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茶道之精神

李欢

[摘要]在茶事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启悟,这就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也是茶人在茶事活动中所持心态、思维方式、人格素养和探求的目的。本文通过追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对茶道的认知,从而尝试总结升华出茶道的基本精神:“清、和、悟、真”,并给予具体论述。

[关键词]茶茶道茶道精神

清代查为仁在《莲坡诗话》在诗中这样写道: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已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常事。茶不必精,量家有之;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烹饮得法,亦得茶趣。喝茶人人可遇,可品茶就非人人能品出真味。能品出自然感受的,需要对茶有真切的认知,沏技有一定的功底,而能品出人文感受的,更需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心态才行。

爱茶之人,往往在心灵深入充满着一种清淡、静雅的意趣,最终使茶心、人心、道心相互交融,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茶文化灵性。饮茶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关系,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启悟,这就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因此,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不过,以此高度来要求茶人毕竟过于严格和空乏,常人不易掌握,一些茶艺大家和专家们便以精练的哲理语言加以概括,提出许多茶道的基本精神,使所有茶人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就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陆羽已经对饮茶者提出品德要求,喝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需要的解渴了。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早在唐代就已经喝茶有道了。可以将刘贞亮提出的茶德视为对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三饮便得道”和“以孰知茶道全尔真”句中之“道”和“茶道”的诠释和充实。茶道应追本溯源至唐代皎然、陆羽时期,不过当时还没有后代如日本茶道那么明确具体。

日本茶道崇尚“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不过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莫过于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介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宽松、自由的氛围。

中国茶德讲求“廉、美、和、敬”。中国的茶道精神有几种不同提法。中国虽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具体内容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还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此外,***也就茶道精神做了以下几种概括:国学大师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周渝先生近年来也提出“正、静、清、圆”四字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中华茶道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道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

各家对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茶德)的归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接近,特别是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和日本等国家地区的茶道茶礼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我们知道茶道精神属茶文化心态文化范畴,而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心态活动、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现有对茶道精神阐述大多只是涉及某一方面,像茶德作为茶事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只是茶道精神一个内容,精神不仅有行为准则和规范的道德风尚,还应有心态活动、思维方式等精神境界内容。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对茶道精神理应有一全面准确概括。

以精神内涵推演茶道精神就是茶人在茶事活动中所持心态、人格素养、思维方式、和探求目的,试用“清、和、悟、真”来概括表述。

清者心态:清淡,清雅,清醒,清晰,清爽,清廉,清醇,清静,显士子之心智;和者观点:和度,和畅,和睦,和气,和善,和顺,和谐,和悦,融道儒释之理念;悟者方法:悟道,悟性,悟心,悟生,悟慧,悟行,悟觉,悟空,启化觉之门窗;真者结果:真实,真诚,真挚,真切,真确,真知,真谛,真理,达境界之返璞。其具体解释如下:

清淡:清者纯净,没有杂念,淡者平淡,放的下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以淡泊明其志。清雅:高风亮节,气度宽宏,脱尘去俗,谦和而不亢不卑,清高而不骄不躁。清醒:冷静心智,不拘不倦,不乱不烦,有节有制,有条不紊,无杂扰而易明通。清晰:才思敏捷,目光锐利,心明眼亮,心领神会,待人处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爽: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心平气和,心悦诚服,如处雨后之原野,爽朗而清新。清廉:操行检德,贫而不馁,不慕虚荣,守得住气节,受得起疾苦,抵得住诱惑。清醇:清心寡欲,厚德重义,存清澈而醇厚。清静:心若止水,心安神定,“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静则明,静则虚,静则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静可体道入微。

和度:和是中,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和是五行相生相克所达到的和谐与平衡。和畅:敞开内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压抑扭曲个性。和睦:睦邻友好,营造和睦友善氛围,以诚为人,谨慎为己。和气:自然,达观,热情,包容,合于天性,合于自然,穷神达化。和善:以温、良、恭、俭、让确立亲和力及协调力,达互敬、互爱、互助。和顺: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背负自然和现实。和谐:以清醒、理智、平和、沟通、理解,达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和悦:自姿以适己,怡情悦性,怡心养生,怡然自得。

悟道:悟者,感悟、反省、思索、启迪,强调自身体验和顿悟;道者,道由心悟,依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没有一个固定僵化的概念,悟道就是把哲理融化到日常生活的一事一行中去,在感情上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与自然比拟,通过实践体悟自然规律,达人化自然境界,以自己天性自然去契合客体自然,彻悟大道。悟性:修养个性,释然处世。性源三界,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性出三界则,性要服人,心要爱人,身要让人。人有三性,天性、禀性(怒、恨、怨、脑、烦)、习性(欲望),要身体力行去习性,化禀性,圆天性。悟心: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平心静气,知足常乐,心存道理,达观平和。悟生:人生要道就是戒贪、戒争、戒搅,贪亏天理,争亏道理,搅亏情理,不抱屈、不后悔、不怨人三界平安,明五伦十义,敦睦人际,达调和顺利。悟慧:慧者智慧,感悟能力、认知能力、前瞻能力,体现于聪慧的见识,对事物准确迅捷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慧者令人多一份信任、多一份依靠、多一份钦佩。悟行:人存五行,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五行协调,自然和谐,能融万物。悟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经深思熟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悟化到理性认识。悟空:空是超越世俗“有”“无”之上的无,无则是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纯洁清静无杂念之心。

真实:保持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境界。真诚:真实的心情和感情,无虚情假意,既信义忠诚,一诺千钧,又宽容豁达,容逆耳忠言彰显人格。而承受别人观点,是真诚的重要内容,容者多一份平衡、多一份祝福、多一份希望,生活之泉就会流畅,友情亲情就会长存。真挚:真诚而恳切,不以理欺、不以势压,达互见真心境界,得平和一切之力量。真切:清楚确实,毫不含糊,对人真心,处事真诚,心境真闲。真确:真正放松,在无我境界中放飞心灵,放牧天性,达到“全性葆真”。真知:正确的认识,透彻的见解,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真谛:真识卓见的意义或道理,以陶冶情操,磨练个性,怡情悦性。真理:真实的道理,客观存在、客观规律在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探索追求获取真理,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静心、慎思、践行、归真。

愿爱茶者从茶事中感悟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的心地,体验到超凡脱俗、忘尘无为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人民出版社,59页

[2]庄晚芳.茶文化浅议[J].文化交流1990年2期

[3]蔡荣章.现代茶艺[M].***中视文化公司,∵1989年7版,200页

[4]周渝.从自然到个人主体与文化再生的探寻[J].农业考古,1999年2期

出自:∵《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4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