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北京市环保局、交管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举办宣传活动,倡议绿色出行,以建设绿色北京。∵

据一份《关于北京绿色出行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2月底,北京市机动车已达413.2万辆。当前北京市私人小汽车使用强度年均行驶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私家车的高使用率被指责为污染环境、加剧交通堵塞的重要原因。因此,北京市政协的一位委员就在活动中倡议说:“让我们选择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与习惯!”∵

实际上,为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某些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已经想出了不少方法,包括已在实施的“车号尾数限行”、“错峰上下班”、“提高停车费”和据说要实施的征收“道路拥挤费”等,但从目前来看收效甚微。∵

为什么在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北京的交通状况仍难见大的起色,私家车还会蜂拥上路呢?这或许只能归罪于北京“太大”了。虽然有点堵,私家车可以让车主更舒服地赶到目的地,如果不开车,能做得到吗?∵

先说公交吧,北京的公交车数量少、线路安排不合理、换乘次数多,这也罢了,由于公交专用车道缺乏,乘公交车比别的出行方式都慢,早晚高峰时甩站、吊门司空见惯,好不容易挤上车,“贴黄鱼”、“金鸡独立”等经典姿势,每个挤过公交的人恐怕都是感同身受,难以忘怀。∵

再说轨道交通。城市规模和北京差不多的东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高达2000公里,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与之相比,北京2015年轨道交通规划运营里程才达561公里。因此,光跟人家比私家车使用强度,不跟人家比轨道交通运能,多少有些不公平。∵

至于自行车、步行,就更无须多说了:高房价让不少上班族不得不到远郊甚至燕郊购房或者租房居住,上班时间8小时,可乘坐地铁、公交上班来回的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的不在少数。若大家都改为骑车或者步行,长途跋涉的劳累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吃得消。∵

问题还不仅于此。

国外城市交通中,除去公交车辆、运输车辆和特种车辆外,基本都是私人汽车,公务用车比例非常少。被公认公务车较多的美国,许多几千人的联邦部门,公务车只有几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只有一辆公务车;日本的许多小城市,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市长早已被市民们见怪不怪了。∵

反观北京,据某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统计,街头行驶车辆中,公务车和私家车的比例竟高达4:1,动态占有道路资源比例,公务车更高达80%以上。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北京曾实行“单双号”通行,当时这一规定涵盖了公务车在内的所有车辆,效果还是不错的。然而,奥运后所实施的一系列“绿色出行”办法,针对的却大多是私家车,公务车则享受起“天然豁免”,这容易让社会产生“私家车为公车让道”的错觉,从而人为制造了官民隔阂,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

要想实现“绿色出行”,光空喊倡议不行,“刑不上大夫”地让老百姓“被绿色”、“被环保”更是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惟有以下两条:∵

首先,切实下气力加强公共交通尤其轨道交通的建设,调整道路网络,改善公交调度、运营体系,让市民可以倚赖公交系统实现快速、舒适的出行。∵

其次,要让老百姓“绿色”,***部门公务人员应身体力行。公务车辆的精简、压缩,关系到廉政建设和***作风的改善,在公务车辆规模被切实压缩之前,让这些“特权车”跟私家车一起“享受”诸如“错峰”、“尾号限行”等“绿色规范”,虽不能治本,也不失为治标的一时之策。

但愿那些高喊“绿色出行”的人们,能同时喊出“从我做起”的口号,并认真去做,而不是打“从你们做起”的主意,让别人去“绿色”,为自己的车让出道路通行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