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说他也许是中国第一个觉醒的父亲。“不是我教育了孩子,是孩子教育了我。对于每个父母来说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

因为我们无法教育自己,成年人被破坏了,我们受的教育是苦难教育,让我们对任何事都从负面考虑,对苦难的想象力无限放大,这不准那不准,任何事情都往坏里想,我们对美好的感受力没有了。

而童心是任何事都往好处想,我的女儿一会说话,每天早上对着大地说:‘小草你好,大树你好,花儿你好。’而我们父母每天都处于焦虑中。孩子用生命带给我们一个机会。

和女儿在一起我一点点成长,我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捡了回来。我是世上最不幸的,女儿是残疾;我又是最幸运的,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捡了一宝。”

周弘说我们太不懂孩子了,许多家长从不在孩子面前认错,孩子成了情绪发泄对象。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可能是潜在的问题儿童,因为好学生太累,没有幸福感的学习使他们“心口痛、伤害人”,他们不能和父母成为朋友,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周弘说他要为那些感到孤独的孩子、受到挫折的孩子、充满恐惧的孩子,写一本书:《孩子,别怕》。

商旅报“赏识教育”要在海南造神话

本报讯(记者∵李雪山)一个自幼双耳全聋的女孩,在父亲“赏识教育”的培养下,去年已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自此,“赏识教育”风靡全国,“赏识教育”的创造者也打算把这种教育方法推及全国甚至亚洲。

可是,已经创造出一个神话的人,能否按照他曾经使用的模式再次创造出类似的神话?“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即将于本周末来海南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但在一片叫好声的背后,也有部分人士对此提出质疑。

“觉醒父亲”培养“天才女儿”

她自幼双耳全聋,但到6岁时,她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10岁时,她与父亲一起撰写了12万字的童话故事《从哑女到神童》;

1996年,年仅16岁的她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破格录取,大学期间被除数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去年,大学毕业的她到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002年3月,她和吴仪、邓亚萍等人一起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10位杰出女性之一。

她,就是周婷婷,一位在父亲赏识教育下创造的奇迹女孩。而创造出这一奇迹的人就是她的父亲——曾经的普通工人,如今声誉鹊起的“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帮助下,周弘将原创的“赏识教育”方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国内培养了一批批被称为“智力起常”的孩子。

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就在于“看得起”3个字,孩子心灵深处最重要的需求也是赏识。“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宽容孩子、提醒孩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以至爆发。

据称,周弘和他的追随者正在进行一项名为“百千万工程”的巡回讲学活动,他们要在五年时间里,培养和率领一千名讲师,将赏识教育的理念普及到以中国为中心,覆盖亚洲其它国家的100个中等城市,1000个县城,10000所学校,60000000家庭,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的四亿父母亲。

教育方法太多家长无法适从

近年来,一场接一场的教育专题报告会浪潮席卷全国。先是周弘的赏识教育报告,接着又出现了周洪的“我平庸,我快乐”的教育观点。再之前还有“哈佛女孩”热和黄全愈的“素质教育”热。

不少家长糊涂了:如何培养孩子,是该将孩子培养成为“天才”,还是让孩子做个平凡人,快快乐乐?他们向记者表示说,“现在的教育方法实在太多了,真的让人有点无所适从在教育时,我常常为不知该参考哪种观点而发愁!”

在某书店,记者看到一位先生正在一大堆教育读物中很为难地挑选着,他一会翻翻这本书,一会又拿起另外一本书。他告诉记者,孩子出生不久,自己想来挑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看看,想不到有这么多,而且每一本都成功的例子,有各自的教育观点和方法,而且都说得头头是道,真不知该选择哪一本,很是头痛。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

在将“赏识教育”引入海南并试图让它在海南以“星火燎原”的形式发展开来的有关宣传资料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字句:“这是一场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的革命!这是中国教育推广史空前的壮举!这是从根本上提升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

而在介绍周弘所着的“赏识教育”系列教材时,则用了“一看就懂,一记就牢,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样的肯定语气的词句来形容它的功效。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文聘元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可以适用于每一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能因材施教,而不能人为地要求孩子非要按照某一种所谓的“成功模式”去做,那样做最终可能会害了孩子。

他说,全民造“天才”的家庭教育,在中国愈演愈烈。这种人为的“天才”教育的恶果,可能会在一定时间爆发,家庭教育是等不起也试不起的。

至于周弘本周末来到海口,向海南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们讲述他所倡导的家庭教育观念,效果究竟怎样,本报将为你追踪报道;同时也欢迎各位已为人父母的读者来信来电,说说你的意见和看法。

领会赏识教育真谛---海南日报∵∵(2002年12月21日)

周弘赏识教育在海南的三场演讲,每一次演讲都出现火爆场面。本报上周六在现代家庭版发表了《伟大父爱造就生命奇迹》后,不断有电话询问,有的家长还不顾路途遥远,从三亚、儋州、昌江、保亭等地赶来海口,为的是能够亲耳聆听周弘这位传奇父亲的教育经。

和别的教育理论家不同,周弘是以自己教育耳聋女儿周婷婷成为留美硕士研究生的成功经验,吸引着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人们。

纵观家长和老师们的听课动因,无非是想将孩子或学生培养成一个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很出色的人,而周弘赏识教育的魅力似乎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榜样。

但我不知道听了演讲的人是否理解了周弘赏识教育的初衷,他们是否忽略了赏识教育中最想强调的一点,那就是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

直到现在仍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她的母亲刘氏共同创造的“哈佛神话”,刘亦婷的“成功”的典范仍是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追逐的目标。

但刘亦婷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父母精心设计、实施、观察、验证等等的结果,刘亦婷似乎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选择的权利。人们更关心的是成功的结果。

但问题是,我们究竟要将孩子培养成健康、快乐但平淡无奇的劳动者还是一个天才、精英或名流?我们要的是一个看起来很成功,但很有可能是一个心理很不健康的人?

事业成功,生活优裕,是人生快乐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也不是主要途径,健康、快乐、充满人生真趣的生活,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生活。

笔者注意到,在家长们的提问中,急切关心孩子学习问题的比较多,而涉及该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真正做到和孩子沟通、共鸣,让孩子感到幸福、快乐的理想境界,这类提问的声音相对少了很多。

而周弘的赏识教育除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取得学习上成功的经验外,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和谐、圆满和幸福。这和那些更多强调考100分,上名牌大学、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

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快乐吗?这是我们在听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所应该注意到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