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宗“个我修习”的体认

史海静

一、禅宗的起源

禅(Dhyana),本来是梵文音译“禅那”的简称,意译为“思维修”,或者音意合译为“禅定”,是佛教的一类重要的修行方法。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源于印度佛教。

六朝齐、粱问,印度佛教高僧达摩从印度乘船经海上丝绸之路,于现在的广州市荔湾区登岸,并搭建草棚面壁和传教。后来,达摩渡江到北魏的嵩洛一带传法,在少林寺面壁悟道,创立了佛教禅宗,从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祥宗的历史中,把禅法传到中国的第一人公认是菩提达摩。达摩登陆的地点,就在现上九路与玉器街交界的地方。因此那里被称为“西来初地”,至今仍竖立着一块古石碑,上刻“西来古岸”四个大字。后来,他在登陆的地方建了西来庵,传播佛教,之后改名为“华林寺”。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源于印度佛教。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禅宗的持久魅力。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中国化的佛教,因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得以在中国长久存在和蓬勃发展。

诚然,儒道二家思想对禅宗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作为佛教宗派之一,禅宗思想的主要渊源无疑应该是佛教本身。根据对禅宗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禅宗的一切感悟,都不外这四个部分:(一)人人都具有澄明圆满的本心;(二)南于相对意识的生起而障蔽了本心的澄明;(三)禅的修行就是通过种种方法去除障蔽澄明的污染与执着;(四)回归于澄明的境界。这四个部分,即是禅宗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它们形成了禅宗哲学的基本结构。无意于“建构”的禅宗,通过一系列的诗意象征,实实在在地“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在电光石火中呈现着缜密的逻辑,在禅机闪烁中呈现深邃的理性。

二、个我修习的三个境界

禅,乃“禅那”之略称。义为静虑,谓:宁静散乱之心,而起契理思虑也。本为色界诸天所具之德,而亦一切定境之通名。

(一)神秀为教授师,德高望重,徒众都以为他会接班为六祖,所以推让他作偈。神秀作偈云: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前二句描写根身境界。因仅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分别人我之心,虽很淡薄,但俱生我执未破,异熟缘至之时,仍会惹起烦恼:故须时时提高警惕,以防“无明熏真如,致迷真逐妄,造业轮回”。故五祖云:“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这一境界则是个我修习的初级境界。是种时时保持自我内心的清静,不被外界因素打扰的状态。讲求自我的克制力,意志坚定。有所为,有所不为。心中明辨是非,是修心过程的起始。

(二)惠能当年在磨坊舂米,由童子引他出来听人念神秀偈,一听则反应神速,即说我亦有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元一物

何处惹尘埃”

前二句指明神秀所证的不足,后二句是破俱生我执的见地。既破俱生我执,则实证禅宗重关,生空真如现前,诸法毕竟空寂,故日“本来无一物”;既破七识,则一切不染,故日“何处惹尘埃”。

这是个我修习的中级阶段,已达到物既是空的境界。这与《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静,不增不减——”的境界是一致的。这一境界中,参透了物的本质,人已是脱离物质世界成为独立存在的精神了。此阶段中,杂念逐渐褪去、消减,是走向彻悟的关键。

(三)惠能初偈之后,五祖知他只差一点,观察“时节因缘”将至,乃潜入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杨按,唐密传大法时,先须作法,保护坛场,以防邪魔混入破坏,五祖以袈裟遮围,然后为惠能说法,亦具上述密意。)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说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犹如触电一样,言下大悟,一连说出了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即:真空之中能出妙有;明体,达用:深契性、相不二妙旨。对于万法,以智证之,唯性无相;以识志之,依性起相。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个阶段则是个我修习的至高境界。六祖的大彻大悟则是看破了精神与物质的界限。可谓成“佛”——“佛”乃大彻大悟之人(人乃未彻未悟之佛)。到达这一境界,人可以找回自我,凡事从心而发,“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自我的活动呈现得透明、单纯、无杂念。大彻大悟是人在非意识形态上的想通,将一切看懂、看透,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人的个性整合的过程。未彻悟的人处世常是“心随境转”,而彻悟之后则达到“境随心转”的状态。

结语

实质上,禅是一种内在效能的训练,它是一种清醒的心理状态。禅是透过坐禅的训练,培养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清醒、放松和随时待动的态度。

个我修习是从内心去体会、感受,修炼自我的过程。每个人生来均具备这种向“佛”的潜质。然而,随着外界的影响,人会迷失自我,或者被同化、腐蚀。个我修习的过程即是祛除这些污垢,拨去物质的外纱,呈现本真自我的过程。

当今社会,节奏太快,变化万千,诱惑太多,纷杂的元素很容易晃乱人们的双眼,扰乱人们的内心。如何在这繁杂之中保持“真我”?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思考的。

出自:∵《大众文艺·浪漫∵》∵2010年10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