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论义贯(下)

成观法师

似因A3:犹豫不成

于雾等性起疑惑时,为成「大种和合火有」而有所说,犹豫不成。

注释

「于雾等性起疑惑时」:「雾」,见远方有雾。「等性」,指不一定是雾,或者是尘埃,或水气等。「起疑惑」,因为远见,不能确定,而只疑其可能是烧火而起的烟。

「为成大种和合火有」:「成」,成立,即立宗。请,在见远处雾状之物,尚未能确定它是否为烟的时候,就遽然立这样的宗:「大种和合火有」∵∵。「大种」,指薪、木、炭等有质碍、能燃烧之物。∵∵「和合火」,与火和合。「有」,生,生起,指有烟生起。此之立量为:「远处之火起」为有法;「火与大种和合」为宗,「以见烟故」为因。虽「有法」与「宗」皆可成立,但所见之物是否确定为烟,仍不能确定,故若强以之为因,则犯「犹豫不成」之过。

「犹豫不成」—禾能确定的状况,称为犹豫,亦是「未决l∵∵(∵uncertainty∵)之义若强以自己都不能确定的状况或事物为「因」(理由)∵∵,即犯了所举之因有「犹豫不成」之过。

义贯

若「于」远处见有如「雾等性」质之物升起,而「起疑惑」以为是烟,然在仍不能确定「时」,即违「为」之而「成」立宗云:由薪木等可燃性「大种,和合火」(与火和合)以致「有」烟生起,以见烟故,如是「而」妄「有所」言「说」,此所举之因即犯「犹豫」不确定而「不」能「成」立之过。

似因A5:所依不成

「虚空实有,德所依故」,对无空论,所依不成。

注释

「虚空实有,德所依故」:若立宗云:「虚空为实有。」为什么?即举因(理由)云:「以其为万物之德之所依故,因此可知虚空为实有」∵∵。「德」,性能、作用,指万物之性能作用。虚空本来非心外之实法,故不可计是定有、或是定无。但有些外道计空是「定有」(或实有);另有一派外道则计空是「定无」。倡虚空是定有论者,认为一切法皆从虚空而生,虚空含一切万物之德能、作用。中土儒道亦有如是之论。例如老子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道德经第十三早)即是虚空能生、有用之论,与彼西天外道类同。又儒、道及易经皆言:天地初造,万物初开时,一片「混沌」,如老子言:「道之为物,惟恍陛唿,悤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悤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此即易经所谓: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万物于焉繁兴。老子又云:「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推究而言,即儒道之本,皆是「无因生」论者(一切从「无」而生)确是「无中生有」!故知易经及儒道之本,皆同彼西天外道之「无因生论」者。

「对无空论,所依不成」:「对」,对……而言。「无空论」,即无空论者,以此辈人计「空」是「定无」,依佛正理而言,这又堕于另一端,因为虚空虽无相、无体,不可触摸,然八识相分所现之顽空之相,亦非全无,故彼外道于「唯识所现」之相,计有计无,如人计执「空华」有无一般,皆是迷人。对于「无空论」外道者而言,若立「虚空为一切万物性德作用之所依」为因,企图证明「虚空是实有」之宗,则称为犯了「所依不成」之过。因为「无空论者」可能如是反驳说:「以无物故,名为虚空;即虚空本身既非有,云何可为他物之依?」因此,「所依」之因不得成立。

义贯

若有人立宗云:「虚空」为「实有」,而举因云:以其为一切万物之「德」(性能、作用)之「所依故」,而推证知虚空定是实有。然此因支,「对无空论」者而言,却是犯了「所依不成」之过。

B.六种不定之似因

不定有六:一、共,二、不共,三、同品一分转异品褊转,四、异品一分转同品褊转,五、俱品一分转,六、相违决定。

注释

「共」:即共不定之似因。谓正反论皆可「共享」此而作为其「因支」(这个「因」,既可用来支持甲方,亦可支持乙方),因而形成一种「不定」性,称为「共不定」(两造共享之不定),而不能真正用来作为任何一方之因支(理由)∵∵。

「不共」:不共不定。谓正反二论皆不共此因(两方都不能用它),因而成为犹豫因,是故此种因亦不得成立。

「同品一分转、异品徧转」:此第三种不定,及下面两种:「异品一分转、同品徧转」、「俱品一分转」,都是指此「因支」对于正反二论而言,有所重迭,只是于两造所涵盖的成分多寡有所差别而已。

「相连决定」:指正反二宗正相违悖,故无交集,而令「因」成为不定。

义贯

本节从略(以下文当详说故)。

似因B1:共不定(两造共享而成不定之因)

此中共者,如言:「声常,所量性故」:常与无常品皆共此因,是故不定。为如瓶等所量性故,声是无常?为如空等所量性故,声是其常?

注释

「此中共者」:这里所谓的「共」因不定。「共」,正反二论皆可共享此因,为己方之论支持,因而此「因」支,即成不定性,因为它既可支持我方之论,又可支持敌论,其性便成不定,而不能真正成为任何一方之「因支」。

「声常,所量性故」:若立「声是常」为宗。而举因云:「以声是所量性故」。「量」,度量、测量。∵∵「所量性」,即是可以度量、描游、表诠的,如以大小、高低,乃至振幅、传动之远近等,来度量、表诠声之形相。声诚然是具有可度量之性,然而此可度量之性,并不能拿来证明声是常、或无常;甚且,可度量之物,既可是常,亦可是无常,故常与无常二宗,皆可共此「可度量性」之因,因此,此「因」于正反两方之论便成「共有」之因,于是其立场便成「脚踏两条船」,而成不定,因此反而不能成为支持任何一方论证之「因支」。

「为如瓶等所量性故,声是无常」:这以下是指出以「所量性」为因之不定性。「为」,到底是,抑为。谓:你所说的「所量性」∵∵,到底是指说:声如瓶等「无常物」之可量性,而欲以此证明说声是无常呢7

「为如空等所量性故,声是其常」:「空」,虚空、即空间;空间亦有大小,故理论上说,空间不论怎么大,还是可以度量的。∵∵「其常」,「其」为虚字,无义。此谓:抑为(还是)如虚空等「常性之物」之可量性故,因此你说「声是常」呢?

义贯

「此中」所谓「共」因不定「者,如」立量匡一:声」是「常」(宗):以其为「所量性」(可量性)「故」,声是常(因)。然而,以「常」与「无常」二「品」之宗「皆」可「共」用「此」所作性为「因,是故」所立之因成为「不定」性,不知到底它要支持常还是无常。到底你所说的可量性「为如瓶等」无常物之「所量性故」,因此你说「声是无常」呢?抑「为如」虚「空等」常性物之「所量性故」,因此你说「声是其常」(声是常)呢?

似因B2:不共不定(两造皆不共而成不定之因)

言不共者,如说:「声常,所闻性故」,常与无常品皆离此因:常无常外余非有故,是犹豫因,此所闻性其犹何等?

注释

「声常,所闻性故」:如立「声是常」为宗;举因云:「以其为所闻性」。

「常无常品皆离此因」:「常无常品」,常与无常二品。∵∵「离」,不依,不依此因;「离此因」,不依此为因,亦即与此因无关,皆不用此因。亦即,「所闻性」与常或无常并无关系:故「所闻性」并不能用来证明声是常或无常。「常」与「无常」的正反二宗,皆「不共此因」。

「常无常外余非有故」:然而一切世间中,除了常法与无常法外,更无有余物、无有别法。

「是犹豫因」:「犹豫」,即不定、不确定。以此「所闻性」既不得成为「常宗」之因,亦不能成为「无常宗」之因,因此它在「常性」与「无常性」之间,竟不能确说是属于哪一个,以其属性(∵Attribute)不定,故成为另一种犹豫性之因。

「此所闻性,其犹何等」:「犹」,犹如,像。「何等」,何等物,什么东西。谓,遭「所闻性」,到底像什么东西(是什么东西)?亦即,它既不是属「常性」,亦不属「无常性」∵∵,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属性?难道世间还有「非常非无常」之物,或「亦常亦无常」之物吗?「所闻性」之性如是不可界定,即是「不定」;又不属任何一法,则是「不共」∵∵,故「所闻性」是「不共不定因」(正反两方皆不共享之不定因)。

注释

所「言不共」不定因「者,如」立量「说:声」是「常」住(宗);以其为「所闻性故」(因)。然而「常」与「无常」二「品皆离此因」(皆不依此因,与此因无关),且一切世间中除了「常」法与「无常」法「外」,其「余」更「非有」任何法「故,是」故所闻性即成一种性质「犹豫」不确之「因」;关于「此所闻性」之性,「其犹何等?」(它究竟是何性质?),它到底是常或无常、或非常非无常等,竟不可说,故成正反两方皆不共享之不定性因。

似因B3:于同品喻中一分转而于异品喻中徧转之不定因

同品一分转异品徧转者,如说:「声非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此中「非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电、空等为其同品。此无常性于电等有,于空等无。「非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瓶等为异品,于彼徧有,此因以电、以瓶为同法故,亦是不定。为如瓶等无常性故,彼是勤勇无间所发?为如电等无常性故,彼非勤勇无间所发?

注释

「声非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假如立量云:「声是有法」,而以「非勤勇无间所发」为宗:举因云:「以其为无常性故」。

「同品一分转异品徧转」:二分」,一部分,或一半。「转」,运转、运作、作用(∵function。work。operate,∵fit∵into∵)∵∵。∵∵「徧」,完全。谓此「无常性」之因,对于同品类之法,只有二部份」能作用;而对于异品类之法,却「完全」能相合、能运作;因而此「因」便游移于正反二论之间,不能一定是支持那一方,所以有不定之过。

「非勤勇无间所发」:「非勤勇无间」,非人为不断努力或天然不断作用。「所发」所成就者。

「以电、空等为其同品」:「同品」,同品喻。因为不是勤勇无间所成就的,因此当以电或空等为其同品喻,而举喻言:∵∵「同喻如电、空」。因为「电」是猝然、刹那间发生的,所以不是勤勇无间所发。而「空」是非所作性,所以也非勤勇无间所发。因此电与空都可以成为其同品喻。

「此无常性,于电等有,于空等无」:虽然电与空都能合于其「非勤勇无间所发」之宗,而得为其同品喻。然而对于因支(无常性故),则电是无常,有「无常性」;但空则无「无常性」;因此说:这因支(无常性)在同品喻中,只有一部分可以相合(运作)——「同品一分转」。

「非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瓶等为异品」:此「非勤勇无间所发」宗,当以瓶等喻为其异品,而举喻言:「异喻如瓶等」。因为瓶确是「勤勇无间所发」(须人为之力不断地去制作才能成就,故是勤勇无间所发)∵∵,所以与「非勤勇无间所发」宗不同品类,因而「瓶」可以成为此宗之「异品喻」∵∵。

「于彼徧有」:此为论文省略之言,而「无常性」之因,于彼瓶等物是「徧有」(瓶等完全有无常性),亦即瓶等物有无常性(是无常性)。因此,瓶对「无常因」来讲,也是同品(以瓶也是无常故)。

「此因以电、以瓶为同法故,亦是不定」:「此因」,此无常之因支,既然以「电」为同法喻(如上文中说),今又以「瓶」为同法喻。但电「非勤勇性」,而瓶却是「勤勇性」(勤勇无问所作),因此这「无常因」也变成在两个性质相反的喻支中(电与瓶)∵∵,都能运作,于是此因即变成「不定因」(不定性之因)。

「如瓶等无常性故,彼是勤勇无间所发」:如今,论者是否要用「异喻如瓶等」之无常性,而令彼「声」成为「勤勇无间所发」宗呢?(若如是,则与原来所立之宗相违)。

「为如电等无常性故,彼非勤勇无间所发」:还是要说「如同喻之电等」之无常性故,而成立彼「声非勤勇无间所发」之宗呢?

诠论

这「不定」因的毛病出在:凡所举之「因」亦即,此「因」若对「宗」是同品,对「喻」也须是同品,且皆须「徧转」∵∵,即完全符合;不能有二分转」及「徧转」同时出现,也不能同时对同品能转,对异品也能转;如是等情形,都会令造因支变成「不定因」

义贯

所言因支为「同品一分转异品徧转者,如」有人立量「说:声」为有法,而立「非勤勇无间所发」为宗,举因云:以其为「无常性故。」而「此」立量「中」之「非勤勇无间所发」之「宗」,当「以电」或「空等为其同品」喻,然「此无常性」之因,「于电等」是「有」(因电是无常性),「于空等」则「无」(因空非无常性),故此无常因于电及空二同品喻之间,成为一分转(一半转)之不定因。

再者,此「非勤勇无间所发宗」,当「以瓶等」物「为」其「异品」喻,而无常因「于彼」瓶等异喻为「徧有」(即瓶等完全是无常性),如此一来,「此」无常「因」既「以电」为同法,又「以瓶为同法故,亦是」有「不定」之过。试问:此论者之意,其宗「为如」异喻之「瓶等」之「无常性故」,而立「彼」声「是勤勇无间所发」宗呢?抑「为如」同喻之「电等」之「无常性故」,而立「彼」声「非勤勇无间所发」宗?

似因B4:于异品喻中一分转而于同品喻中徧转之不定

异品一分转同品褊转者,如立室言:「声是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瓶等为同品,其无常性,于此褊有。以电、空等为异品,于彼一分电等是有,空等是无,是故如前亦为不定。

注释

「异品一分转同品徧转」:所立之因于异品喻中,有一半(一分)是可以运作的(一分转),于同品喻中却全部可运作(徧转)。「声是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为宗,举因云:「以其是无常性故」:立量云:「声」是有法,立「勤勇无间所发」「以瓶等为同品」是勤勇无间之所作故):谓此「勤勇无间所发宗」,系以瓶等为其同品喻,(因为瓶

「其无常性,于此徧有」:「此」喻)为徧有(以瓶等之性完全是无常),指瓶。谓因支的无常性,于此瓶喻(同品

「以电空等为异品」:谓此「勤勇无间所发」宗却是以电、空等为异品喻,因为电与空等皆是非勤勇无间所作故,得成为此宗之异品喻。

「于彼一分电等是有」:谓无常性于彼喻中,其一半,电等是有无常性。

「空等是无」:但在空这一半(一分)而言,却是没有无常性。因此也成「不定之因」。

义贯

所言于「异品一分转」而于「同品徧转」之不定因「者,如」有人「立宗言:声」是有法,立「勤勇无间所发」为宗,举因云:以其为「无常性故。」此「勤勇无间所发宗」系「以瓶等为」其「同品」喻(以瓶亦是勤勇无间所作),且「其」因支之「无常性,于此」同品之瓶喻为「徧有」(以瓶亦是无常性故)。然而此勤勇无间所发宗却是「以电、空等为异品」喻(因电空皆非勤勇无间所发性,故是异品法),而其因支之无常性,「于彼」异品喻中之「一分」(一半)「电等是有」(电是无常性故),然于「空等」却「是无」(空非无常性故),因此这因支的无常性在异喻中,便有一半可转,一半不可转,「是故」此因支即「如前」游「亦为」有「不定」之过。

似因B5:于俱品喻中皆一分转之不定因

俱品一分转者,如说:「声常,无质碍故。」此中常宗,以虚空、极微为同品,无质碍性于虚空等有,于极微等无:以瓶、乐等为异品,于乐等有,于瓶等无:是故此因以乐、以空为同法故,亦名不定。

注释

「俱品一分转」:「俱品」,同品喻与异品喻两者皆。谓于同品喻与异品喻皆各有一分转、一分不转(一半转、一半不转)。如上所说,若要所立为真能立,则必须是「同品定有,异品徧无」(同品偏转,异品不转)。现在同品只一分转,所以不是徧转(定有):而异品亦一分转,则不是徧无(不转)∵∵,故此因支即横跨同异两品,不能确定,故有不定因之过。

「声常,无质碍故」:如立量云:「声是有法,以常住为宗」,而立因云:「以其无质碍故」。

「此中常宗,以虚空、极微为同品」:此处的「常」宗,当以虚空与极微为同品喻。因为立此宗者必为声论外道,此辈外道系执虚空与极微皆是常,故对他们而言,虚空与极微得为其「常宗」之同品喻,而立量云:「声是常为宗:因:无质碍玫,司喻如虚空、极微。」

「无质碍性于虚空等有,于极微等无」:然而其「因支」之无碍性,对于虚空而言则是有(亦即虚空有非质碍性,此即是「一分转」),但对于极微而舌则是无(亦即极微无非质碍性,此即是「一分不转」);因此,此「无质碍因」支,在同品喻中,便成为「一分转,一分不转」(亦即,无质碍因,于同品喻中,一半可以work,一半不能work),故有不定因之过。

「以瓶、乐等为异品」:「乐」,乐受。又此「常宗」,必定是以瓶与乐受为异品喻,而立量云:「声是常为宗;因:无质碍故:同喻如虚空、微尘;异喻如瓶与乐受。」因为瓶是无常,乐受亦是无常,因此皆得为此常宗之异喻。

「于乐等有,于瓶等无」:然其「无质碍因」支,对于乐受来讲是有(乐受亦是无质碍),故「无质碍因」于乐喻便可转——此即是于「异品一分转」。但此「无质碍因」对于瓶喻而言却是无(瓶有质碍,非无质碍)∵∵,故此「无质碍因」于瓶喻即不转——此即于「异品一分不转」。合上,则此「无质碍因」,便于同品喻与异品喻中,皆各有一半转,一半不转,故成不定因。

「以乐、以空为同法故,亦名不定」:谓此无质碍因,既可以「乐」为同法喻,又可以「空」为同法喻,但乐是无常,而空是常,一常一无常,皆可为「无质碍因」之同法喻,是故此「因」有不定之过。

义贯

所言「俱品一分转」之不定因「者,如」立量「说:声」是「常」为宗,举因云:以其为「无质碍故。此」立论「中」之「常宗」,系「以虚空」与「极微为」其「同品」喻(因虚空与极微皆是常,故得为同品喻),然而其「无质碍性」之因支,「于虚空等」是「有」,以虚空亦是无质碍,故无质碍因于此同品喻为一分转。然而无质碍性之因「于极微等」则是「无」,以极微非无质碍,故无质碍因于此同品喻中,即成一分不转。又此常宗,当「以瓶、乐等为异品」喻(以瓶乐皆为无常,故得为常宗之异品喻);然而其无质碍性之因支,「于乐等」是「有」,因为乐亦是无质碍,故此无质碍因支于此异品喻中,成为一分转。但此无质碍性之因,∵∵「于瓶等」则是「无」,因瓶非无质碍,故此无质碍性之因,于此异喻中,便成为一分不转。是故此无质碍因,于同品喻与异品喻中,皆各有一分转、一分不转之现象,故成不定因。「是故此」无质碍性之「因」既可「以乐」、又可「以空为」其「同法」喻「故,亦名」为有「不定」之过(以乐是无常,而空是常,一常一无常,其性相反,但却可并为同法喻,而其因支却可于两个性质相反的喻中转,故此因有不定之过)。

似因B6:相违决定之不定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