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简短地来谈谈“大手印”。我们已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来探讨“烦恼即菩提”与“轮回即涅盘”的主题,但还未用大手印的说法和方式来一窥它,因此,我想针对这点来谈谈。

我们目前所遵循和修持的传承就是大手印传承。Mahamudra这字原是梵文,藏文是“恰嘉千波”,意为“大手印”。此字有很多种翻译法,大手印是最简明的一个。“大手印”意指一切相对存在的东西都是究竟实相的显现,这也是大手印的基本概念。

大手印原则上着重在实修,但它不是我们要变成什么的,而是去认知自己的本来面目(心法),并与周遭的一切(色法)和谐共处,由其中取得成长与发展。这就是我们通常对大手印的了解。

大手印的法教细分为四,始于“专注”,进而“离戏”,第三个阶段为“无味”──无分别对立,第四则为“无修”──无复再须禅坐或修行。这是一个依序渐进的过程。

“专注”意即合一,心智、情感与神识合一不散漫。达到合一的状态,能进入“离戏”,这是由于当我们真能专注合一时,便能看到一切情境、或一切事物的真实本质,完全了然清楚。了悟了“离戏”,便能领我们进入无二之境──无味。不二为一切事物之本质。

简单的说,我们周遭的一切都与我们相互依缘而产生,我们行为的显现、欲望的显现,以及我们未来世的行为与欲望之显现的因。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欲知过去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事,还看今生如何做。”∵这种相互的关系,让我们得到一个非常简单、明了且真实的结论:一切都是不二的,我们所体验的不是两件事,我们所体验的完全是自身的显现。

因此,当我们达到不二的境界并且超越它后,便到达了最终目的,而不必再有任何修行。

这听起来很容易,我可以在几分钟内讲完,你们也可以在几分钟内听完,我们都能做得不错。但真要从中获得一些东西,你就必须全心投入。因此,肯定的,你必须要花点时间。究竟上而论,是不需花什么时间的,但要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我们必须花点时间。

以上所述,即是视“轮回即涅盘”与“烦恼即菩提”的大手印之道,它一步一步的教导了我们。首先,我们必须合一,我们的心必须能专注并且调和,这就是第一步。万事要成就,起头的基础都很重要,它就像我们要学习的字母、我们要上的幼儿园、带着小书包去上学。如果我们已上过幼儿园,很好,这样就可以不必再上;但如果我们是新生,那就免不掉了。

一旦达到专注的境界,几乎是很自然的便可进入第二阶段的“离戏”,然后它再带领到达第三阶段,以致最终的境界。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修行法门,慢慢渐进带领我们。

有一本我想是第九世大宝法王所写的书,里面以九十七节,也就是九十七个禅修指导的章节,来教导四个阶段的修行渐进过程。以这种方法,我们先完成第一步,再来是第二步……,依弟子的层次,带领渐进至最终境界。

问答录

问:要开始这些修行的过程,是否要具备什么基础?

答:开始要先学习,了解人身难得等这些东西。然后,我们也要做一般我们佛教徒所说的“止”、“观”禅定,这点相当重要。禅修是我们必经的一种基本训练。

问:听到您谈“空性”,我想起一个朋友曾说道:“怎会有人想成佛?怎会有人想变成空无一物?”∵可否请您就这个根本的误解再多谈一点?

答:证悟并非意指变成空无,变成空无是件令人受不了的事。事实上,证悟是变成圆满,本来就是这样。我们用“变成”这个字,实在不是很正确,因为证悟比较像“觉醒”。藏文“桑给”(佛陀),意思就说的很好。“桑”意为觉醒,就像我们早晨醒来,仍有点睡意,去洗个冷水澡后,便完全清醒了。因此,此义诠释得很好,它并非说“变成空无”,而是指“完全的觉醒和完全的开展”,变成圆满。

问:当我们瞋心起时,如何修“专注”?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瞋心未起来时,我们便要好好修行,这样瞋心起时才能对治它。但我们不能怪别人没先好好修行,别人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尽我们所能帮忙。即便一个人怒气冲天,如果他能真正的去正视瞋意本身、正视情绪本心,仍可克服。瞋心起时,我们常会给自己找借口,欺骗自己。当我们对某人生气时,我们也清楚他的好处,但我们常故意否定,我们拉起窗帘、关上门并上锁,一点不给自己看看那个人优点的机会。人很容易受瞋意左右,对自己最好的朋友生气时,也会说出“我要杀了你”的话,其实并非真有其意,但就是说了。如果我们能正视瞋恨,并减少直至回归其本性,便是一项进步。它不会再扩大,我们也能同时看到一个人的长处和缺点,这样就平衡了。虽然有时我们的瞋意不能全消,但也能很理性地处理它了,这不是不可能,是大有可能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