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海南佛教寺庙史料略录

一、海南佛教的传进和潜力简介

中国的佛教,按照语系(zhong∵guo∵de∵fo∵jiao∵_an∵zhao∵yu∵xi)分为汉语系佛教、躲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传进海南岛的是汉语系佛教。佛教传进海南始于唐代。海南佛教大体属于禅宗。海南佛教徒多奉如来佛、四大菩萨、以及“斋主”,惟其内容与净土宗相似,僧侣不重戒规,旧其地位亦低。

海南佛教最早的寺庙为琼山府市北门外的“天宁寺”,当时迎诏习仪都在此寺。明1425年,天宁寺因地震受损,后于1443年经知府程莹辟地300亩重建,由此而成为海南岛当时(mu∵zhong∵jian∵_you∵ci∵er∵cheng∵wei∵hai∵nan∵dao∵dang∵shi)规模最大、僧人最多的佛教寺院。知府匾示曰“海南灯禅林”,并设僧目司主。

唐宋时代海南佛教盛行,万宁东山岭一直是佛教胜地。东山岭素有“海外桃源”之称,位于万宁县市东约两公内,岭上的“潮音寺∠、“净土寺∠、“华封岩”等都属佛教场所。

1932年,海南岛仅琼山县就有佛教徒3000人,僧人49人,尼众63人。后因战乱冲击,至1950年解放始期,海府地区尚有寺庵17处,均有出家人住持,计有僧众21人,尼众32人。全海南岛约有佛教徒2000多人。

海南岛土地改革后,由于佛教寺庵所有的田地被没收分配给农民耕种,寺庵人员有的在分得土地后还俗,有的被***安置其他工作,一些寺庵由此被荒废或被改做他用,全海南岛的佛教活动基原停止,只有极寡数佛教寺庵与佛教信徒存在。

二、解放前海南岛的佛教寺庵场所

解放前,全岛佛教活动的寺、庵有:

一、天宁寺

又痴轨南寺,位于琼山府市镇北,建于宋代,元代改今名,迎诏习仪都在此处。元代琼山人僧无卧冬姓林名龙,自寡辞亲出家住寺。明代1425年间因地震受损,后于1443年经知府程莹辟地300亩开始重建,知府匾其门曰:海南灯禅林。设僧目司主。解放始期住寺主持人吴庆衍。今堂屋宇己折除。[园智修注:现已在灵山镇云龙异地重建,并更名为灵山寺。]

二、(er∵_)地躲宫

明万历年间由礼部尚书王弘诲同乡人募创,位于琼山府市镇北街,当时是规模较大的寺院,俗称为“鬼子庙∠。解放始期住寺主持人吴庆衍,出家住寺人员吴翠胜、旧瑞镜、吴明机、吴嫫连(均系僧人)。今屋宇大部分已损差反塌,仅存后主堂一间,也已破烂。[园智修注:此处现在海南省委灯簦院内。]

三、一粟庵

清光绪年间建,位于琼山府城镇北街,解放始期住庵主持人莫梅兴,出家住庵人钥孤吴氏、肖亚九、何舅女(均系尼姑)。寺庵屋宇因破旧己卸掉。

四、大慈寺

清乾隆年间建,位于在府城镇北官市。解放露期,住寺主持人吴庆辉(男)。

五、泰华庵

位于琼山府城镇草芽巷,屋宇尚存。解放露期,住庵主持冉菜和全,出家住庵人员邓顺香、邓顺琼、邓差黑(均系尼姑)。[园智修注:现为海口市开放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寺庙规模太小,不可以适应宗教活动开展需要,***已批地16亩在海口市灵山镇建造新的泰华庵。目前,新泰华庵左右两厢的寮房已经建造完毕,大雄宝殿的建设主在进行中。]

六、善惠庵

清康熙年间修建,位于府城镇内巷,屋宇有前、后正堂二进,厢廊4聪。解放露期,住庵主持人王和顺(尼姑)。解放后扩建为小学校。

七、音沱庵

位于在府城镇金花村。解放露期,住庵主持人王可以元(尼姑)。[园智修注:现已重建恢复并更名为“真如庵”。]

八、秀水庵

位于府城镇大水井巷。解放初期,住庵主持人符耀盛,出家住庵人员符顺成、符嫫枝(尼姑)。屋宇己折除。

九、白衣寺

明万历年间由知府倪额俎建,位于府城镇城东桂林村。解放初期住寺主持人高文氏(尼姑)。[园智补注:现已重建恢复。]

十、万媛堂

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香港山海寺崇拜南海看世音菩萨的和尚,在府城镇尚书直街设“万媛堂”、“顺理堂”。屋宇尚在,内立有石碑文两块。群众称为“斋馆”。后在海科芝园村设“东成堂”。“万媛堂”部分人员,在府城镇宗伯内设堂崇拜,现该堂尚有林原镇(男)、梁仁进(女)两人住堂主持活动。[园智补注:现已重建恢复。]

十一、广济庵

光绪四年(1878年)建,位于海口市红坎坡,主庵1间,附属屋宇4间,屋宇建筑面积合计300平方米,供奉看音菩萨。解放初期由李永莲和尚主持活动。1954年李及其他和尚由人民***安置生活离开庵堂。广济庵房产由红坎坡居委会接管。60年代初利用作办学校至今。

十二、明赞塔

广济庵建立不久,在离市区东南部3公内。白龙区塔光乡夏瑶村利(gong∵li∵_bai∵long∵qu∵ta∵guang∵xiang∵xia∵yao∵cun∵li)用明赞塔旁边古庙供尼姑住守开展佛教活动。明赞塔群众通称为“下洋塔”,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此塔分(nian∵__ci∵ta∵fen)为7层,高34米,塔呈八卦(mi∵_ta∵cheng∵ba∵gua)图形,底半径6米,土木工艺结构,早期作为海安——海口岸的航瓣纸日原占领海南时,在四周建设飞机场。1944年因塔顶部右飞机伏跌,被卸掉上部3层。

1955年大跃进期间全部卸掉。1979年当地群众自发捐款在原塔址旁新建约70多平方米的平房作为佛教活动的场地,设有神职人员主持,由当地信教群众自行活动,不列进宗教部门治理。[园智补注:现已卸除建成国兴大道。]

十三、仁心堂

原址位于海口市海甸岛,前身为鲁班庙,宋晨嘉熙年间(1240年)间由“慈公”上人建成佛寺,有正堂二进,附属屋宇3间,建筑面积227平方米,供奉看世音菩萨。原住堂主持人柯修慈,出家住堂人钥孤修娇、曾修妙、蔡杰云、旧修成、王修娪、何杰凤、曾修容、柯琼英、吴嫫尾。[园智补注:(yuan∵zhi∵bu∵zhu∵_)1963年寺产被海口造船厂占用,相关常住人员被安置到四周六庙一间大约80平方米的民宅居住。新址于1994年经***批准,更名为“仁心寺”,并与三亚南山寺、订安普济寺、万宁广善庵、陵水三昧寺、屯昌福庆寺、西仁寺等7所寺庙一伏,成为海南首批开放的寺庙。1996年新址经***拨款修缮扩建后,现为海口市法订佛教活动场所之一。另外,仁心堂在旧址上的重建工作正在筹划中,目前已有佛教僧人在旧址上搭建茅蓬板房居住修行。]

十四、善(shi2∵si4∵_shan4)庆庵

位于海口大东路,屋宇1间,建筑面积80平米。解放初期,住庵主持人柳可以徒,出家住庵人员柳奇和、柳奇南、柳春梅、柳春桂。已拆除。

十五、永庆寺

位于海口广喜南路二巷,屋宇建筑面积70平方米。解放初期,住寺主持人林瑞蝠,出家住寺人员文珍。已拆除。

十六、潮音庵

位于海(wei∵yu∵hai)口盐灶下灶村,屋宇建筑面积80平方米。解放初期,住庵主持人符善梅,出家住庵人员符仁昌。1983年拆除。

十七、泰华堂

位于海口永乐东街(现解放东路),屋宇建筑面积50平方米。解放初期住堂主持人陆正玉。因无佛教活动,屋宇交解放居委会使用。

十八、慈惠庵

位于海口居(wei4∵yu2∵hai3∵kou3∵ju1)仁坊,屋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解放初期,住庵主持韧鲱地全,出家住庵人员林门姩,余文英。因无佛教活动,屋宇交居仁坊居委会使用。

十九、积善寺

位于海口大英山村。住寺主持人旧庆元,出家住寺人钥孤瑞清、旧瑞琪、陈嫫二。解放后因建设海口公园拆除。

二十、法隆寺

位于海口大英山村。住寺主持人曾维安,出家住寺人员曾嫫宝。解放后因建设海口公园拆除。

二十一、潮音寺

唐代唐鉴真和尚北回时在万州东山岭停留3天,在山上传经讲道。当时群众为留念鉴真大师,兴建一座“真武殿”。奔何年间,僧人进行维修,改名为“灵照堂”,堂内正中设有“大雄宝殿”,殿上供奉如来佛,左右两旁立十八罗汉,殿前供奉有弥勒佛。当时,寺的主持人岳订法师。堂属田地有千余亩,由岳订法师掌管。

明晨,僧人根据东山岭的特点,将“灵照堂”改名“海君郝”。清代佛教兴盛,寺中法师夏仲英四出募捐筹款,重修“海君郝”,又改名为“潮音寺”。寺中有夏仲英法师题词的条幅“巢钤哉轨伏,音自海外来”。清康熙年间,无飞方丈(文昌县人)在古寺内设坛传经讲道,听经信徒达300多人。后由和尚叶宗祥(儋县人)主持,民国34年(1945年)他离开东岭“潮音寺”回儋县。

今“潮音寺≡址尚有完正方丈(jin1∵_chao2∵yin1∵si4∵_jiu4∵zhi3∵shang4∵you3∵wan2∵zheng4∵fang1∵zhang4)洞,洞中保存清方丈二十五、二十六世的碑坊。万宁县群众曾供奉李目于“潮音寺”。1985年,(nian∵_)万宁县人民***将寺定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修为“李目庙”。

1986年3月,泰籍华人韩杨元法师为东山岭旅(dong1∵shan1∵ling3∵lv3)游点捐赠3尊大佛像和1套佛事用具,安放在“李纲庙”内的“大雄宝殿”上。这组佛像,工艺精细,佛面传神,栩栩如生,其中“释迦牟尼〖很像高约2米,重约1000公斤。

二十二、净土寺

其前身为宋初创建的“鸡竺庵”,(qi∵qian∵shen∵wei∵song∵chu∵chuang∵jian∵de∵_ji∵zhu∵an∵__)宋末被废。明崇祯六年(1632年),东僧心空心觉在“鸡笠庵”旧址上重建“净土寺”,屋宇有前堂、后堂各3间,左右走廊各1间。清晨,改成尼姑庵。后期住庵尼姑杨氏(万宁兴隆人),于民国25年(1936年)左右离开“净土寺”,屋宇因(nian∵_zuo∵you∵li∵kai∵_jing∵tu∵si∵__wu∵yu∵yin)年久失修,遣遢仅存破墙残壁,后进仅剩正堂1间。

近年来,随着东山岭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开发和建设,继着名的潮音寺重建修复之后,有关单位又在原址上重建净土庵古庙,使其恢复原貌。重建落成的净土庵,分为前殿、后殿,均为土木结构,占地400多平方米。净土寺尚存原立石碑。

二十三、华封岩

原是东山岭上的巨石怪洞。洞厅高4.4米,长7.7米,神案上置着看音娘娘的塑像。洞厅石壁上,刻有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创立的华封岩书题以及历代名人诗词,字体各异。石室殿宇雕刻精致,风度壮观。其中壁绘及各种骨纹在〔迥革”期间已被破差。

华封岩盛名吸引许多游人墨客在此赋诗题词。居住华封岩的和尚灵修诵经的旧址,同山堂、祥哉姑等石洞室至今还在。

二十四、聚奎塔

亦称塔洋塔,位于琼海县塔洋好西南面约500米处,于明万历乙年(1605年)由知县芦章创立。乾隆元年(1736年)塔顶损坏,太学生王元君曾出资修补。抗日战争前,聚奎塔附设3间平房作为和尚、尼姑庵堂,住堂人员有和尚2人、尼姑1人。解放后,庵堂屋宇已拆除(ren∵_jie∵fang∵hou∵_an∵tang∵wu∵yu∵yi∵chai∵chu),住堂的和尚、尼姑也先后往世。现聚奎塔仍巍然屹立。1979年人民***祷调文物保护拨款片面维修,保持原来面目。

二十五、玄达先师塔

位于琼海(wei4∵yu2∵qiong2∵hai3)县长坡镇多异岭上。陈宗启在江西南昌翠岩寺当和尚,法名为玄达。不久,自江西回回琼海县,在多异岭上住了半年之久,然后筹建伏一间和尚庵。建庵不久,出家住庵人员,不守佛规,胡作错为,造成群众反感而停止活动。后来,玄达再往南昌翠岩寺复经。不久,再回琼海县,将多异岭原和尚庵改为尼姑庵(该庵屋宇在日军侵琼时已被毁)。玄达亡后,葬于多异岭上,后人建玄达先师塔。原立塔时有3块石碑文,∵1958年大跃进期间2块石碑文被毁,仅余下1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后补注:

本文收录的解放前海南佛教寺庙史料,乃是园智自一位朋友提供的部分缸浴资料中抄录的。根据笔者目前所了解档情况,本文对有关海南佛教寺庙的介绍仍然存在很多遗漏,譬如:海口市五侯祠佛堂,澄迈县永发镇美郎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郎双塔、屯昌县新兴镇的福庆寺、屯昌县城的西仁寺、陵水县城南门的三昧寺、定安县坡寨乡龙凤山普济寺、万宁市后安镇的广善庵……等等,这些全没有相应收录。

另外,还有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岛重新恢复建造一些寺庙,譬如:澄迈金江镇的金山寺、海口市秀英区的湖中寺、文昌文城镇的宏光寺、三亚市的南山寺、琼海市的广鳌禅寺、澄迈县盈滨岛的永庆寺、儋州市蓝洋镇的观音洞寺、海口市新泰华庵、海口市灵山寺等,这些更是本文中根本没有的。

因此,园智抄录发外这篇资料,只可以算是挖掘海南佛教文化资源的抛砖引玉之作,欢迎大家踊跃提供有关海南佛教文化史料方面的更多信息,一同为海南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奉献一臂之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