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佛法和奥林匹克精神,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相通的。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1、佛教的平等观和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公平原则是相通的。佛经中说:“众生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平等。”众生包括天众、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众等六道众生,人还只是众生的一种。这是究竟彻底的全面的平等。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看见明星而悟道时,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指出:“∵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成佛的种子,指成佛的可能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本具慈悲及智慧,都希望离苦得乐。佛性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惠能答五祖弘忍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

2、菩萨修行的精进和奥林匹克的灵魂——奋斗是相通的。奋斗精神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而精进就是向上努力、奋斗不懈的意思。虽然众生都有佛性,人人依法修行,转迷成悟,都可以成佛,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成佛全要靠自己实践力行、实修实证。人人所具有的佛性,唯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好比镜子(清净心)上蒙了尘垢,必须自己依修行的“净心法门”来把尘垢磨去,恢复明镜的本来面目(显现本净佛心),这全靠自力修持。

3、佛法的慈悲和平与奥林匹克的团结友谊是相通的。要强调的是,友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五大洲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友谊,进而达到世界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奥运会是和平和友谊的盛会,“奥运休战”的优良传统从公元前776年流传和发扬至今。

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平友善的宗教。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绝大部分佛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慈悲为怀的佛教徒,认为战争是最残忍的事,他们以大智慧来启发众生,以慈悲与和平的精神来净化人类的心灵,制止和消除人类的种种暴力行径。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以感化那些强暴的人和势力,来赢取个体心灵的平和及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

但是对那种文教化(说理教化和文静教化)起不了作用的恶众,有时只能采取以武制恶之法才会起到拯救、挽度和收摄等止恶扬善的教化作用,所以同时也要以正义战争来制止敌人的侵略。佛教虽然将其它宗教一律称为“外道”,但是,佛教并不否定其它宗教的应有价值,佛教从来不用排它的手段去摧残其它宗教,除苯教与公元七世纪初传入青藏高原的佛教之间三百多年的互相斗争外,佛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几乎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对象是一切众生,自然也包括了其它宗教的信徒。这又体现佛教与奥林匹克精神相通的宽容、包容及和谐的理念。

总之,奥林匹克精神与佛教“平等、精进、慈悲、济世、祥和、利他”的教义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将古老的佛教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比较完美、比较圆满地对接。“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是奥林匹克的目标,也是“人间佛教”的目标。

∵∵(刘∵∵永∵:∵南阳佛教文化网副总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