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路菩萨行——深切缅怀真禅法师

觉醒法师

弹指十五载,岁月一挥间;音容宛然在,教诲记心头。转眼之间,具稗法师离开我们已经15个春秋。15年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依然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指路明灯。

真禅法师(1916一1995)是江苏东台人,自幼出家,受具足戒后,曾就读于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焦山定慧寺佛学院、镇江竹林寺佛学院和南京华严师范学院、上海玉佛寺佛学院,师事过应慈、圆瑛、常惺、震华等着名高僧。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出任苏州狮林寺、镇江竹林寺监院,竹林寺方丈并兼任竹林佛学院院长等。1979年,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并正式担任玉佛寺方丈;1983年被选为上海市政协常委,任上海佛学院院长;1988年受聘为上海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并设立“真禅法师残疾儿童福利基金”。此外,还先后兼任开封大相国寺、上海静安寺方丈。199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真禅法师一生积极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努力践行大乘菩萨精神,身体力行,兢兢业业,为祖国建设和佛教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践行爱国爱教思想

在《回忆圆瑛法师》一文中,真禅法师写道:“作为一个新中国的佛教徒,必须坚持‘爱国爱教’的原则。所谓‘爱国’,在今天的条件下,就是要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作贡献。所谓‘爱教’,就是热爱我们所信仰的佛教,即爱佛教教义中‘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原则;自利利他,广种福田的思想等等……爱国爱教的原则本身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爱教必须爱国,爱国才能爱教。”

真禅法师还说:“爱国爱教,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落实宗教政策以来,真禅法师作为全国佛教界的代表人士,一直与党和***同心同德,积极参政议政。他在阐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文章中写道:“一方面佛教本身就具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功能;另一方面,党和***切实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得这种‘相适应’成为现实。但是,要真正实现‘相适应’,关键还在于我们佛教徒本身。”无论是在佛教界内部,还是参加政协会议,或是接待国际友人,真禅法师时刻不忘宣传爱国爱教思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爱国的基础上,真禅法师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为佛教事业的振兴发展而奔走工作。在开封大相国寺刚刚落实政策时,真禅法师顾全大局,服从中国佛教协会的安排,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重还这座千年古刹繁荣兴盛。在上海市佛教协会的工作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协会一班人,开辟了当代上海佛教的崭新局面,赢得了四众弟子的广泛称誉和赞扬。

正如真禅法师在教导弟子时所一再强调的那样:“宗教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人民整体的利益,如果从狭隘的宗教感情、本位主义出发,离开了爱国,孤立地强调爱教,就不能很好地考虑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行动上就不能很好地符合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在政治上就要犯错误,甚至被敌人利用,表面是爱教,实际上是害教。所以说,爱国爱教是基础,只有在祖国日益强大的前提下,人们的宗教信仰才更有保障。”这是真禅法师对爱国爱教思想的理解和总结,也是指引他一生思想和言行的一盏明灯。

二、广作社会福利事业

上海佛教界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20余年间,上海佛教界在真禅法师与明畅法师带领下,以出世之心行人世之道,为社会献上了一片真诚爱心。

据不完全统计,在担任玉佛寺方丈期间,真禅法师以个人名义和玉佛寺名义向社会有关福利机构和团体、向灾区人民和希望工程等,共捐赠人民币700余万元。为此,各有关部门给予他极大荣誉,先后聘请他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他还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评选为热情支持普教事业发展的社会活动家。1991年,中国佛教协会和赵朴初会长先后两次写信给真禅法师,对他率领上海市佛教界踊跃捐款赈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法师身体力行,率上海市佛教界为全国范围内的特大洪涝灾害尽心尽力,捐款总数居全国各省市佛教协会之冠,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表明,佛教徒对两个文明建设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不但使灾区群众得解燃眉之急,更体现出佛教救世济民、利乐有情之旨,座下功德无量,无任欢喜赞叹。”“上海佛教界救灾热情甚高,既是财施,亦是无畏施,护国护民,亦是护法,无任欢喜赞叹。”

真禅法师不仅以实际行动表达他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热心,还从理论上加以阐发,号召大家都来关心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在《实践佛陀遗教,广作福利事业》一文中,他指出:“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盘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人世事业,广作福利事业以嘉惠群生。而在佛教教义中,广作资生福利事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他在《佛教资生福利事业与精神文明》一文中说:“佛教传人中国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2000年12月1日,在真禅法师圆寂5周年之际,玉佛寺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了一场庄严隆重的梵乐演唱会,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们献演了一出名为“真禅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的小品,当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喊出“真禅爷爷,您在哪里”时,全场观众为之动容。

三、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赵朴老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其中之一就是“对外交往”。真禅法师自担任玉佛寺方丈以来,十分重视同国际友人的友好交往。他认为,佛教寺庙不仅是一个修持道场,也是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我国的一个窗口。因此,他要求玉佛寺的僧众,坚持“阿弥陀佛加友好”方针,积极发挥佛教对外交往优势,努力做好接待工作。在接待过程中,他坚持“在教言教”的原则,主动向国际友人宣传我国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玉佛寺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近千万人次,其中有许多是国家首脑、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真禅法师还频频出访世界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十多年间,先后应邀到20余国和港澳台地区弘法访问,多次出席国际宗教和平会议,为弘扬佛法,增进各国佛教徒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在真禅法师的历次出访中,尤以1994年8月赴欧洲七国弘法参访最引人注目。在这次参访中,真禅法师向当地的佛教徒和华裔、侨胞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宣传了党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佛教界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当地佛教的现状以及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增加了了解。在访问期间,他还为各国的信众开示数十次,先后讲演了《佛法与人生》、《佛法与做人》、《佛法与长寿》、《佛法与哲学》等专题,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四、重视佛教文化研究

真禅法师十分重视对佛教学术的研究,平生潜心佛典,佛学造诣深厚。他深深感到,数千年的佛教文化遗产亟待整理,当代出现的一些新的佛学理论也值得认真研究。在对信众的一次有关佛教与文化的开示中,真禅法师说:“从历史上看,佛教兴旺不兴旺、发达不发达,主要是看佛教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怎样。”从历史的经验出发,他提出:“我们今天弘传佛教,不仅仅是开放寺庙,供信徒瞻礼和供游客游览。主要还是要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要撰写佛学着作,整理佛教经典,发挥佛教义理,特别是要发扬佛教义理中积极的部分,为我们今天四个现代化服务。”

在繁忙的法务活动和友好交往中,真禅法师总是抽出时间来研究和着述。从1979至1995年的短短17年中,他先后出版了《玉佛丈室集》10辑和《上海玉佛寺丛书》27种,出版了《佛法·社会·人生》、《禅宗佛学思想论集》、《真禅禅藻集》和《玉佛禅寺》等书籍和画册,主编了《上海玉佛禅寺建寺110周年纪念特辑》、《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佛像开光、迎奉藏经、方丈升座纪念特辑》、《持松法师论着选集》、《持松法师纪念文集》、《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等。这些着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佛学理论方面的着作,也有对佛教经典的注释;既有参访、弘法的内容,也有友好交往的内容;既有高僧传记,也有诗词作品。但所有这些着述都贯穿着一条爱国爱教的主线,其中尤以《佛法·社会·人生》一书最为典型。该书共收文章13篇,其中《谈谈佛教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一文可说是真禅法师着书立说的宗旨,他对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作了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得出了佛教一定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结论。

五、加强佛教人才建设

绍隆佛种,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一直是真禅法师孜孜以求的宏伟事业。上海佛学院自1983年创办以来,他就担任院长,在他的倡导下,“培养一批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当佛教学识,并能密切联系信教群众的青年僧才”,成为上海佛学院的办学宗旨。27年间,上海佛学院先后培养出了近300名佛教人才,为上海佛教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真禅法师亲自倡导的“两爱(爱国爱教)”、“三懂(懂得佛教教理和教史,懂得法务活动,懂得寺庙管理)”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指导着上海佛学院的发展。

真禅法师还撰文呼吁佛教界重视对青年僧人的培养。1992年7月,他撰写了《培养青年僧人是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一文,明确指出办好各级各类佛学院校,是中国佛教界目前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整个佛教界的重视。他说:“办好佛教院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筹措充足的经费,二是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三是编辑统一的教材,四是重视入学僧的质量,五是明确培养目标。”在上海佛学院的学僧之外,真禅法师也很关心其他地区佛学院校、僧伽培训班学僧的进步和成长,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讲话,勉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上进,争取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真正能对佛教发展有用的人才。

斯人虽逝,高风朗润。今天纪念真禅法师,就是要以他为榜样,继承老一辈高僧大德的遗志,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继续沿着人间佛教的道路,奋发进取,为推动中国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

《中国宗教》2010年第12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