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

【核心提示】:菩提心贯穿到道次第的每一个法类当中,带着菩提心去听经闻法,带着菩提心去思维业果,为了成佛度生而皈依三宝,带着菩提心去观世间苦,愿与众生一起出离轮回等等。每一个法类都成为菩提心的支分,能加深、增广菩提心的内涵。

我们会觉得讲发心讲得太多了,事情干得太多了,说明我们的发心还很不够,也说明我们对经论、对祖师大德的行仪不了解,是一种急求果报的表现。

9月9日,大家继续学习《广论》中发菩提心的部分。

还是先学习《大学》上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张雷分享说:“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道德、品性为根本。若人们不将修养自身的道德品性为根本,就不可能管理好家族,治理好国家,也不可能使天下太平。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却反过来厚待我,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知道这才叫知道根本,才叫获得真知。王阳明认为既然有本有末,说明是一体的,如果是两个东西,就不能说哪个是本,哪个是末。‘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自他都是一体的;三纲领、八德目都是一体的,而入手的时候有本末、有次第、有先后。&rdquo

贤仁师说:“德行是本,可能世间人不这样认为,觉得没有一点计谋,多几个心眼,可能会吃亏,但佛门里面完全不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法师的父亲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包工头,他不理解儿子出家,而且觉得儿子学佛之后太老实了,会被人欺负,对此一直看不惯。直到有一天法师陪父亲去看病,法师的德行、气质感得医生们都非常热情,很耐心地看病,对法师非常尊重。乃至遇到一些人,法师的父亲觉得很不好应对的,居然法师几句话就让气氛缓和下来,人家很客气。这位父亲就想,难道真的有神?为什么这个人我估摸着要给他多少红包才能解决问题,我儿子一串念珠就解决了?由此对佛法改变了态度。另一个例子,师父做事情也是抓住根本,师父还经常去参加各种会议,会议后都会组织一些旅游,师父一般都没去。人家觉得师父没有情趣,但师父说,要弄清本末。&rdquo

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故若不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正修习,仅于起首,略忆文句,而于余道微细一分多殷重修,显然于法知见太浅。

贤仁师说:“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与二乘不共的地方,而空性慧是共道。这里特别提到,要以菩提心为修行的中心,这也正是指的我们这个阶段。那么大家可以问一问自己,我们现在最希求的是什么?有同学说,最希求开悟,但这里告诉我们,必需先发菩提心,那么我们对菩提心有多希求?有没有以它为修行的中心?当然,中国祖师不像***人那样重视这个,这是因为儒家文化中就有随顺发菩提心的内涵,所以就提得少一些。&rdquo

赵斌说:“刚才说的‘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正好用在这里,菩提心应该是我们最厚实用功的地方。&rdquo

贤甲师说:“但这不是说其他法类都不要了,道次第是一个整体,有了其他的法类,菩提心才变得有血有肉。&rdquo

贤仁师说:“其他法类都以菩提心来统摄,修行的功德都回向无上菩提。这就好像一个母亲失去了最疼爱的儿子,她非常的悲痛,她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带着悲痛的心,她会做饭、洗碗,也能在做这些的时候比较专注,但悲痛的心成为她心行的一种背景,笼罩了所有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她不会说悲痛得饭也不吃了,活也不干了,但她吃饭时会想到儿子不可能一起吃饭了,干活时想到儿子不再会在她身边玩耍了,这些都不断地引发和加深她的悲痛。发菩提心也是一样,贯穿到每一个法类当中,带着菩提心去听经闻法,带着菩提心去思维业果,为了成佛度生而皈依三宝,带着菩提心去观世间苦,愿与众生一起出离轮回等等。每一个法类都成为菩提心的支分,能加深、增广菩提心的内涵。&rdquo

原文:总如生子俱须父母,道支圆满亦须方便、智慧二品。特须方便上首发菩提心,智慧上首通达空性。设修一分而未全修,若惟希求解脱生死,于奢摩他须莫误为毗钵舍那,善修无我空性之义。然若自许是大乘者,是则必须修菩提心。如慈尊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以慧遮止堕生死边,以悲遮止堕寂灭边,慧不能遮堕寂灭故。不堕有边小乘有故,菩萨道者,正所断除,堕寂边故。

贤仁师说:“就像出生一个孩子必需要有父有母一样,成佛必需要具足方便和智慧。方便也就是慈悲,以发菩提心为最上,而智慧以通达空性为最上。如果不求圆满成佛,只求自我解脱,那就需要明辨止和观的内涵,如理修行,不能把定误认为慧。常师父说我们常人的内心非常混乱,烦恼粗重,有一点定力就会有很大的反差,觉得非常快乐和宁静,但这可能只是欲界定。有人在定中见到自己的身体消失了,就以为自己证了空性,其实这只是未到地定,连根本定都没有得到。如果误以为自己开悟了,就是增上慢,后果很严重。那么如果要修大乘,则必需修菩提心,修好再修空性。在我们道场,这一点尤其重要,早期有的人比较喜欢独自修行中带来的宁静和喜悦,事情一多,这些觉受就没有了,这时觉得没有收获,就离开了。其实广大的承担,正是我们发菩提心的资粮。&rdquo

贤甲师说:“那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必需证空性才能帮到他们,这时该怎么办?&rdquo

贤仁师说:“如果已经发起了利益一切众生、承担教法的心,在努力承担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力不够或者修行不够,这时确实应该去学修、充电。《大智度论》里有人问佛为什么有些菩萨也还要远离众生,在深山里修行,看上去和声闻人没什么区别,佛就说暂时的远离是为了更好地饶益众生,关键在心,不在形象上。我们道场开戒学班也正是这样的目的,师父说,可以一批人修行,一批人做事情,修到一定程度再出来做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再去修行,这样轮换。

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道场对发心这么重视。阅览师父历年的开示,发心是不变的教授,处处都会提到,而别的法类似乎师父觉得不用那么急着修。有人就会误解,说师父是不是只懂这个,乃至说师父是不是就想让我们多干活?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比较清楚。《广论》后面还提到一个公案,有人对敦巴***说到他的师长阿底峡***,说不管问阿底峡***什么问题,***总归结到“舍世间心,修菩提心”来回答。敦巴***笑着说:“这正是老师所有教授的中心。”我们会觉得讲发心讲得太多了,事情干得太多了,说明我们的发心还很不够,也说明我们对经论、对祖师大德的行仪不了解,是一种急求果报的表现。

学习教理能让我们更好地依师,通过教理的抉择,我们看到师长的功德才是符合经论的,而不是自己的想象。贤佳法师曾谈到他的经验,依师、做事、学教理,相辅相成,辗转增上,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借鉴。&rdquo

原文:解佛密意堪为定量诸佛子等,若有如此宝贵之心,于内生起执为希有,叹生如此希有妙道。若内心生愚夫所爱微分功德,则不执为如是希奇。

贤仁师说:“以菩提心为中心,那么各种微分功德,也是我们说的觉受,就不那么重要,不会贪着,生命有一个宗旨。&rdquo

原文:《入行论》云:“余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胜心宝,先无今得生。”又云:“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有如此福?”又云:“谁发胜心宝,即礼彼士身。”又云:“从摇正法乳,出此妙醍醐。”此说是出佛语心藏胜教授故。

贤仁师说:“《入行论》中赞菩提心为稀有难得的心宝。‘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有如此福’,除了菩提心,哪里还找的到这样好的法?除了大乘善知识,哪里还找得到这样好的老师?除了发菩提心,世上哪里还有这样大的福分?谁发了菩提心,即应恭敬顶礼。&rdquo

原文:是故吉祥阿底峡尊持中观见,金洲大师持唯识中实相之见。然菩提心依金洲得,故为师中恩最重者。若有了解圣教扼要,观此传记,于道扼要有大了解。

贤仁师说:“阿底峡尊持的中观见是最究竟的,高过金洲大师持的唯识见,但因为从金洲大师得到发菩提心的圆满教授,把金洲大师看作自己最重要的师长。这里说到读祖师传记对我们修行有很大指导作用。&rdquo

原文:若勤修此生真实心,虽施乌鸦少许饮食,由此摄持,亦能堕入菩萨行数。若无此心,纵将珍宝充三千界而为布施,亦不能入菩萨之行。如是净戒乃至智慧,修诸本尊、脉息、明点等,皆不能入菩萨之行。犹如世说刈草磨镰,若此宝心未至扼要,任经几久励修善行,无甚进趣,如以钝镰刈诸草木。若令此心至于扼要,亦如磨镰,虽暂不割使其锋利,其后刈草虽少时间,能刈甚多。一一刹那亦能速疾净治罪障,积集资粮,虽微少善能令增广,诸将尽者能无尽故。

贤仁师说:“这里再次强调发心的殊胜、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有了菩提心,一点小事都有极大的功德,能算作大乘行。没有发心,都不能算大乘。后面又以割草为比喻,磨刀不误砍柴工,发心就如磨刀。&rdquo

郜旭问:“那与前面说的意义有什么区别呢?这里似乎在反复论证一点:如大乘门唯是发心。&rdquo

张雷说:“《广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会从各个角度论证同一个问题,引用各种经论来印证,力求完备无缺,‘一切圣教通达无违’。宗大师反复地叮咛嘱咐我们,不是把一个原则讲清楚就行了,而且要指出种种现行的问题,系统地破斥各种邪见,可谓煞费苦心。比如上面提到菩提心与空性的关系问题,还顺带说了止和观的关系问题,深怕末法时的学人弄错,还谈到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的问题,不执着觉受的问题,从一个中心展开到方方面面,通达无碍。我们初学的时候把握住中心就可以,掌握整体的框架,一些细节可以不过度追究。&rdquo

原文:《入行论》云:“大力极重恶,非大菩提心,余善何能映。”又云:“此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烧毁诸罪恶。”又云:“若思为除疗,诸有情头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无量。况欲除一一,有情无量苦,欲为一一所,成无量功德。”又云:“余善如芭蕉,生果即当尽,菩提心树果,恒无尽增长。&rdquo

贤仁师说:“菩提心对净罪积资有非常大的帮助,念念消灭无量罪障,积聚无量功德,而且善行无尽增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