子,但能吃苦耐劳的、清心修道的,却没有几人。他感到失望,于是就遣散僧众,自己也躲了起来。

有一天弟子在一座桥下发现了挑水禅师,看到他正和一群乞丐在一起,谈笑甚欢,悠然自得的样子。这个弟子走到桥下,向师父行礼,并请他开示。

挑水禅师不客气地道:“你没有资格接受我的指导。”

弟子问:“怎样才是有资格呢?”

挑水禅师说:“假使你能跟我一样,能同这些乞丐住在一起,过上三五天日子,我或许会给你开示的。”

弟子一听心中想:“三五天日子不算长,能跟乞丐住在一起生活有何难?”于是,他穿上了破烂衣服,装扮得像个乞丐,也跟随挑水禅师一起生活。

当天夜晚,乞丐中有一老人病死了,挑水禅师命弟子同一些乞丐抬死尸上山埋葬了。然后再回到桥下,各自找地方睡着了,可是这个弟子怎么也睡不着。

天亮以后,挑水禅师对弟子说:“今天你不必去乞食了,你可将昨天死去的人剩下的食物吃掉好了。”

可是那弟子捧着那剩菜剩饭却无法下咽,呆呆地看着那碗剩饭。哭着说:“弟子无能,实在无法理解师父的旨意所在。”

挑水禅师说道:“你有这样的分别心,又怎能修道呢?”

相对无言

宋代有位黄龙禅师在禅道上很有成就。他暂居净戒寺道场,有一日,他接待了来访的洞山圆禅师,两人相见之后,并未谈话;随即各自坐在蒲团上焚香相对,默默无语。

一直坐到深夜,洞山圆禅师方才站起身来,向黄龙禅师抱有歉意地说道:“夜已深了,打扰你休息了。”说毕,转身跨出禅门走了出去。

翌日,黄龙禅师返回自己的禅院,就请首座和尚来,迫不及待地问道:“你过去在庐山住的时候,可认识洞山圆禅师吗?”

这位首座和尚回答说:“只是听说过,却未见过面。”

黄龙禅师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位奇人!”

首座和尚听黄龙禅师赞美洞山圆禅师,不知何故,于是,他叫黄龙禅师的侍者来询问道:“黄龙禅师会见洞山圆禅师,他二人谈了些甚么话呢?”

侍者回答说:“两人一见面,各自坐在蒲团上,一直坐到深夜,一句话都未曾说过啊!”

首座和尚听了之后,不由自主地大声叫嚷说:“岂不‘疑’煞天下人!”

禅宗讲究不立语言文字,所谓“明心见性”。一切语言文字都不能完全准确地表明悟境;黄龙与洞山圆相见无语,默然静坐,眉目传神,早已心心相契。所谓“疑”则是不明罢了。

脾气古怪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女施主,她经常到无德禅师寺院去施舍做功德。

她不仅有财富,而且长得很美丽。虽然有不少人仰慕她,却不敢接近她,因为她的脾气太古怪了。时间久了,她感到孤寂和苦闷,烦恼越来越多。

一日,女施主又到寺院去请求禅师开示,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怎样才能富有魅力?年老的无德禅师语重心长地说:“这很容易,只要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可以啦!”

女施主不解地问:“请问,禅话怎么讲?”

无德禅师说:“就是说欢乐的话,谦虚有益别人的话。”

女施主喜悦地又问道:“那末,禅音又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说:“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化辱骂的声音为慈悲的声音。当你听到别人的骂声,而不介意,就能听到禅音了。”

女施主又问:“禅事又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回答说:“就是做布施的事,诚心诚意帮助别人,这就是禅事啦。”

女施主又问:“禅心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说:“就是用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爱人的心!”

女施主听了很开心,来了个很大的转变,从此无有一人不尊重她、爱她了。

头颅落地

有一日,着名的龙牙禅师去拜访德山禅师,二人谈禅论道,突然间,龙牙禅师怒吼叫嚷道:“我手上有一把锋利的宝剑,想砍下你的头来!”

德山禅师伸长脖子走到龙牙禅师的面前,说:“你砍吧!”

这位龙牙禅师哈哈大笑地道:“你的头已经被砍下来了。”

这位德山禅师也哈哈大笑地说:“头已经落地了。”

多年后,龙牙禅师在洞山良价禅师处,提起这段往事来,洞山禅师道:“当时,德山禅师说了甚么吗?”

龙牙禅师说:“他哈哈大笑,说头已经落地了。”

洞山禅师笑着说:“其实不是德山禅师的头被你砍了下来,而是你的头被德山禅师砍了下来。”

龙牙禅师辩解道:“我的头在这里,并未被砍下来呀?”

洞山禅师说:“德山禅师砍下你的头,你亲自拿给我看!”这时,龙牙禅师顿然领悟。

当初龙牙说要斩德山的头,实际上是要斩断德山的执着。德山心无尘缘,早已放下执着,所以大笑着说头已被砍下来了。而洞山的一番话,是要龙牙从“自我一出发,斩断自己的执着,不要去考虑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进入超越一切的禅境,证悟一如的佛性。”

俗汉和尚

一个“俗汉”刚出家不久,要把自己包装成“禅学大师”。

为了欺骗别人,他雇佣了两个才思敏捷的和尚替他回答问题,他便装成“一言不发”的模样,故弄玄虚“无言禅”。

有一天,来了一个云游僧,恰巧那两个和尚外出了。云游僧问他:“大师,甚么是师?”

这个俗汉和尚不知如何回答,东张西望,寻找那两个和尚。云游僧看他如此这般举动,很满意。

然后又问:“甚么是法?”他仍不能回答,只得看看天,看看地,祈求天地帮助他。

这时,云游僧又问:“甚么是僧?”他又回答不上来,干脆把眼睛闭上。

最后,云游僧又问,“甚么是福乐?”他说不上来,张开双手认输了。

云游僧感到非常满意走了。在路上,云游僧碰上那两个外出的和尚赞扬说:“无言大师了不起!我问他甚么是佛,他立刻东张西望,意思是说人类到处在找佛。我又问他甚么是法,他上下看看,说真理完全平等,没有高低之分;我又问他甚么是僧,他闭上眼睛,甚么也没说,意思是他就是僧。最后我问他甚么是福乐,他摊开双手,好像在说只有伸出手来,帮助别人,才能获得福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