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如意的事情十居其八九,如何在这曲折难走的人生路上走好,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这个过程之中,务必学会一些知识、技巧,否则很容易跌倒,甚至爬不起身来。

在这个人生的大学问中,前人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有:“分轻重、随机应变、事缓则圆”;在佛教的禅宗里,其中着名的法门有:“活在当下”、“回头是岸”,还有一招是“放下、自在”。

纵观人类历史,总结为一个字:“苦”。也就是生下来的第一天,就与“苦”打交道,因此,婴儿一生下来就拼命的“大哭”,以宣心中的痛苦;然後,要每天上学、做功课是一件苦差;长大成人要谋生、要养家,又是好苦;事业不如意,家庭不和睦又是苦……。总之,在我们的生命之中,“痛苦”无处不在。

既然随时随地都会遇到痛苦,如果逃避又更苦,它会进入我们的心灵,“如影随形”,形成阴影、形成包袱,那时我们不是身体痛苦、是心灵痛苦。

对待“痛苦”的正确方法是“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要了解痛苦的根源,在於没钱、没知识,希望太多……。因此,就要想办法赚钱、要学习知识、要专注、要量力而行。只有能够积累了一些钱财,学习了一些人生的知识,学会“量力而为”,这样人生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少了很多痛苦,就会活得快乐一些、自在一些。

对於“痛苦、烦恼”,要分析它、研究它,通过分析与研究,从而认识它、了解它、看破它。

在近代的佛教大德中,倓虚法师教导众生的法门是:“看破、放下、自在”。

“看破”就是知道困难终会有个限度,不会无限的,例如欠债也是有个限度的,不会无止境的,只有把债还清了,债主就不会上门,烦恼就会消失。同样地,如果同时遇上几件伤脑筋的事情,令自己烦恼万千,我们只需沉住气,明白这只是一时的现象,不会长时期的,总有一天一定会把它们逐个解决,到时烦恼就会减少、就会消除,只要看破它,就不会惧怕,就会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放下”就是暂时放下,当问题找不到解决方法时,要学会摆一摆、放一放,因为“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时间的过去,条件往往会转变,不利的环境有机会变成有利的环境,当条件成熟时才解决,俗语称之“事缓则圆”。

只要学会及掌握这个法门,烦恼就缠你不住,痛苦就绑你不住,这时称之为“解脱”,称之为“自在”。

在人生之中,务必学习“提得起,放得下”,如果只会“提得起”,不会“放得下”,人生就会很累,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追求名、追求利、追求社会地位,并且越多越好,十斤不够、百斤不够、千斤不够、万斤也不够。如果我们日以继夜地背着它们,不懂得放下,请想想会多累、多痛苦。所以,必须学习“放下”的心态,建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力而为,问心无愧”的观念,才能把“名、利、地位”的包袱放下,只有把“私心”尽量减低,把“我”字减弱,就事论事,就问题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地面对它、解决它,才能从“名利”、“地位”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人,因为天生地执着有我、有人、有世界,因此,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时时考虑自己有何利益?有何好处?然而,君不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田也空,地也空,换却多少主人翁;名也空,利也空,到头还是一场空;妻也空,夫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对於人生的学问,古人实在太多的例子教导我们,人生不要太执着,要放开一点、看开一点。所以,“退一步海?天空,忍一时事事如意”,人生的哲理就是这样。

在现实中,往往是“知易行难”,所以要“修”、要“炼”,只有经过千锤百链,才能从铁变成钢,经得起风霜、经得起考验。

当我们想不通、看不过、爬不上的时候,一招“放下”,就会烦恼尽消,痛苦尽失,自然而然心中就会浮起“自在”,这样难关就会不过而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愿古人的智慧能与我们心灵相通,这样我们就会活得自在、活得开心、活得快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