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风从丁香树间过

作者:张瑞锭

在法源寺,你不会看见拿着小喇叭的小导游和兜售纪念品的小贩,墙上倒是有写着“人间佛教”的黑板报。不时会有一个和尚走过庭院,长袖带风,手中或是拿着一本英语教材,有时也会是一个手机,相同的是他们脸上安详的容貌。风从丁香树的枝间吹过,你似乎可以感觉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声息,幽远、深沉。寺外喧嚣的北京日新月异,法源寺就如一个亘古不变的传说,任时间的长河在身边静静地流淌,固守着一份佛家的宁静。

法源寺虽然名闻中外,但严格上来讲不是旅游点,它的管理也不是一个旅游点的管理。法源寺是一个佛教的基地,全国佛教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佛教徒来进行礼拜的地方。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几毁几修之后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法源寺。1956年这里成为了中国佛学院,全国佛教的最高学府。1966年停办。停办之前,共有100多名僧人在这里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大部分毕业生在全国各地从事住持和管理工作,也有一部分在做研究工作。1980年复校。如今中国佛学院有80多名本科生和6名研究生。

中国佛学院是中国佛教系统的最高学府,和一般的高等院校有本质上的不同。据正教长向学法师介绍,学生都是从全国各地申请来的出家人,非出家人是不能入学的。因为这里实行的是“丛林化”的生活,就是僧人生活的意思,所以非出家人是不适合的。现在佛学院的学生年龄都在20-26之间,除了要一心向佛之外,还要通过一个全国的统一考试,才能入学。毕业之后,学生们就会到其他寺庙处工作,部分会从事研究、教学工作。向学法师自己就是1984年来到中国佛学院学习的。在2004年接任正教长之前是常务副教长,在佛学院环境里生活了20多年,现在还是被佛理所深深吸引。

在法源寺,游人不会看见卖许愿牌的摊位和拿着小喇叭的小导游。墙上倒是有写着“人间佛教”的黑板报。

这不等于如向学法师就会大肆宣传广收弟子。因为佛教的思想里面,信佛也是要讲因缘的。一个人的根基、性格、文化背景、爱好,都会对是否成为佛教徒有很大的影响。

佛学生———隆藏法师

我找到隆藏法师的时候,他正在佛学生宿舍的上铺作午休,但是他很快便从床上下来了。道明来意,隆藏法师没有一点烦我打扰的意思,很自然从容地同意了和我谈谈。他长得不是很高,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眼神里、声调中,有一种安详的味道。

隆藏法师是1996年本科毕业,念的是工业自动化。不过他一直没有在工业自动化的路上走,因为他在接触到工业自动化的知识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佛教的道理。那时他20岁不到。他参加了佛学读书会,开始了佛学上的追求。毕业之后也选了在佛教的机构上班。他于1999年正式出家,变成了隆藏法师。据圣如法师说,隆藏的经历在佛学院的学生里面是非常普遍的。出家学佛的人们其实很少有电影或小说里面的悲惨遭遇,大都很单纯,就是因为对佛理的追求,对出家生活的追求。这种观点其他一些佛学生也认同,他们觉得出家和来念佛学是很自然的选择。

隆藏法师今年是佛学院的二年级生。他要修13门课,其中包括了英语、书法、文化课和佛学课。他最喜欢的课是有关瑜伽行派的课。瑜伽行派是由玄奘法师从西土带回中国的,理性的思辨是这门功课的特点。隆藏法师说这很适合他的“理科”思维。

隆藏法师说他离开四川老家到北京念佛学没有什么不习惯,因为已经出家好几年了。虽然环境是改变了,但这只是新挑战,是很好的修行机会。

佛学生的一天

法源寺除了是历史名刹之外,还是中国佛学院的学生宿舍。学生们的生活,可以说都摆在了游人眼前。除了他们上课的教学楼,拜访名刹的人基本上到处都能看。别人生活的房间当然是不能随意进去,但是透过窗门———就是不是故意的偷看———也能看见里面的床和书。

据研究生正澄法师介绍,中国佛学院是“学”“修”一体化的模式。“学”就是在佛学院学习。“修”就是修行。两者同时进行,所以学生都是住在佛学院。平常学生是不可以在外留宿的。因为从前庙宇都在深山老林里面,所以他们称这种生活为“丛林化”生活。佛学院的学生本身都是出家人,到这里来之前就是过这种生活:身穿僧人的衣服,过独身生活,素食。

佛学院和其他院校一样也是有假期的。到了暑假,愿意回家的可以回家。不过过惯了“丛林化”生活,一般不会在家住很长时间。也有不少同学会到其他地方的庙宇去学习拜访。但是虽然在假期中“修行”是不能停的。平常周末正澄法师会去参观名胜古迹,看展览,逛书店。

正澄法师说,佛学院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5时30分“开静”,用世俗人的语言就是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开静”这词儿是跟佛家修行有关,和晚上的“止静”有一种相对的关系。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做“早殿”。“早殿”里面有念经、礼拜,有鞭策修行、加持保佑的意思。6时45分是“过堂”,就是早饭的意思。吃的一般就是粥和馒头。称为“过堂”是因为早饭也有一定的仪式,让他们对用餐和食物有“正观”———正确的想法。“过堂”之后,上课之前是自由时间,可以处理一些生活上的事情。

第一节课在早上的8时整,45分钟一堂课,上午4堂课,其间有一次小憩。正澄法师说本科生学习的不光是佛学,还要学文化课。笼统地说,头两年文化课要占60%,佛学占40%;后两年则反过来。中午下课后,有两个多小时的休息和午餐时间。下午还有两节课。下午5时还有“晚课”,“晚课”之后是“药石”,就是晚餐。称为“药石”是跟一些出家人过午不食的习惯有关。大乘佛教因为有劳动的传统,身体上有晚餐的需要,所以吃晚餐的时候是把食物看成一种必需的药物,以保持身体的康健。故而名“药石”。晚上7时到9时是晚自习,9时30分是“止静”,就是要安静准备休息的意思。

学习佛学还要学英语

要想在佛学上更上一层楼原来也要学外语。因为佛教的传统文献是梵文、巴利语(古印度的日常语)。现代佛教研究最发达的是日本,所以要学日文。到国外交流又要学英文。

采访当天就碰到刚从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回来的容通法师。容通法师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的。他对日本的佛教大学印象很深,因为他们规模比佛学院要大得多。中国佛学院是以研究佛学为主,佛教大学则是正规的大学,除了佛学还有其他的学科,只不过佛学在这儿是必修课。这样地好处是佛学能更好地贴近人群,贴近现代的学术方法。向这个方向走对佛教的发展而言,应该是有好处的,但是现在社会环境好像还不具备佛教大学的条件。

虽然容通法师访问的是一所佛教大学,但是日本的佛学环境跟中国还是有区别的。日本的僧人不需过独身生活,不需吃素。这跟中国“见其声而不吃其肉”有根本的分别,所以容通法师每天都得自己做饭。是不方便,但是出家人就是要有一定的规矩。

佛学生时课表

5:30∵开静5:45∵早殿6:45∵过堂8:00∵上课11:20∵休息、午膳14:00∵上课15:45∵自由时间/晚课17:00∵药石19:00∵晚自习21:30∵止静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