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列表

瑜伽戒疏二乘不共戒科目

瑜伽“瑜伽戒疏二乘不共戒科目”。瑜伽戒疏二乘不共戒科目默∵∵如一、声闻地涵义叙说二、本地分声闻戒律仪叙说三、抉择分声闻戒律仪叙说一、声闻地涵义叙说一、总说二、分说一、初持一二品一、种姓地品一、自性二、安立三、诸相四、数取趣二、趣入地晶一、自性二、安立三、诸相—∵∵四、数取趣三、出离地一、世间离欲二、出世离欲三、二道资粮(十四法)二...

佛陀的八正道和瑜伽的八支功法

瑜伽“佛陀的八正道和瑜伽的八支功法”。佛陀的八正道和瑜伽的八支功法在这里也推荐一些精彩的书籍供大家参考。我最近正在阅读的《正念瑜伽》是一本结合佛法与瑜伽的身心***的书籍,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篇章,比如“佛陀的八正道和瑜伽的八支功法”就值得我们好好推敲。由于本人打字技术比较差,这些文章花了我两个晚上的时间终于能够浮出水面,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

瑜伽行派的两个系统

瑜伽“瑜伽行派的两个系统”。瑜伽行派的两个系统瑜加行派是从无著,世亲这个系统下来的,重要的典据是《瑜伽师地论》。“瑜伽师”是汉译名,从藏译看,原名是“瑜伽行”,所以一般称这派为瑜伽行派。此派是从世亲传承下来的,世亲的学说规模大,方面广,但在形成瑜伽行派的发展过程中,却始终是以唯识说为主导的。在唯识学说发展中有两个系统;一者是唯...

梵网与瑜伽

瑜伽“梵网与瑜伽”。梵网与瑜伽龙∵慧关于现行的菩萨戒问题,我在上月号的海潮音月刊上(读「戒律学纲要」有感),略述了一点管见,而今觉得犹有许多未尽处,故特再具体的补充如下:菩萨戒有二种溪流——梵网和瑜伽,那么,究竟孰佳孰劣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大家想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问题。案大乘戒的共同弱点在于作善门缺少了明文的规定。因此...

瑜伽行派在中国的传承

瑜伽“瑜伽行派在中国的传承”。瑜伽行派在中国的传承玄奘(600——664),俗姓陈,本名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十一岁(61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1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

瑜伽典籍介绍

瑜伽“瑜伽典籍介绍”。瑜伽典籍介绍薄伽梵歌一部伟大的圣书和练习瑜伽的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就是"薄伽梵歌"了。∵薄伽梵歌讲述的是古代印度的一场大战之前,大神克里希纳和王子阿周那的对话。这些对话中蕴含着瑜伽的哲理,可以说是一字千金。薄伽梵歌时每一个修习瑜伽的人必读的一本书,书中的道理永远也讲不完,当你认为理解了时,在看一遍,...

玄奘的汉译与元晓的瑜伽禅

瑜伽“玄奘的汉译与元晓的瑜伽禅”。玄奘的汉译与元晓的瑜伽禅[韩国]∵∵东吴大学教授∵∵吴亨根一∵∵元晓的唯识学与悟道元晓大师(617-686)研究玄奘法师(600-664)所汉译的《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许多经典与论典,因此通达大乘佛教,也确立了唯识观。他研究《瑜伽师地论》及有关唯识学的经论典之中钦慕玄奘三藏慈恩之门,因此为亲见...

有关瑜伽与法相宗

瑜伽“有关瑜伽与法相宗”。有关瑜伽与法相宗[比利时]查尔斯·魏伦曼∵∵康冬妮译普遍认为迦湿弥罗《阿毗达摩论》主要内容包括《发智论》(大正藏,1544)和六足,即这部文集的基础。《阿毗达摩论》写于公元2世纪,主要是梵文,很可能是婆罗米语。当时认为这部经藏就是佛陀的教言,但实际只是那个时代的经典的修订版和梵文版,这些经典起源于迦...

瑜伽菩萨戒∵明宣戒相法

瑜伽“瑜伽菩萨戒∵明宣戒相法”。瑜伽菩萨戒∵明宣戒相法四重戒相第一、不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瑜伽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自赞毁他戒,能持否?答:“能持”。第二、不悭不惠施是瑜伽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悭不惠施戒,能持否?∵答;“能持”。第三、不嗔不受悔是瑜伽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嗔不受悔戒,能持否?∵答:“能持”...

略论经量瑜伽行派

瑜伽“略论经量瑜伽行派”。略论经量瑜伽行派前言人的生活是由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所产生知觉活动,透过这些感官知觉我们才能认识这世界的种种可感相貌。现代有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的研究,人们可以透过科技和临床的实证来分析,而这些知觉活动所产生的认识和概念推论与行为作用中,可以去发现佛教所提的量论也有很多这方面讨论,因此,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