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遣是多么简单,又多么沉重的三个字啊,轻松得不用一秒钟就能说完,沉重得许多人用一生去犹豫,终究没有说出来。

大胆说声我爱你有一天搭美国朋友的车出去,他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坐在后面,不但用脚踢前座的椅背,而且尖声怪叫,吵得我头都要炸了。

更糟糕的是我这位朋友,会冷不防地对孩子大吼:「闭嘴!」因为开车,他不能回头,看来就像是对我或对着高速公路在喊,害我神经更紧张了。

妙的是,他不但喊「闭嘴」,而且会接一句「我爱你」,成了「闭嘴!我爱你。」

「你这是什么意思?既然骂他,叫他闭嘴,又要说你爱他。」我好奇地间。

「我是有道理的。」他一笑:「以前我只喊闭嘴,后来有一天人家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居然说:「我爸爸叫我闭嘴。」我想想不是办法,在孩子印象里,我好象只会喊闭嘴,为了改善他的感觉,所以在骂完之后,一定加一句「我爱你」。」按着转过脸问我:「你平常不限孩子说「我爱你」吗?」

我支支吾吾地点了点头:「……说,当然说。」心里却想,天哪!我好象从来没对儿子说过「我爱你」。

直到三年前,我的儿子写了一本《寻找自己》,里面谈到他在叛逆时期,有一次被我骂了之后,把我送他的玉佩狠狠砸在玻璃板上,玻璃裂开,把手割伤了。我冲进去,以为他要割腕,把他抱住,滚倒在地上,不断对他说「爸爸爱你!爸爸爱你!」

我才发觉我说过「爸爸爱你」,是在那么惊恐的情况下喊出来。

那一幕还清晰地浮在眼前,当我看他双手流血、浑身颤抖的时候,我还能说什么?我能骂他吗?还是跟他说一番大道理?

什么道理都没用,只有一个道理最是道理「爸爸爱你!」

无论我们对孩子的责难与宽恕,或孩子对我们的责难与宽恕,不都是因为爱?

也都能在「我爱你」当中得到化解吗?

这世上有什么比「我爱你」更能包容的话?只是为什么我们总开不了口,说「我爱

你」?

最近读到一篇有关电影导演林正盛的报导。

这位从小喜爱戏剧,后来虽然做了面包师傅,仍然参加电影编导班,终于在东京影展获奖的导演,提到他拍《春花梦露》的灵感,其中有一段得自他的祖父。

热中政治的祖父,认为太太应该是待在家里的女人,总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牵手」。

直到有一天,老婆中了风,不再能行动。老祖父突然改变态度,回头照顾老妻。

他骑着脚踏车,载老妻去杂货店看电视、喂老妻吃饭,还为老妻洗澡。

林正盛说每次祖父为祖母洗澡,祖母都会掉眼泪。他猜想,这会不会反而是祖母觉得「今生最幸福的时刻」。

于是,他用这个题材,也可以说用这个「省思」,拍成了《春花梦露》。

这确实是个值得省思的事,尤其对我们中国人而言。

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可是有几人,真真正正,对着他们说出心声--「我爱你」?

我们会用唱的,在母亲节唱:「母亲、母亲,我爱你。」

我们会用写的,在父亲节卡片上写「爸爸,我爱你。」

我们会用吼的,对孩子瞪着眼睛喊:「你知道这都是因为我爱你吗?」

我们会用英文说「Iloveyou」好象换一种语言,就能减少尴尬,比较不会「不好意思」。

甚至总说「我爱你」的情人,在成为老夫老妻之后,再讲「那句话」,就成了肉麻。

记得前两年,看过一个漫画,画个妻子问丈夫:「你爱我吗?」

「爱呀,」丈夫从报纸后面抬起脸答。

「你真的爱我吗?」太太又问。

「爱呀!」丈夫学着报纸答。

太太还不满意,又追问:「你确实爱我吗?」

丈夫突然狠狠地放下报纸吼道:「咬呀!」

这个漫画真是活生生地描绘了中国人的老公。

不错!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的洋人,可能有些是假的,但如果你永远不说,又怎么可能是真的呢?你虽然可以用行动表现,在妻子有一天病重时,遂汤送药、帮她洗澡;在父母有一日病危时,跪在床前伤痛欲绝。

只是,那一刻是不是嫌晚了呢?

最近,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看见一个温馨感人的聚会,有火炬、有烛光,有市幕上映出勇者的画面。樵悴的洪万生,紧紧握着孩子的手,怀念他深爱的妻子彭婉口。

必逝者生前的画面,是那么清晰,让人难以相信她居然会往某一日开完会,走出饭店,就再也回不来。

她的丈夫没有林正盛祖父幸运,因为那位祖父有机会照顾风烛残年的老妻。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得竟赶不及让至亲的人,见上最后一面。

晚会中,洪万生朗读了彭婉如生前在报章发表的文章《爱的三字经》,提到***男士「爱在心里口难开」的通病。为了弥补自己在妻子生前,没能好好表达心中的爱意,洪万生更在现场四千多人的见证下,向彭婉如的在天之灵,说出他深藏已久的那句话「我爱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