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和尚觉真长老、流云副院长、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

我们刚刚举行了开营的仪式,接着就是上供。早上已经跟大家说了,中午是佛吃饭的时间,所以我们要供养十方诸佛,如果还没有上供,我们就不能先吃,这就是一个「诚」和「敬」,供养过去的佛、现在的佛,而我们自己就是未来的佛,但是我们这个未来的佛还没有成佛,因为我们还有贪、瞋、痴、慢、疑种种的问题,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呢?所以我们要「食存五观」,就是吃饭要有五种观想,刚才我们念咒已经说了「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就是如果我们身为出家人,吃饭的时候,没有心存五观,反而是散心杂话,这样的话,就会信施难消,因为道场里一滴水、一粒米都是施主送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的珍惜。

佛教经常说「财到山门福归施主」,这个「福」从那里来呢?就是从「布施」而来,而布施可分为有相布施与无相布施。在实践上来说,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果一个人在布施的时候,他能做到没有布施的物,没有布施的对象,没有布施的自己,这就是无相无施,他就有功德;但如果他很执着自己布施了多少,布施到那里去,布施的时候有没有人知道,这就是有相布施,那他就只有福德。当然,无论是功德、福德,他们都有所得。不过我们出家人受了施主供养,应该在修行上更为用功,并将功德回向给施主。我们都知道,在佛教里头有四种供养,也就是「四事供养」,包含了饮食、医乐、还有床铺及卧具,我们受了供养以后,要存五种观想,才能报答人家布施的功德。所以一般寺院斋堂里都会有一副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就是说,如果你能够食存五观的话,那么无论施主供养你什么,你都能消化得了,承受得起,反过来说,如果你三心都没有消除,就是供养你一滴水,你都无法消化,这就是因果的问题,因为你不能白白接受人家的供养;无端的接受供养,你会不会觉得惭愧呢?所以我们莲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他自称为「惭愧僧」,就是觉得自己修行不够,做得不够好,觉得很惭愧,这都是一个出家人的自我要求。

食存五观的第一观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就是说,在吃饭之前,你要看看自己的修行,应不应该吃这么多,要知道来处不易,如果你没有用功修行,就应该心生惭愧,所谓「无功不受禄」,没有功劳你却受禄,受了将来都是要还的;佛教修行的目的是追求了生脱死,但是你欠下这么多的债要还,如何能够解脱呢?而且有的债可以还,有的债是没办法还的,因为你无法还给十方的施主;既然庙里的一切都是十方善信的供养,所以佛教是通十方的,如果你欠了十方的债,没有办法一一的去十方的在家众、出家众和诸佛菩萨那里去求忏悔,如何能还?所以自己要「计功多少」,就是看看自己的修行够不够,还要知道来处不易啊!所以说这是第一种观想。

跟着是要想一想自己的德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反省一下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够呢?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所欠缺?如果你自问没有欠缺,那么你来接受人家的供养,就可以说「应受此食」,而不惭愧。这是第二种观想。

当然了,我们还要「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就是食饭的时候,大家所分到的饭菜都是平等的,我们一菜、一饭、一汤,俗称罗汉斋,几种菜全部放在一起,就是让我们不要起分别,因为正如经中所说,我们凡夫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所以过堂吃饭的目的,就是不让我们起心动念,让我们心存五观,不要贪着美味。这是第三种观想。

而接下来第四种观想是「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我们要把食物当作药来吃,就是我们藉假修真,我们这个由四大组成的身体虽然是个假身,但是我们要以假来修真,所以得靠药食来滋养、来维持,以免这个形体枯萎;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原有的如来藏清净心呢?就是还需要藉由这个形体,也就是这个假身,所以吃饭是为了继续修行而食。

最后的第五观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就是说「五观若存金易化」,我们吃不是随便的吃,如果是为了成就道业,而且吃的时候心存五观,才可以说是「应受此食」,才能来接受这个供养。以前的寺庙,一滴水都是行者担来,一粒米都是十方善信布施而来,都是农夫们辛勤的耕作。今天虽然不用担水,寺庙里都有自来水,但这自来水的按钮一开,都是需要费用的,而这个费用都是十方施主他们省吃俭用布施给我们,所以我们出家人啊,不能耕农田,但我们耕心田,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啊?就要尽量避免贪、瞋、痴的生起,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应受此食」,才能没有惭愧,因为我们修行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了缘」,把不好的缘了掉,如果不了的话就有「因果」的延续。

记得以前我有位法师说:无论什么事都是因果说了算。所谓「如是因,如是果」,这个因果谁也改变不了,所以以前古大德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挂单的法师要离开寺庙,知客师要求他留下两文钱,他说:「为什么留下两文钱呢?」两文钱其实是很少的钱。客师说:「你用了我们的纸啊,而且多用了几迭,但你没有来结账,所以,你现在用这两文钱把这个债了掉,以后你就没有因果了。」由此可见,有时候修行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其实点点滴滴都在我们的修行之中。昨天跟大家说,佛教里面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修行的工夫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面,就在我们的当下,所以今天同学们来到这里,一样要懂得爱惜食物。

前一段时间,我看见一个报导,事件发生在德国,一个有钱人在餐厅里给富二代的子女叫了一桌子的菜,他们每样菜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剩下很多的食物就叫服务员结账,正准备离开的时候,这个餐厅的的老板就说要报警;有钱人觉得很惊讶,连忙说:「我都埋了单了,你为什么还要报警呢?」老板回答说:「这个食物是大众所有,不是你个人的。我们现在都讲环保,都讲共有财产,你怎可以这样浪费大众的资源?所以,我要报警。」这就是地球村的概念,我们不能浪费地球上任何的资源,因为一点一滴是通向十方的,而在家人一切衣、食、住、行种种都是来自社会、来自大众,每个人都不能随便蹧踏,每个人都要因果自负;最后餐厅的老板还是报了警,找警察来理论。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出了钱就把东西买断,其实没有,因为所有的物质其实都是大众所有,不是只供个人享用。就好像我们今天的佑顺寺,是谁所有啊?是大众所有的,是十方所有的,既然是十方的就要靠十方来护持、爱惜,只有这样道场才会兴隆,我们的道业才会增长。好了,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就结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