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2011年8月,我走进龙泉寺,参加盂兰盆法会,祈求亲人早日康复。见行堂里,双目低垂的佛菩萨,清脆的磬声,空灵的梵音……双手合十的刹那间,那个历经百千万劫的我,仿佛结束了累生累世的徘徊和游荡,找到生命的归宿和方向。如果说,那个时候的我,是指尖刚刚触碰到佛法,那么之后的我,正悄然走进佛法的阳光里。

闻思修:从仪轨说起

末法时期,众生福报不够,很多人没有听闻正法的机缘,而我们虽然遇到了佛法,但如果不重视,不去思维和实践,遇到了等于没有遇到。仪轨就是为了在一开始就提策我们对三宝升起恭敬心,珍惜学佛的殊胜机缘,认真修习当下的方便法门。每次仪轨,如此思维,就不敢散漫。

小小的思考是一个好的开始。学习佛法并不是为了多掌握一门学科知识,通过佛法认识生命中的烦恼,改变生命的轨迹,自利利他,才是目的。学习佛法应当要:听闻正法、思维正法、修行正法。思维了,实践了,听闻的佛法才能扎根心里,落到实处。多实践,如理作意和法随法行也会逐渐任运无间。

信:学习“皈依三宝”部分

师父说:“皈依其实是一个很深的法门。很多人常常认为口中念一念就是皈依了,好象很容易。事实上,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课,它既是佛教信仰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佛教信仰的最高要求。&rdquo

修皈依是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要修行的功课。如果没有正确了知皈依的对象,我们信佛很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仅仅停留在浅信的阶段。如果不以正信的心去修行,皈依心很难生起,修行也是很难长持续下去。

(一)为什么要皈依?有两个原因,其一:因为生死无常,我们怖畏六道轮回和恶趣的痛苦;其二:因恐惧而求庇护。这两个原因,我平日里思维得不够,体会不深。恶趣之苦,师长经常提及,每次听到,都很害怕,但是如果师长不提,我就不会主动去找书看、去深入了解,可能还是因为恐惧而抗拒面对。

思考:我是为什么而皈依?知无常和知苦。凡夫很苦,身在苦中不知苦、轮回之苦、造恶业的苦等等,这么苦却还以苦作乐,沉溺在苦海之中不能自拔。此时,唯有三宝能帮我们认知痛苦与烦恼,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脱离苦海。《入行论》中说“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吾身必死亡,一切终归无。”此生很短暂,当死亡来临时,亲友冤敌乃至有所有一切都会化为空无。那个时候,何人都代替不了自己去面对业果,再去祈求庇护为时已晚。一切只有在我们还清醒,相信因果真实不虚,谨言慎行,老老实实修行时,才能有所转变。

(二)皈依的对象是谁?是佛法僧三宝。佛陀自己已经解脱了一切怖畏,而且已具备善巧方便、大悲遍转、普利一切众生的条件,而其余外道并不具备。所以,佛陀、佛所说的法、依法行持的僧众是我们的皈依处。

思考:曾几何时,我对星座、算命、易经等都抱有很强的执着。那时的我,一旦有疑惑有摇摆,就如同一只无头苍蝇,什么方法都去尝试,甚至还会相信各种说法和结果。由于短视,常常会去盯着仅能解决眼前小问题的外力,却不知道去祈求能消除烦恼、解脱生死轮回等根本问题的三宝。师长的话也早已放在一旁,不去好好琢磨,细细体会。随着学习的深入、烦恼的调伏、智慧的增长,逐渐能听懂师长的一些开示,才恍然体会到师长的良苦用心。师长总是在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佛菩萨从来不曾离开世间,也从来未曾放弃度脱众生。前提是我们自己要在细处用功,奋力伸出手,与佛菩萨相应。

(三)三宝为什么是我们正确的皈依处?因为三宝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思考:三宝功德部分是整个学修过程中学得比较认真仔细的部分。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地对三宝功德在师父讲的《百法明门论》和常师父讲的《广论》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做了比较和总结。这为之后数数忆念师长功德、三宝功德,建立信心,打下基础。

要升起皈依心,走上菩提道,首先要知功德。虽然佛陀的身功德不是语言所能穷尽的,但是广论里的描述已让读者对佛菩萨庄严的外形有所想象。

佛陀具有“以一言音答一切问,且刹那心相应会”的语功德。一心多用,繁而不乱的境界,我很向往。凡夫由于被无明所缚,智慧不够,没有一颗清净心去支撑这样的能力。这就好比,内心平静时,即使面对纷繁的外界,也可以从容应对。内心不平静,即便是隐居深林,却难以自在,更别谈一心多用。所以要修内外平衡。

ldquo;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盘。外支已成,内支未全,愚夫受苦。”通过串习思维佛陀的意功德来勉励自己,修学常怀精进勇猛之心。我们只有具备堪能化的条件,才能与佛陀相应。这可以从身边的师法友着手,我们要通过承担和学修来提高自己的根器,树立正确的知见,在未来的人生中,具备帮助他人的功德,也具备被他人帮助、点化的根器。

(四)皈依三宝后的修行次第。无论是“摄分中出”还是“教授中出”,都为皈依后的修学次第指明方向。

思考:皈依三宝并不仅仅是“懂得道理,发心皈依”这么简单。皈依后,我们应当经常去忆念、思维、串习,如此才能够对三宝生起了真实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皈依后的诸多胜利,得到佛法僧三宝的救护。听到的佛法有很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串习去体会?当一切境界来临时,如:被烦恼束缚时,犹豫不决时,恶习暴露时,能及时用所学到的佛法去观照内心、调整心念、止息烦恼,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是我这一年来串习佛法的主要方式。另外,还要做到不违犯归依诸学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舍弃皈依,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愿:打开心的容量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师长提醒我们要“发大愿”。阿底峡***,不顾高龄减寿,迢遥万里,跋山涉水赴藏弘法;日常法师,排除万难,58岁时决心至印度求法,带回圆满教法——《广论》。我们的师父发愿要建立居士修行的道场,建立汉传佛教完整的学修体系,才有我们今天共修佛法的殊胜机会。看看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真实写照,他们所做的都是为把最好的留在世人。

师父说:“格局决定结局。”如果不发大愿,那么心里就只能装下一个“小我”,心的容量就很小。如果发大愿,并且好好面对,自然会生起完成大愿的力量,然后通过不断觉悟,不断超越,生命的力量才会越强,心的容量也就随之打开了。

行:从点滴做起

(一)坚持上课

自参加学佛小组以来,基本做到不缺课,按时完成学修作业。有时,懈怠懒惰的势头上来了,我就会反问自己:此时不学,更待何时?每每想到师父建立修学体系的艰辛,想到吴老师认真细致地备课,对我们细致入微的关照,想到正因为背后还有许多人的默默付出,我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坐在这里听闻佛法,再反省自己的放逸散漫,不好好学,就会心生惭愧!暗自下决心: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做到最基本的一点——坚持上课。

(二)勤修供养

勤修供养是皈依后修行的重要法门,能集广大资粮。广论里说“随念大恩恒勤供养,嚼啖之先亦当供养者”。勤修,就是要每天、时时刻刻,甚至在吃饭之前都要供养。这点最初串习得很少,体会不深,随着吴老师的启发以及自己在家的串习,慢慢有所体会。每节课开始之前,吴老师都会带领大家读观想文、供灯。一次瞻仰佛牙舍利的因缘,加深了现前供养、非现前供养,以及供养时意乐的体会。随着家里供佛的顺缘具足,每日坚持串习供养,修舍心,利众生,心生欢喜。

(三)观功念恩

观功念恩日记是最近一个月才开始坚持的。这个法门,师长嘱咐很久,却一直因为懒惰未能开始。开始写观功念恩日记,首先要感恩学佛小组班长的现身拉拔。在林班长的一次次鼓励和带动下,我尝到了甜头,也开始坚持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清净和合的师法友团队,我不知要经历多少个轮回才能觉醒。观功念恩日记,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回顾当天的每个瞬间,发现即使是最平凡的一天,需要感恩的人与事却是那么多。把感恩装在心里,不平、抱怨和烦恼也一点点被挤走了。

(四)敢于承担

学佛小组的工作,我承担的很少。吴老师为了提策我,鼓励我当班级的关怀员,并带动大家背《入行论》。有位师姐说得好:关怀与其说是一项承担,不如说是人内心本来而有的彼此依靠、理解、信任。如何能真正读懂别人的心,了解别人真正需要什么,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要想真正关怀好、关怀到位,内心是需要有非常强大的佛法的力量的。希望我能逐步做好。带动大家背《入行论》,其实是提策自己背诵的好方法,如果自己没背,带动他人又从何讲起。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

慢慢修∵快快到

今日的每次相逢,都是生生世世的久别重逢。一日机场偶遇师父,师父对我说:“你也在这里。”……是啊,师父找了我们很久,也等了我们很久。今生能与师父的重逢,能值遇正法,太不易。希望我能和大家一起,在各自的缘起点上,向上仰望,辗转增上。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听闻正法,感受到佛法的力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