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开示,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里面的道理很深。从上篇帝舜的榜样,可以看出来,从灵明上认亲,把对方看圆满,比批评、抱怨、摆事实讲道理等种种方法更容易感化人。帝舜从始至终大孝尊亲,父亲要杀我,我也恭恭敬敬做好儿子,父亲总是慈父。当然该挖地道逃跑时还得跑,不能让父亲背负杀子之罪。当天子后,拜见父亲,令瞽叟很欢喜。华严经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这种大智慧,许多古德用起来得心应手。

历史感应统纪卷三中,记载着太守苏琼的事迹:∵苏琼,为清河太守。有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琼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涕。普明兄弟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除南清河太守,每年春,集大儒于郡学,吏人悉令受书。婚姻丧葬,皆令俭而衷礼。奸盗止息。邻郡富家,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沙门道研,资产巨万,在郡多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谒琼,辄谈玄理,研无容启口。其弟子问故,研曰,府君将我入青云,何由得论地上事。遂焚债券。

郡人赵颍,官太守,年八十余,致仕归。五月得新瓜一双,自来奉献,琼乃留置厅事梁上。人闻受赵瓜,欲贡新果。至门,问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北齐书,及北史循吏传。)∵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况家庭骨肉之间,尚恩情不尚律法。若听讼者不知此义,专绳之以法,则恩伤而意暌矣。僧人重财谋利,本违佛制,而贪盗者流,遂以此藉口,而垂涎思夺,是尊人为佛菩萨,而自甘于盗贼,亦徒造地狱之业而已。琼公与之高谈玄理,使人鄙吝之念,不得复萌。观道研云,将我入青云,何得论地上事。其感化之神何如也。呜呼,如琼公者,真所谓行菩萨道,现宰官身者矣。∵

其中一段,说到沙门道研,资产巨万,就拿着这些资产,大概是以租赁的方式赚取利息,而且常常得到郡县的帮助。这种行为很不如法,许止净评论很全面,一方面僧人重财谋利,本违佛制,一方面容易引起贪污盗窃之流垂涎思夺,造地狱业。这次道研师父来谒见苏琼,本来是想请太守帮忙,可是琼公非常厉害,不是一般的宰官,当下把道研师父看得非常圆满、出色、了不起,只和他高谈玄理,弄得他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回来弟子对此疑问,道研师父答:“府君将我入青云,何由得论地上事。”∵意思是说,太守琼公把我当作高僧一样,我实在没道理再论这点俗事啊。于是就把手里的债券都烧了。琼公了不起,道研师父也了不起,当机立断转恶为善,增上修行的心被激发起来。

其实人最受不了的感化方式,就是你看他圆满,你对他没一点意见。不管他做得对不对,你心里总觉得他最好。他就真的越来越好,最终变得圆满。因为本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连成佛的潜质都具足,何况开发种种善念。众生表面的不圆满,只是迷惑还没有觉悟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