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哲学是蕴涵着所有知识的母体。到了近代,哲学又成了“科学之科学”,而如今的一些哲学家却在做着“取消”哲学的工作。哲学在不断失去自己“地盘”的时候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生存的合法性了。哲学好像什么都是,又好像什么都不是。要想找到这个悖论的渊源,那只有从人的身上探寻。高清海先生说过,“人是哲学的奥秘”。

自然从自身中分化出了人,人又不断的与自在世界进行着某种“统一”的实践活动,由此,人的否定之否定发展也可看作自然自身否定之否定发展的过程。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让”人从自然中分化出来,“让”人成其为人,“让”人从自然之中分裂出去,与自然对立,进而进入更高阶段的统一之中。人又是这种矛盾最集中、最深刻的表现,这是因为只有人将自己视作主体,也只有人有“能力”成为主体。人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将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进行着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活动。

自然界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人又隶属于自然。由此,作为至今为止自然界进化的最高级的生物,作为灵之“长”的人的矛盾性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自然之矛盾性的最高、最深层次的表现。人所要面对的矛盾太多了:感性与理性、形上与性下、理想与现实、小我与大我、瞬间与永恒、自由与必然、兽性与神性、生与死等等,正是这矛盾推动着人,推动着人类成为自身,保持自身,创造着自身。动物的活动与其生命是直接统一的,而人的实践活动不断的创造着人自身。所以说,我们只能说人已经是了什么,或者勉强去说人正在“是着”什么,却无法抽象的谈论人到底“是”什么。

人从动物中来,但人又是超越动物的存在。恩格斯说,“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的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这是目前为止自然界最大的一次分裂活动,分裂的本身也可以看作一次重大的超越,这超越让人成其为人,让人“回归”到人之中来。然而,人是要不断超越的,只有在超越中人才能保持自身的这种“人性”。从这方面来理解,宗教的出现似乎有着某种必然的因素。费尔巴哈说,“自然的神性诚然是宗教的,并且是一切宗教以及基督教的基础,但是人的神性则是宗教的最终目的。”宗教源于人对超越的追求,只不过这种超越以其极端的、虚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人是现实的存在,但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求超越,追求一些形上的东西。哲学则是这种超越的最真实、最贴切的表达方式,由此人们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只有哲学才能道出人的真正本质,当然这种“道说”是一个螺旋上升,永无终点的过程。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承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说出可说的,隐匿不可说的,正是不可说的东西才成为可说的基础。他对语言的基础论分析无疑给我们理解人与大道,人与哲学(智慧的语言,道之自身的言说)以一定的启示。

人总是在分裂与统一中螺旋上升之中,而哲学也同样是这样的。哲学源于人,通过人来实现自身,成为自身,这个过程也是人超越自身,“回归”自身的过程,这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表达的观点,可遗憾的是他没有用实践的方式把握问题,最终僵死在他自身设定的孤立的,与外界没有任何关系,僵死的体系之中。

人之超越也就是哲学的超越。人总是立足形下,追寻形上,这就是人的形而上学性。“古代哲学是这样走过来的,近代哲学也是如此,可以说全部哲学发展无非是从对世界的分化走向统一,有在更高基础上扬走象分化的过程。每一次分化和统一,都表现为一个源泉式的发展,哲学史因此就是从一个源泉进到另一个圆圈的发展史……以往哲学发展大致可以看作经历了三次大的统一,形成三个大的源泉是的循环,1、自然物质世界与超自然世界的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统一;2、内在观念世界与自在观念世界的分裂和统一;3、主体人化世界与客观自然世界的分裂和统一。”

哲学应该是哲学史,但哲学史并不是哲学。“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本是两个问题,前者是问哲学已经是了什么,而后者则问哲学应该是什么,正是对“已经”的超越才让哲学成为了哲学。哲学就是超越,是人的超越。哲学是什么?哲学似乎什么都是而又什么都不是,哲学可以去研究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美学、语言、逻辑、数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神学、医学、管理学等等,但哲学却不能等同于此。在古代,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母体;在近代,哲学是“科学的科学”,但随着自然科学、心理学、历史学的发展,哲学好像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自然、社会、思维的三大领域。哲学真的失去自己的领域了吗?难道哲学真的要被科学所取代?哲学理论是自觉研究人的,人是超越性的存在,人无法停止超越,就像人无法停止“做人”一样。就此,哲学正是人本性的最深层次的表达,它不停的进行着前提批判、前提反思,让人类,让人类的知识得到完善与巩固。从古至今,这种反思从未停止过,它大体上经历了本体论的反思、观念轮的反思、概念论的反思、实践论的反思、语言学的反思、存在论的反思,文化论的反思这样几个阶段。哲学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研究科学的内容,那正是因为具体科学还“无能力”使自身完善起来,这个工作需要哲学,而且一直需要着。可以这样说,哲学从自身中分裂出了具体科学,随后对其进行进行统一“整合”,因此进入到更高阶段的分裂与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永无终点、螺旋上升的。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是一个内涵最稀薄,外延最广大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包,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只有在哲学史中去理解才能鲜活起来,存在既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思维即是构成的思想,也是反思的思想。所谓反思,就是对思想的再思想。由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也就是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反思经过反思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种自觉的反思便是哲学的本性,也是人类超越性最深刻的表达,因为人一旦陷入非反思,非前提批判,非超越性的思维模式,哲学便失去了活力,与此同时人也变失去本性,人成了非人。这种反思方式是具体科学所没有的,如果一个科学家自觉的对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前提进行反思的话,那么他已经进入哲学思维了。哲学解释人,引领人,自发与自觉相互缠绕,每一次的自发为下一次的自觉打下基础,从而人类进入了下一轮、更为高级的自发,以至无穷。

人是哲学的,因为哲学述说着人之超越,又引领着人之超越,哲学也是人的,因为人总在超出自身,给哲学提出一些“新课题”,人的超越没有止境,哲学的反思也总在路途之中。超越性让人成为了人,而且继续保持自身的“人性”,那么哲学则是这种超越性最贴切的表述,最深层的表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