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Totemism)是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源于北美土着奥吉布瓦人(Ojibwa),原意为“他是我的亲戚”,暗指群体之“成员身份”。在初民社会,图腾制度建立在氏族基础上,人们将自己和某一物种联系、统一起来,以此建立群体与自然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每个氏族通过各自的图腾区别自我与他者,强化氏族内部的团结。此即一般意义上的图腾观念与制度。

现代的龙凤镯。(Just∵Gold提供)∵

龙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由来已久,妇孺皆知。世人多以图腾说龙,然龙之滥觞,则与另一祥物─凤并称,作为古代华夏先民中的两个最基本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的象征,亦即原始夏人与殷人的图腾,由“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还依稀可见。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凤图腾,似为华夏民族发祥与文化肇始之象征。

随着历史的演进,龙凤逐渐成为百兽、百鸟之集大成者(据宋人记述,龙之形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脖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凤之形则为前如鸿鸟,后似麒麟,蛇之颈,鱼之尾,龙之纹,龟之躯,燕之颌,鸡之喙),其中暗含民族区域共融,多元神化发展之符号隐喻,而此时图腾式的氏族社会早已发展、演变为封建国家,王朝开始大一统之集成。龙凤作为沉积历史的文化符号不再只是氏族意义上的图腾,而更多以大一统的皇权象征出现,成为帝王与后妃的符瑞,成为“帝德”与“天威”的标记。

此外,龙凤亦为大一统思想所用,成为正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表征,凡此之例,不胜枚举。汉代成书的《说文解字》,释龙为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长能短,春分时可以登天,秋分时可以潜渊,其变化莫测已见一斑;释凤曰,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水溺水,莫宿丹穴。见,天下安宁。《庄子》有载,“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史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孔子云,“今见老子,其尤龙乎?使吾张而不翕,舌出而不能说,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随着时间推移,龙凤图腾逐渐成为华夏民族气质及文化精神的符号隐喻,苍龙鸾凤以其多元的文化角色和符号意义成为合理的象征中介,将天、人,万物合一。

关于龙凤图腾的文化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并曾一度盛行,如闻一多之《伏羲考》等。如今已有很多学者对此学说提出质疑和挑战。其一、从图腾观念出发,图腾表达是一个非常具象的过程,一般均会与现实当中存在的物种相连,而就考古、文献而言,至今仍没有可信的资料来还原、证实龙凤图腾的形成过程与不同氏族的集成有关。其二、将龙凤象征直接等同于图腾观念,存在着时空的断裂,在龙凤逐渐成为王朝象征的同时,以氏族为基础的图腾崇拜却早已衰落,两者之间的演进关系如何,值得深究。其三、即便龙凤符号真与图腾崇拜有着某种关联,但在后图腾时代,我们所能理解的,已非龙凤图腾的原型,而仅是一些记忆残片与历史旧梦。因此,借用后现代的语调,我们也可断言,龙凤这种虚拟的符号象征,与其说是先民的图腾,不如说是后世学者为大一统、为集权统治、为王朝气象而发明、创造的幻象。

事情的吊诡与意趣正出于此,在统治阶层将龙凤逐步纳入其精英文化,诸多文人、学者忙于为龙凤图腾“正名”时,龙凤也悄然进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世界,并超越氏族图腾的崇拜,而泛化为一种具有独特的社会集成能力及仪式功能的民间信仰,经过许多“发明”与“再造”,经历许多变形,成为大一统精神折射在世俗文化中的重要表征,“龙凤呈祥”、“龙盘凤逸”,诸多关于龙凤的传说、语汇寓意着阴阳和谐,吉祥福瑞,春秋一统。而在彰显文化传统,提倡民族复兴的今天,龙凤又在不同层次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相连,进而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也正因为此,在现代社会中,龙凤意象仍因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心理积淀得以延续,成为炎黄子孙的身份标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