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的一个晴朗的下午,26岁的英国物理学家朱利安·巴布尔乘上火车,到巴伐利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进行周末登山,他打算在华兹曼山峰下住一晚后次日登上它。巴布尔那时正在慕尼黑攻读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火车上他滋滋有味地读着一篇介绍爱因斯坦时空观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最后指出爱因斯坦的划时代思想并未能最终解释时间究竟是什么。那天晚上,巴布尔难以入睡,次日凌晨醒来时他已对登华兹曼峰失去了兴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着一个革命性的设想:时间如果不存在的话该是怎样?

35年后的今天,巴布尔终于走完了他的思考旅程。其结果就是一本叫《时间之终结》的书,将于明年出版。在该书中巴布尔向科学的最根本的公理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我们生活中的宇宙既无过去亦无将来。在这个新认识的世界中,我们在同一时刻既是活着又是死了。在这永恒的现在里,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完全是个天大的幻觉。科学家们认为他的革命性理论将使人们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世界的时代。

人人都认为时间流逝是当然之事。时间看来像河流一样地悄然却毫不留情地向前流淌,季节的变换和宇宙的进化都是时间之存在的“铁证”。人与动物对日夜转换规律的感觉与生俱来,精确测量这一个规律(时间)一直是人类的执着。我们都承认时间是一往无前的,但对时间之始与终的迷惘就说明我们并不知道时间事实上是什么。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帕米尼迪斯认为时间只不过是人类想象力的虚构之物。但他的理论一直无人理会,因为事实明摆着:事情的发生总有先后之分。在牛顿的经典宇宙观里,时间是无处不在的永恒不变的属性,这是自然界的根本定律之一。在弥尔顿的《失乐园》里,夏娃的错误使时间闯入了伊甸园,同时在园中招来了死亡与混乱。弥尔顿认为时间是上帝赐给会做错事的人类的礼物。

20世纪的科学发现改写了但未推翻牛顿的时间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不是常量,高速运动的物体会感受到时间变慢。这已被实验所证实。《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认为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宇宙的永恒也就意味宇宙里不存在时间,但在巴布尔之前并未有人科学地研究时间不存在这一惊世骇俗的假设。

巴布尔从巴伐利亚回来后就决定用他的一生来证实他的假设。61岁的巴布尔自小就着迷于天体物理学,在他踏上去华兹曼峰的时刻就是他开始辉煌学术生涯的时刻。巴布尔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一些事实,但它们未直接论及‘时间是什么’这一问题。爱因斯坦的革命是未完成的。解决“时间是什么”的钥匙在奇妙复杂的量子力学世界里。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量子理论,其意义是无比重大的。复杂的量子理论至今罕有人真正理解。在牛顿理论的世界里,你踢一个皮球时可预测其移动速度、方向及落点。但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这些预测是不大可能的。亚原子层里的粒子的运动具有不可预测性,它们还能同时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即它们不受空间距离之约束,也不受时间约束,即量子世界里没有时间。巴布尔认为这一现象不仅对亚原子粒子而且对世界万物都是事实。他认为人生的每一时刻均是一张独一无二的“快照”,牛顿和爱因斯坦认为这些快照被时间串联了起来,就如电影一样。但他认为这只是幻觉,事实上这些快照均同时存在,也即我们同时既活着又死了。尽管我们主观感觉仅有一张“快照”(一种情景)存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