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谐社会与宗教工作∵

雷一鸣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讲话》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10项基本任务,特别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认真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认识宗教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宗教工作者做好宗教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宗教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超然、神圣的方式向人们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特别是其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大都是以超然的方式来表达对于人类美好社会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也是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愿景,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总目标是协调一致的,相互契合的。

首先,和谐思想内蕴于宗教教规教义之中。如佛教主张教人向善,和平济世,讲究人与社会的和谐;道教提倡“道法自然,重生贵和”,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基督教强调“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伊斯兰教则规定穆斯林在人间要关心、怜悯、接济穷人,讲究人与人的和谐。宗教的这些教义思想,对于教育引导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服务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行为规范的和谐是宗教文化传统的追求。如宗教提倡的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使各宗教间都能够和睦相处。这些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都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又如,宗教讲究重德行善、齐同慈爱、济世利人,多年来各宗教积极开展了多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扶贫助困,赈灾救难。这些行为,实质蕴涵着丰富的均衡社会财富的思想内涵。

再次,宗教道德教化功能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信徒把宗教看作是道德体现的象征,把它用作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宗教的这种道德特殊教化作用有助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深刻理解与把握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大力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深入挖掘宗教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1.做好宗教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的大前提。在这方面,宗教这支队伍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当今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思想浮躁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比较突出。宗教能在信教群众中通过宣传教义、举行仪式等活动,加强信众对现行秩序的认同,舒缓人的精神危机,减少社会震动。应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为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支持。

2,做好宗教工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我国各宗教历来就有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历史上具有宗教信仰的爱国主义者层出不穷。许多教派就把消除离别分隔作为人生的重要追求。例如佛教中的《阿含经》中就说:“有离别者,善为和合,使相亲敬”。近年来,各宗教在两岸关系的和谐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宗教团体交流持续不断,在学术、慈善、艺术、经济等各种领域都达成了共识,取得了理解,加深了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

3.做好宗教工作有利于信教群体的道德教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科技、政治、文明的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的道德素质的现代化。研究表明,宗教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力量之一。一方面宗教教义和宗教历史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长期以来已成为人的心理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一般都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信徒中有较高的道德威望,他们的榜样作用对信徒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4.做好宗教工作有利于发挥心理慰藉作用。研究表明,宗教在与个人的关系上,它为人们的心理健康甚至身体健康提供了智慧支撑。它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民族,对人们有着舒缓精神危机,宽慰人心,缓和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与改进宗教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宗教作为一个社会层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信教群众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提高与改进宗教工作,保障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与合理要求,促进各类宗教矛盾的妥善解决,稳定宗教局势,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一要努力提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把握宗教工作正确方向的能力。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四句话”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基本方针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宗教工作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只有全面地、正确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紧紧抓住这个根本,提高贯彻这一方针的能力,才能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正确方向,做好宗教工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二要努力加强新形势下的依法行政,提高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2005年3月1日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是新形势下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宗教工作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要把学习、贯彻、落实《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按照《条例》要求,坚持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进行依法管理,充分发挥《条例》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的作用。

三要努力提高正确处理宗教方面的矛盾,维护宗教领域的团结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宗教方面的主要矛盾,属于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做好宗教工作,避免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通过宗教而激化,妥善处理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宗教工作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不断提高处理宗教方面矛盾的能力,努力消弭宗教方面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要以教育和疏导为主要方式解决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打击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的非法违法活动。

四要努力提高以“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能力。做好宗教工作,最根本的就是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宗教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更大的包容性、更多的宽容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做信教群众的工作,增强党同信教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宗教同社会的和谐关系。要通过积极、主动、有效的群众工作,把信教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的周围,凝聚和激励信教群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作者为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