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后遗教与涅盘

佛陀一生的教化,有因缘的都已度尽,无缘的也已种下得度的因缘。涅盘之前,佛陀接受了金银匠淳陀最后真诚的供养。佛陀知道八十岁的应身世寿将尽,因此,选择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作为入灭的场所。

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在两株娑罗树的中间铺敷尼师坛为床。佛陀头向北,面朝西,右胁而卧,安详闭目,准备证入涅盘。随众们不知佛陀灭后如何使正法久住,于是公推阿难向佛陀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入灭后,以谁为师?

第二、佛住世时,依佛安住;佛入灭后,依何安住?

第三、佛住世时,恶人有佛调伏;佛入灭后,恶人将如何调伏?

第四、佛住世时,亲口言教,佛弟子易生信解;佛入灭后,若有经典结集又将如何令人起信?

佛陀回答:“你们当认识法性,我入涅盘后,你们若依法而行,则佛陀常住世间。”又指示说:“我入涅盘后,大家应当以戒为师;依四念处而安住;调伏恶人,应默摈之;为使经典结集令人起信,在一切经典之首加上‘如是我闻’,以示共同约守。&rdquo

佛陀即将入灭之时,又对比丘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嘱咐弟子们精进莫放逸。在《游行经》中记载佛陀最后的教诲:“是故,比丘!无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万物,无常存者。&rdquo

此外,在《佛遗教经》中亦有如此的嘱咐:“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是我最后之所教诲。&rdquo

二、八王分舍利

佛陀涅盘后,弟子依转轮圣王的葬礼,以金棺收敛圣体。传闻,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誓愿担负显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入金棺,自引三昧真火荼毘。佛陀荼毘后留下的舍利,最初为拘尸那城的末罗族王所得,诸王不服,纷纷举兵争夺。参加争夺的有王舍城的阿闍世王、毘舍离城的离车族、迦毘罗卫城的释迦族、遮罗颇的跋利族、罗摩伽的拘利族、毘留提的大梵王及波婆的末罗族。后经调解,由香姓婆罗门劝息诸王战争,并以金杯来量,将舍利分成八份,八国各请回一份,建塔供养。

八个舍利塔的位置,据《八大灵塔名号经》记载为:

佛生处:迦毘罗卫城蓝毘尼园

成道处:摩竭陀国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

初转***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野苑

现大神通处:舍卫城祗园精舍

从忉利天下降处:桑伽尸国曲女城

化度分别声闻处:王舍城

思念寿量处:毘舍离城

入涅盘处:拘尸那城娑罗林双树间

佛陀出生在人间,修道在人间,成佛也在人间。他的一生,代表人间精进的修行典范,留给后人的是一条可遵循的解脱道路。他打破了当时印度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提倡四姓平等,深深影响古印度的社会、历史、哲学、文化与宗教的发展。所以,佛教的创立,在东方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