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者,他们的“觉知”是如此粗糙,提出上面这个问题并没有意义。如果一个近视的人,连“鲜花”都看不清楚,探讨鲜花里面的“花芯”也就没有意义了。

但当修行者不断努力,那么“觉知”的指向也随之不断深入,否则一旦“觉知”变成了某个概念,那么就是一种“目的和结果”,就是一个确定而僵化的“尸体”,对觉知的修行也就成为了“欲求”。

“不觉知”不是“不知”,“觉知”和“不觉知”都是一种“知”。只不过,“觉知”是一种警觉的知,这种警觉的知,并不参与事物的外在表象,而是始终处于根源的观察,是一种无倾向的知觉。“不觉知”是一种执着的知,这种知,依附事物的能量波动,参与事物的能量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有所倾向的知觉。

因此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觉知”,实际上,是在“不觉知”而没有意识到。当你看到一个杯子,你能分辨清楚,什么是“觉知而看”,什么是“不觉知而看”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好像没有区别。

对于初学者,分辨得那么细致没有意义,但当修炼要深入,这个意义就很大了。“真正的觉知”远远不是字面上所能容纳的,也不是大脑所能理解的“执取”之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显像的层次是很低的,而且千变万化,无穷无尽,而根源的部分,则是非常简单的,从三到二到一,甚至到空无。

当内心禅定在高层次,不为低层次的波动所左右,这就是“觉知”。比如,内心禅定在三,而观万物;内心禅定在二,而观万物;内心禅定在一,而观万物……这就是“觉知”的深入过程。觉知也好,禅定也好,修心学禅也好……其实都是外在的名相不同而已,从那个点深入,你都可以切入到核心。

“不觉知”,则是一种跟随,心随万物而动,在佛家,称之为“执着”,指的就是心“执”着这些能量、依靠这些外在的能量波动,产生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意识其实就表现为“念头”。这些“念头”本质上都是“欲望”,所谓的“欲望”如果没有用有色眼镜看它,其实它是一种“执着”、“取执”而已,这也是“欲界众生”的特点。

修炼“觉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正如前面所说的,要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如此深入,修炼“觉知”才有意义。当你处于“觉知”中,你不会被事物的现象勾引起“念头”,内心就清明没有边界;反之则是陷入主观和片面中。清静的心如同天空,各种能量现象所创造的事物就如同片片云朵,一旦起心动念,则天空为乌云遮蔽,一旦心空万里,则白云朵朵,赏心悦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