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明研究之具体方法

前面说过,吕澂广泛利用梵、汉、藏文资料研究因明,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是就研究手段或者说使用哪些工具而言的。在《因明纲要》中,他还专门谈到因明的研究方法问题。这里说的方法是指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把握因明理论。《因明纲要》提出了三种方法:辨别古今、旁考外宗和广研诸论。

⒈辨别古今

吕澂认为必须了解因明发展的历史。他把因明的发展概略别为五期:

第一期自佛说法至於马呜。此迄佛灭後五百年。论法初行。散见四阿含诸小乘论。

第二期自龙树至於靑目。此迄佛灭後八百年。这一时期论法渐详。散见中百十二门论等。

第三期自弥勒至於世亲德慧。此迄佛灭後千年。这时论轨具备,散见大论、显扬、方便心论和如实论等。

第四期自陈那至於亲光、无性。此迄佛灭後千一百年。这是因明大成之期。译籍今存因明二论,又见广百论释般若灯论等。

第五期自法称至於天喜。此迄佛灭後千五百年。因明再盛,译籍无专书,但梵蕃本具在。

《因明纲要》仅仅对因明发展史作了划分,指出每一期的特点和代表作,而没有展开评述。惜其过简。

《因明纲要》对因三相之源流和九句因之作者有简略的考证,纠正了当时流行的错误观点。作者在论及「因及似因」时说「因三相语,原出外宗。无著以降,内渐引用。迨及陈那,复事广说,列因九句,眞似大明。其意盖在显後二相」在这一段话中,《纲要》一连作了三个注。第一个注说因三相始见於《顺中论》,其提法是:「一朋中之法,二相对朋无,三彼自朋成」,朋即宗之异译。第二个注说在无著的《如实论》中有因三相的说法。第三个注是说九句因的:「旧传九句因足目所说,然今寻正理经文无此,惟陈那因轮,理门,广辨其相,以理推徵,应创自彼。」这一见解是可信的。

⒉旁考外宗

《因明纲要·引论》认为,旣然「古因明说,多取诸外,正理宗言,尤为关合」,意思是古因明来源於正理学说,甚至《门论》所说过类,也还保留着正理经的内容。正理是在印度古代的一般逻辑学说,传说为正理学派的学者足目所始创。佛家因明旣然源於「外道」,「旁考外宗」就显得很有必要,一可「见渊源」,二可「愈明义蕴」。

⒊广研诸论

吕澂在《引论》中认为,因明是佛家辩论的工具,要熟悉因明论式,必须详细掌握实例。佛家因明是为宣传佛家学说服务的。不懂得佛家理论就难以理解因明的论式,而不懂得因明论式也难通诸论。精通因明精通诸论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因此,作者主张「以是恒言不悉因明莫通诸论,今谓非研诸论难晓因明。」《因明纲要》从诸论中选了很多实例来讲解因明的法式。特别是《大疏》在解能破和似能破时,义例不详,《因明纲要》补其不足,搜讨颇详。

∵∵总观上述,吕澂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汉传因明的许多空白,对当代的因明研究仍然起到深刻的影响。因明,作为佛家认识论的逻辑,旣与佛学认识论密切联系,又是关於推理、论证的学说。因此,研究因明理论,应该从佛学和逻辑两方面着手。在本世纪,逻辑学是一门完全成熟的科学,西方逻辑包括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理应成为整理因明理论的指南针。五四以後,因明、逻辑的比较研究在国内蔚然成风,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这一方面,吕澂的因明研究则显得无力。在一些理论问题上有所失误。例如,不适当的强调了同、异喩体在逻辑形式上作爲伪言命题或者直言命题之间的差别;未能指出同喩异体与同品定有性有不同的逻辑形式;不了解西方逻辑充分研究了矛盾律,因明反而相形见绌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