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这部《妙法莲华经》实在是太好了!我们诵了这么多的经典,每一部都有它的特色与意涵;《妙法莲华经》的宗旨与意趣,我们前面都已经说过了,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的优美,内容也很容易明白;经里头说了,它的目的就是令到“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得涅盘”,所以其中用了种种的比喻、种种的语言,就是希望能令我们更容易明白诸佛的本怀,并掌握其中的真义。

全经共享了七个譬喻,我们称之为“法华七喻”,因为佛陀也就是如来呀,他能善于观察众生的根基,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根性的差别,有所谓上、中、下“三根”;他完全知悉我们的心念与行为,我们到底是否精进;到底是否懈怠?他都能了如指掌,所以能随顺我们的根性而为说法;如来广说无量法门的目的,无非是令众生都得欢喜,现世得到安隐,后世得到快乐,也就是让我们得到真实之利。

正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给众生有一个真实的,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是真如,“实”是实相,也就是佛地果觉的圣德,故“真实”二字涵义甚深,我们切莫轻易错过。这就是佛的慈悲。

所以,我们今天继续讲“药草喻”;“药草喻”也叫做“云雨喻”,出自〈药草品〉;经文中说:

ldquo;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各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声音,普遍世界,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令得涅盘,今世后世,如实知之。&rdquo

意思就是说,譬如在高低不平变化无常的大地上,生长着各种花木丛林及各类的药草。此时大地上的天空浓云密布,瞬间下起大雨,雨水平等地、普遍地滋润着各种不同种性大小的花草树木。然而由于种性各自不同,枝干大小也有别,因此所以获得雨水滋润的程度也就不一样。而天上所洒下的云雨,它是没有私心地、平等地让各种花木药草依其种性,因雨水的滋润而开得更好更美。

这里山、川、溪、谷、土地,比喻众生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小药草比喻人、天;中药草比喻声闻、缘觉二乘;大药草比喻下根;小树比喻中根;大树比喻上根。亦有解说为:地上有小草、中草、大草三种,依次比喻天人、声闻缘觉、藏教菩萨(藏教菩萨,也叫做辟支佛)。

ldquo;密云”比喻佛的出现;“澍雨”比喻说法;“受润”比喻教受;而“生长”就是得益。

简单地说,树木、药草虽然有大、中、小之不同,但当大云雨下降的时候,就没有大树、小树;大草、小草的分别,都能得到大雨的滋润,而且都能得到繁茂。也就是说,佛法其实是一雨普润;天降甘霖,任何地方都无所不到,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所说的虽然是“一音”(一乘佛法),但是不同的众生(三乘人)听起来就不一样;其实一种法门就能将众生所有的病苦根治,三乘人虽有根器高下之别,但若以如来的法雨润泽的话,都能成为大医王,最后都能和佛一样,普度群生。

可是有很多人,听闻大乘经典后,获得一点法益,就觉得自己很超越,看不起小乘;虽然知道实质只有佛乘而没有余乘,但是有了这种增上慢心之后,修行便无法究竟。其实小乘的圆满,便是大乘的实现,菩萨道的修行,都是从小向大一层一层往上提升的,那应该用什么来对治呢?也就是“一雨普施”的方便,让无论天、人、声闻、缘觉等,慢慢都能得到佛法甘露的滋润,都能跟着次第一步一步地进修,最后都能成菩萨、成佛。(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