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其实师父最大的功德就是在示现给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面对众生的杂染共业建立教法。那当然会遇到障碍,层出不穷的障碍,包括弟子的偏执、违逆,但师父都能应对、担当,面对一切的顺逆境界,恒常从教法和众生去考虑,忍辱负重,这才是修行人。

最近有一位同学问我一些关于如何依止师长的问题,我不知如何回答,就向贤甲法师请益。因缘是这样,这位同学在整理师父早期的开示资料的时候,发现师父对一些不听话的弟子,有时说话的语气非常的谦卑,说自己修证功德不够,会做错事,你们都修得比我好,自己以后要更注意内修等等。这样一个非常谦卑的表达,反而让这位同学有怀疑,他觉得师父应该是具备种种功德、通达教理,怎么会是这样?他说他以前听有的法师说,有一次一位法师违反了僧团规定,到了居士活动的区域,就收到师父一条短信说“你现在在哪里?”吓得他赶紧回去了。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师父好像又对下面的情况不了解,要问了才知道,乃至有些话前面说了,后面会收回去,又不这么做了。所以又有一种看法认为,师父只管大事,小的不管,还得靠自己。

法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般对依师可能都有一些误解。其实师父最大的功德就是在示现给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面对众生的杂染共业建立教法。那当然会遇到障碍,层出不穷的障碍,包括弟子的偏执、违逆,但师父都能应对、担当,面对一切的顺逆境界,恒常从教法和众生去考虑,忍辱负重,这才是修行人。早期在广化寺作住持开始,一直有很多人,乃至弟子不理解,有时制造了很强的境界,师父都能有一个包容的心胸,这非常难能可贵!其实佛法的核心,慈悲、智慧、断恶修善等等,师父的悲愿,为佛教、为众生,持戒的功德,教理的通达,这些功德是一般观察得到的,也是应该多去用功思维和效学的。佛陀他也示现过生病,他刚生下来时走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后来又像一个普通的小孩子一样长大,玩游戏,学习。后来悟道之后,他也会生病,也会示现明知故问,有些事情前面说了,后面也会改口,这都是依众生的根机去示现。否则,不食人间烟火,人家觉得他是个异类,学也学不来,只会恭敬膜拜,增长一些福报,就不会深入跟着效学了。&rdquo

我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弟子相里面有正住和具慧两条,有同学觉得有些矛盾,正住是完全舍弃自我,具慧又要有抉择力,那舍弃了自我,靠什么抉择?我自己觉得是不是这些都是一个最终的目标,一开始是做不圆满的,只能辗转增上,一点一点去做到,不知对不对。&rdquo

法师说:“正住不是舍弃自我,是有广阔的心胸,至少你不要排斥,在某本书上看了一点皮毛,善知识的话就听不进了。先听进来,因为知道自己很愚痴嘛。依师、研阅经论、净罪积资要同时进行,互相促进,辗转增上。具慧是能够去体察、会通,有了教理的基础,特别是圆融认识完整的道次第,才能谈得到具慧。&rdquo

我说:“那过去也有文盲依师就依上去了,是不是这个时代的特点,知见混杂,不学教理不行?&rdquo

法师说:“不学教理怎么保证你听师长的话没有理解错?&rdquo

我说:“所以要用经论来证成?&rdquo

法师说:“不只是证成,更是正确完整理解背后的理趣和机缘。师父还说:弟子相的关键是发心,依师是依靠不是依赖。师长是我们成佛、利生、实现悲心宏远的一个助缘。有了发心,为利有情愿成佛,宗旨树立了,师长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才体现出来,这样你会真正感师长的恩,与师长相应。&rdquo

我说:“那还有,视师如佛,也是一点点通过观察师长功德,慢慢做到?&rdquo

法师说:“一开始可以先视师是师,做到一个基本的,对待师长的恭敬,师弟之间的伦理。比如说承侍师长,比如说师长的教诫认真地领纳。有时师长开示空的时候,我们却会想‘怎么都是空,不讲有?’当师长讲有的时候,我们又想‘怎么又偏到有了,不讲空?’师长当机讲法的时候,我们想‘哼,这个说法很片面’。师长讲得很全面的时候,我们又想‘这么啰嗦’。乃至‘师长应该是圆满的,应该知道我内心的想法呀,怎么会讲出来我不相应呢?’这种状态能学到什么?那师长讲空的时候,应该想‘这是对我说的,让我避免偏有’,说有的时候,就想‘让我不能偏空’,可能当时的一种习气就是不相应,不想听这个,那才要对治吗,要对治的就是你的习气,就是你比较执着的那一边。听了这些话,就去反省自己,没做到的,让自己做到。再比如,佛经上说,师长有了过错,弟子应尽力去挽回的,避免别人观过。那师长写一个文件,如果里面有了错字,你不能说师长写的,一定没有错,看到也不去改。&rdquo

我说:“这样反而切实易行了,不然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卡在那里,就是做不到,自己做不到,还来要求别人,心里很矛盾。&rdquo

法师说:“还有视师如父,师长对我们这么关心,有这么大的恩德,子女会不会说:我父母不是圣人,所以我就不恭敬他?&rdquo

我说:“那视师如佛也就是说对待师长像对待佛一样恭敬?&rdquo

法师说:“视师如佛不是说师长是佛,而是说我们自己要恭敬。‘依法不依人’,它的意思是即使对方有过失,他讲的话是佛法,就不要因为他这个人而弃舍了这句法。很多人理解成他这个人与法相应、做到了法,我才听他讲的;他没做到,我就不听,这反而是依人不依法了,是倒解经义。《金光明经》里说,只要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就应该视之如佛,因为他会尽一切所能把你带到佛地。&rdquo

我说:“那如果我视师如佛,但是师长讲错了,那也不要去排斥,就去体会师长的用意,先把这个话听下来,但内心还保持恭敬,是吗?包括平常师长也会有过失?&rdquo

法师说:“不怕有过失,就是要示现给大家有过失如何改正,这样一段心路历程才能让人受启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很多人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者觉得自己可能犯错就不敢承担。还有一些人有一种乐简畏繁的心理,觉得既然跟定了一个善知识,他一切方面都是圆满的,就能快速成就,他说什么我做什么,自己不去思考、抉择、发心。其实正是环境的不圆满才更促进我们思考和发心,“不忍圣教衰”吗,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真正去为常住付出,把教法承担起来。能让我们发心,这便是殊胜的因缘。总的来讲,不是在外境上比高下,拿一套标准去苛求师长怎样怎样,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教证功德,我们怎能衡量清楚师长的本地风光?十德相的标准我们目前只能用上一点粗浅的文字概念,真正重要的,是自己要学,要发心,也就内求而不要外求。安住道场,好好学修,将来自己有一定的量了,才能知道别人有没有相应的功德。&rdquo

法师的话解除了我的很多疑惑,将这段对话整理出来,愿与大家分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