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3年春天之后,果子狸,这种体态小巧、动作敏捷的花脸小兽,现在又一次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果子狸的出名与携带非典病毒有关。本来,去年一度遭封杀的果子狸似乎已与非典脱了钩,重新合法地回到人们的餐桌,没料到最新的研究又把果子狸卷入了人类的是是非非中。根据检测结果,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上的果子狸携带的非典病毒剂量及传染速度惊人,且其基因正在快速向人类非典病毒基因演变。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果子狸为非典病毒的主要载体,其携带的非典病毒与人类非典病毒同源性超过99.8%,可直接传染给人类。

为此,广东省***决定在全省境内全面封杀果子狸。其措施包括:立即捕杀广东当地36家养殖场(户)养殖的果子狸、獾、貉等动物;对运输、销售及经营中查获的果子狸、獾、貉等动物,也要一律予以没收,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牵头,会同农业部门统一就地捕杀。

除广东捕杀果子狸之外,近来世界上发生的大规模宰杀动物的事件还有两起:一起发生在美国。自去年12月份美国华盛顿州一家农场出现首例疯牛病后,由于无法确定哪一头小牛系该疯牛所生,美国农业部决定将该农场的450头小牛全部宰杀销毁。另一起发生在越南。一种神秘病毒侵袭越南胡志明市西南50公里的隆安省两个地区,致使4万只鸡死亡。由于病毒有传播到其他省、县的危险。隆安和邻近省、县已收到指令,杀死所有病鸡。据悉,隆安省已宰杀40多万只病鸡。

这些大规模宰杀动物的做法,不仅引人注目,而且引发了争议。国内外动物保护机构和爱护动物的人们,对大规模宰杀动物的做法不以为然,甚至发出了抗议。实际上,为了防止恶性传染疾病的蔓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灭杀那些有可能威胁人类健康的家禽与饲养动物,消除致病隐患,是一种迫不得已却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尽管人们对此意见不一,但如果站在人类预防疾病的立场上看,不如此又能如何呢?似乎找不到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况且,宰杀的对象,基本不属野生动物,而是家禽或饲养繁殖的动物,不会导致野生物种的灭绝。

但这些大规模宰杀动物的事件,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人类和野生动物究竟应该如何相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卫生”条件更差,往往成为寄生虫、病菌和病毒的受害者。既然果子狸被怀疑携SARS冠状病毒应该被捕杀,那么其他许多野生动物都带有致人死命的病毒,是否也要逐一剿灭呢?除了灭杀,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实际上,动物并没有主动把病毒传染给人类,惹事的倒是人类自己。就说果子狸,它们生活在深山老林里,见到人类惟恐避之不及,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捕杀、饲养、食用它们,才招致了病毒的感染传播。因此,果子狸完全有理由为自己今天的遭遇喊冤。上述基本事实提示我们,宰杀动物只能是应急之策而非根本之道,保护人类自身健康的根本之道,是约束和收敛人类自身的行为。为此,应当下决心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切断病源向人类传播的链条。对于野生动物的饲养,也应谨慎从事。与饲养带来的危险和预防这种危险付出的代价相比,野生动物饲养项目给人们带来的效益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果子狸事件,还应当引发我们更为深入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却猛然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在加速恶化:以往,全球每100—300年灭绝一种生物,如今变为每年灭绝一种;沙进人退的趋势日渐发展,荒漠化加速发展,沙尘暴频频光顾;水危机也日趋加剧,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湖泊,要么变得干涸见底,要么变得污浊不堪;沿海赤潮增多,鱼虾渐少,我国近海渔场已几乎无鱼可捞。由于生态的恶化,水灾、旱灾、蝗灾日趋频繁,不断加重。有科学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雪逐渐融化,长期沉睡于冰雪之中的数万种病毒将苏醒过来,给人类免疫系统带来极其严峻的考验。而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也是人类自己。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和不加约束的行为,正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解决危机、扭转局面的根本之道是建立更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可称之为“绿色生活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或许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尤其不要乱扔废旧电池,如有条件应分类放置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乱挖发菜、甘草、冬虫夏草等,不过度开垦、放牧。

善待动物。不吃野生动物,不以野生动物牟取暴利,视动物为朋友,并尽可能参与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维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节约资源。节约用水,节约燃气,选用节能电器和灯具,不用或少用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少寄或不寄贺卡,少用餐巾纸多用手帕,不浪费食物,不大吃大喝,少制造生活污水……

一句话,人类应当将自己的物质生活加以简化,加以节制,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还需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只有可持续发展才算正意义上的发展。节制、节约与发展并不矛盾,节制、节约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对待发展也要有一个长远眼光,切不可只顾眼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的诗句,描绘了那时环境的美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找回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是果子狸,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