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号老聃),从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中探索世事与人生的意义,发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将其着书立说,写成了千古留传的文化巨着《老子》,后人称其为《道德经》。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一、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点。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就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而言,道是“无不为”的;就道对于万物“不辞”、“不有”而言,道又是“无为”的。从本质上讲,这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存在,皆是“无为也而无不为”的。老子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认为治国安民,要反对“有为而治”,而主张“无为而治”。在他看来,“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无为”看作圣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不必参与外界的意志去制约,事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自然”就是道,它就是规律,就是法则。

笔者认为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将这些话翻释成现代文字,其含义就是:最好的领导者,部属与他无私交,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则是让部属畏惧害怕;而最差劲的领导者,则是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而且,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思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使企业管理“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唯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才是真正称职和优秀的领导者。

二、面对社会竞争的管理策略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将是对付激荡社会巨变一种行之有效、弹性柔化的管理策略。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膨胀,部门不断增加,人员不断扩充,企业活动所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即使再精明能干、智慧不凡的领导者也无法面面俱到、事必躬亲,样样“有为”。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在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要求管理者能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有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则有所不为。

就现代企业而言,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和指挥众人的“导演”,而不是扮演什么具体角色的“演员”。当代管理学提倡科学管理,讲求管理效率,这实际上与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想法不谋而合。“一个企业,经理应始终设法保持对重大事情的研究、领导和检查的思维自由和必要的行动自由”。这就是说: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讲求管理策略,要善于“抓大事”而“舍小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推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则是企业顺应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管理理念实际上已从另一方面对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进行了充分肯定。

三、企业家锤炼“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意境修为

企业的发展经历有三个明显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家亲历亲为;第二个是企业家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家无为而治。第一个阶段,企业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企业管理不是太复杂,企业家加班加点完全可以应付。第二阶段,企业已经上了一定规模,企业家越来越忙,各种事务性的工作缠身,企业家明显感到精力不够用,在这种情形之下,企业家就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授权。第三阶段,企业的管理已经比较完善,企业员工队伍也比较有战斗力,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建立,企业家只需把握好经营方向,而无需为日常琐事操心,企业就进入无为而治的状态。

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成为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整体素质的明显标志之一。企业家只有明确自身的位置,只有按照现代管理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哪些应该有所为,哪些应该有所不为,才能真正将企业管理推向前进,才能真正缔造一个现代企业。

第二阶段要素:“有所为有所不为”,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包装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企业家由亲历亲为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阶段过渡。怎样实现这一过渡?最根本的还在于企业家顺利授权。顺利授权有几个条件:一是企业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模式;二是企业授权对象——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素质要相对比较高;三是企业家有比较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素质。此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模式,企业家授权就失去基础;没有合适的授权对像,企业家授权就会摇摆不定,执行者就会无所适从。企业家没有好的心理素质,患得患失,疑神疑鬼,最终会使企业在授权上产生巨大障碍,使执行者心情压抑,办事不力。

第三阶段要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根据管理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若要达到第三个阶段“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企业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虚怀若谷,胸襟开阔的素质;必须要有“容人、容事”的气度和风范;必须在识贤、求贤上要“有所为”,在用贤上“有所不为”。

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如果要做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就必须在干部和员工的使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伯乐寻千里马,刘备三顾茅芦的精神,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处处设限,事事干预,更不要不懂瞎指挥。

(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必须建立一套“道法自然”,适合本企业特点、有前瞻性、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地运作。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使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状态。

2.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与之相符的管理理念。

3.通过授权和分权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家、管理者都希望达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任何一个能干的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范围都是有限的,超过某一幅度,必会造成自顾不暇,效率低下,并最终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的紊乱和失衡;只有分级管理,才能使管理者摆脱烦琐事务的束缚,集中精力抓大局和战略,才能够有希望达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境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某一个企业而言,若过度依赖某个强势的领导,当有朝一日出现人事变动时,企业可能因而无法正常操作和运转,这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大做强造成严重影响。

四、总结

笔者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是对宇宙万物的形势上的把握。而在21世纪的今天,“重温哲理”、“与古为新”、“古为今用”,就会使我们在管理上游刃有余,在现代企业中当好领导和做好指挥众人的“导演”,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享受事业成功的愉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