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禅解〉疏论》前言

易学与佛学是两门十大精深的大学问,智旭的《周易禅解》用佛学诠释易学,会通儒家与佛家(智旭的愿意是“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用今天的话说,可谓是交叉学科。

将印度的佛佛教与中华本土的《周易》佳能,并非是智旭首创。早在三国时,西域僧人康僧会在吴国弘传佛教,吴主孙皓不信佛法,诘问道:“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也?”康僧会以“《易》称积善有庆”,“虽儒家之格言,即佛家之明训”,“故行恶则有地狱之苦,修善则且宫之乐”等语答之。盛唐的石头希迁,把《易》的象数理论引入禅宗,开创出佛易融通的禅宗象数派。其后的云岩昙晟、洞山良价、曹山本寂等对禅宗象数理论都有继承发展。在理论上以禅∵解易,实起于南宋,至明中叶,此风大盛。智旭可谓该潮流代表,他的《周易禅解》是易禅会通的集大成者。时下,学界研究佛学之风大盛,但研究禅易会通这门交叉学科的人却寥寥无几。撰着《〈周易禅解〉疏论》一书之目的,就相鼓足干劲研究禅∵易会通之风,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融通。这本《〈周易禅解〉疏论》只有十几万字,希望这块粗糙的“砖”,引出学界精细的“玉”,期待更多的学人参与研究,有更多的研究禅易关系的好专着、好论文面世。届时,我在“丛中笑”。

此处,关于本书还需作几点说明:

一是本书所据版本。所引智旭《周易禅解》部分根据江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1月第一版版本,文中不再赘注。

二是内容选取。其一,由于《易传》的“文言”分列于乾、坤两卦;彖传、象传分列于六十四卦,此间,凡智旭对它们有禅解的,均已选取。其二,对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卦象、卦名等有禅解的,一概选取。其三,对《易传》的“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的禅解略去不取。原因是,禅解文字甚少,内容基本与前面重复。

三是本书的内容结构。不依章节目,而是按《周易》六十上卦顺序排列,每一无地址卦相当于一章。每一卦的内容结构按自然顺序分三部分:首先是经卦正文。文言分列乾坤两卦,彖传、象传分列六十四卦,但第一部分的原文只选“经卦”,不选易传文字。其次是“智旭禅解”。这部分内容包括智旭对《易经》、《易传》(只限于分立于各卦中部分)的禅解。再次是《疏论》文字上先“疏”,后“论”。先疏通内容,疏中不便详细说清楚的,再在注释中予以说清楚。

曾其海

于浙江台州学院宗佛学研究所

2004年11月6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