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十年做了一件在别人看起来微小甚微的事情,但是他矢志不渝。如今已经72∵岁的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个十年,但是他坚定地说,我会一直将这项事业做下去。是的,他把已经“十岁”的烟台母亲教育称之为“事业”。

A.母亲教育已十年

∵72岁的徐耀国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的“母亲教育”在烟台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之所以在“团队”二字上加一个引号,是因为,他说,他们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团队,而是一个完全公益、自愿、无偿的民间团体,是由一群热心母亲教育事业的学者、教授、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成的。

∵那么“母亲教育”到底是什么呢?他这样解读:“母亲教育与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母亲。如果细分,可以归为两类,其一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其二是专门针对母亲进行的教育。一和二其实并行,对母亲进行的教育是为了让母亲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烟台母亲教育中心,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母教宗旨”:传承中华文化、构建母教体系、弘扬母仪之德、唤醒母亲意识、造就贤母品质、培养优秀后代。而徐耀国和他的“团队”喜欢把这样几句话挂在嘴边:“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或者∵“母亲是人生第一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B.为什么是“母亲教育”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要倡导母亲教育?

∵作为烟台“母亲教育”的发起倡导者之一,徐耀国坦言自己对于“母亲”有着特殊的“情结”。他说,1997年,85岁的老母亲去世,尽管自己也已经年近六旬,但是对于母亲离世的痛心,依然无法自抑,原本热衷社会活动的他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母亲对我的人生太重要了,我感觉自己心中的精神支柱坍塌了!”

∵此时,一本书的出现改变了他此后的生活方向。1999年7月,烟台一中退休教师陈泰田读到了王东华所着的《发现母亲》,随后向有关部门推荐。徐耀国借来书一看,便“无法自拔”。他说,“那是我读书以来读得最仔细的一次,从头到尾一个字不落!”他和陈泰田一交流,两人的想法异常吻合,他开始认识到孝道教育要从母亲开始,要让年轻的母亲们接受一下专门的教育。

∵在徐耀国看来,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多种,但是母亲教育却很少有人提及,而母亲的力量却是家庭成员中其他人永远无法比拟的,“母亲是人生的第一教师,是榜样”,就像《发现母亲》那本书中所写的一样,∵“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他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是母亲的工作,有了母亲才有了世界。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孩子、培养人才。母亲就是这项工作的承担者。”

C.母亲也要培训上岗

∵徐耀国经常对身边人说,做母亲也要先培训后上岗。

∵其实,母亲教育原本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昔日“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但是近年来,随着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青少年道德滑坡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在“问题儿童”、“问题家庭”背后隐藏着诸多的“问题母亲”,因此,提高母亲的素质显得更加迫切。

∵徐耀国把母亲归为一种“特殊职业”,把母亲教育称为“特殊工程”,他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特殊职业都要培训上岗,可是唯独母亲却是自然发生,“母亲也需要培训!母亲所做的工作不是生产产品,而是培育公民,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国民!”

D.纯义务的公益事业

∵十年的“艰苦跋涉”,徐耀国觉得工夫没有白费,他说,∵“我们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特色公益之路”。从芝罘区党培德艺幼儿园点起“母亲教育”的∵“星星之火”,接着在中大德美学校成立母亲教育基地,在工人子女小学成立母亲教育学校,迄今为止,他们建立了36个母亲教育培训基地和6个母亲教育宣传辅导站,组织了一批专家顾问队伍,固定的“讲师团”∵有20多人,“大学生母教义工团”有400多人。而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们主办的讲座有近百场,听课的母亲超过了1万人次。

∵徐耀国说,重要的是,这全是纯“义务劳动”。无论是“讲师团”还是“∵义工团”,无论是参加活动的还是主动提供赞助的人,他们或慷慨解囊,或人力服务。在∵“∵母亲教育”∵的旗帜下,“∵讲师团”会集了众多大学老师、心理学老师、模范母亲,他们讲课不计条件、不收报酬、不图形式、不论听众多少,不论在大礼堂还是小会议室,不论是在广播室还是操场,认真的态度让人感动。

∵从鲁东大学开始,母亲教育又分别与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烟台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很好的合作,众多大学生纷纷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用所学知识为“母亲教育”服务。在徐耀国看来,“母教义工团”既是志愿者,又不同于志愿者,他让大学生义工们如此承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母懿之德,学习母教理论,宣传母教理念;关爱母亲,孝亲敬老;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大学生义工的表现让徐耀国甚至有些激动,他说,“谁说当今的80后、90后大学生是问题青年?我为当代大学生喝彩!我喜欢这些年轻人!”

∵他说,自己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在这个社会上,有那么多热心的人和他一道,在关心母教事业。

E.呼吁中华母亲节

∵对母亲的爱,也让徐耀国和他的朋友们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当西方传来的“母亲节”盛行时,中国是否该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呢?∵

∵2007年开始,他们几次向全国人大、山东人大、烟台“两会”提出开展“母亲教育”和创设“中华母亲节”的建议,并动员100个单位发起并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华母亲节”,烟台也成为了“中华母亲节”发起地之一。

∵他们倡议,以孟子诞生日———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据道光版《邹城史稿·圣迹孟子》记载,孟子是周烈王四年、鲁恭公五年乙酉四月初二生人。这正是春回大地、繁花似锦的季节,把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寓意深远。徐耀国说,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果中国有了∵“中华母亲节”,就意味着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过自己的“母亲节”。这对凝聚全球华夏儿女的人心,沟通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感情,教育青少年一代,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每年的中华母亲节期间,他们都会评选模范母亲进行表彰,今年也不例外,5月15日,他们将再次庆祝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

∵F.培养一个母亲也值

∵有掌声,就有质疑。徐耀国说,自己不怕别人怀疑他和“团队”的“动机”,他们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培养优秀的母亲。有些人会说他们的工作收效甚微,可是徐耀国非常认真地表示,“我们根本就没有失败一说,哪怕是我们仅仅培养了一个母亲,我们所做的也是值得的!”

∵这么多年,他亲眼目睹一个个母亲的成长,也为许多母亲所感动,他笑着说:“尝到甜头的母亲都会叫好。”他举例说,幸福有个姓王的母亲开理发店,只要一有母教的讲座,她二话不说,哪怕是上午不营业都要赶来听课学习,还有的母亲,有课必到,而孩子的父亲也催着她前来。

∵徐耀国一直说自己很知足,有那么多人在帮助他做这件事情,所以“自己得到的是无形的”。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母亲教育继续下去,“第一,不要让大家失望,第二,不改变它纯公益的性质!”∵

∵他会一直走下去……

令人感动的阳光事业(记者手记)

∵十年前!偶然结识徐耀国!我一直习惯尊称他为徐老师"∵我们的结识与“母亲教育”同龄,可是很惭愧,采访之前,我只知道他是在做一件“善事”,却没有意识到他眼中这份“事业”的分量:更让我惭愧的是,我也曾像很多人一样,在某些时候怀疑过他的“动机”或者不相信他的坚持。

∵他已经72∵岁了,早已退休,但是几乎每天,他都会前往母教中心办公室去上班,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地忙活。他精神矍铄,像个年轻人一样东奔西走。

∵我问过他的退休工资,也问过他的业余收入,也再三向他确认过是否在∵“无偿”劳动。老人很真诚地回答了我:工资不多,但是基本够花;做母教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全靠朋友和热心人的支持。我相信这是真的。∵他委托我一定要在文章中由衷地感谢那些“同道”们。

∵我采访时,恰好我们的老朋友、75岁的张克征老人也在,他也是母亲教育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对于母亲教育,他的理解是:“我是在母亲的故事中长大的,稍微大点时,我也嫌过母亲叨叨,等老了,∵我总想母亲再跟我叨叨几句,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他说,人在浮躁的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好自己的家,养好自己的妈”。所以,他一直支持母亲教育,也支持徐耀国。

∵张老笑着说,∵他给徐老的评语是∵“以生命为代价、以岁月为成本”,给“母亲教育“的“团队”定位是“阳光团队”。他说,我们是阳光的。

∵两位七旬老人的“阳光”让我无法不感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