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如聚沫不可撮摩,

受如水泡不得久住,

想如阳炎从渴爱生,

行如芭蕉都无有实,

识如幻境从颠倒起。”

——《方广大庄严经》

生命无常,于相似相续、变异演化过程中,犹如生命长流中的水泡。

利用7万3千年来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时期(2003年8月27日)之前,美国太空总署(NASA)∵于去年6月9日晚间发射的六轮火星探测车「精神号」(Spirit),历经约7个月,长达4亿8700万公里的飞行,已在台北时间1月4日中午12时35分登陆火星。另一艘设计完全相同的「机会号」(Opportunity)探测车预计在台北时间1月25日中午12时45分登陆火星,展开火星生命探寻之旅。

此次火星任务是为了采集降落地区的土壤等样本,研究可能曾经蕴含生命的早期环境。今天的火星虽然是条件极为恶劣的干冷星球,地表的条件不适合生命。但是火星体积较地球小,散热快,在其形成之初,陨石风暴平息后,可能抢先符合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的生命如果在火星上首先出现,随着陨石,抵达地球播种,是我们目前无法排除的可能性。因此.科学家们计画勘察两个可能曾经比较温暖潮湿,条件与地球比较类似的地点,设法搜集现场的地质资料,以分析火星是否曾有生命,也希望藉此可让我们了解地球与生命的历史。

回顾地球形成初期,约46亿年前,地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地上没有草木野兽,空中没有飞鸟昆虫,水中没有鱼贝虾蟹,地球表面一片死寂荒凉。但是,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地球处于太阳系的「生命圈」的距离,有适于生命产生和生存的温度及大气、水和其它化学元素。40亿年前左右的地球,在原始大气层中,出现了甲烷、二氧化碳、氨、气以及水蒸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简单物质。由于当时缺少氧气,天空没有形成臭氧层,太阳短波紫外线直射地面。在电离辐射、闪电、火山、高温和局部高压等因素长期作用下,使上述无机物以及地球内部冲出的金属化合与分解,日积月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物质在原始海洋里,继续不断地发生着化学反应,逐渐由简单的有机物(氨基酸、核酸等),聚合成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等。RNA(核醣核酸)也能制造蛋白质,形成RNA与蛋白质相辅相成的系统;之后,DNA(去氧核醣核酸)出现,确立了「以DNA的盐基序列为生命设计图,透过RNA的中介,合成负责生命活动的蛋白质」的系统。约在38亿年前,这种系统产生「膜」将自己的系统包住,内外分化,便形成了相对独立于环境的体系,此就是最初的细胞,也是最初的生命。

生命体生长到某阶段,就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个体,这叫繁殖。生命体繁殖的过程,亲代和子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都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亲代和子代之间也有些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物种是自然界生物的繁殖与生存单元,有其特定的生活习性与适合的居住环境。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而对生存有利的变异则会保存。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或是突然变异,形成了适应的性状和新的类型。

从生命的起源,植物、动物的产生,到人类出现和发展的历史是一个逐渐分化、不断变化、互相竞争和合作的漫长岁月,大慨可以划分如下几个代表时期:(1)细菌和蓝藻时代(38亿~18亿年前),(2)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18亿~5亿年前),(3)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4.4亿~3.5亿年前),(4)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3.5亿~2.25亿年前),(5)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2.25亿~7千万年前),(6)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7千万~3百万年前),(7)人类时代(3百万年前)。

所以,一切的生命并非常恒不变,诸行无常,每一物种的生命于相似相续、不常不断、变异演化过程中,犹如生命大海洪流中的水泡,缘起缘灭,不生不灭。此很合乎佛教的基本教义「缘起论」,说明各类各样的生命的每一部分或阶段是由众多条件(缘)和合而生∵(conditioned),同时也是构成其它生命部分或阶段之生起条件∵(conditioning)。例如《中论》第十八品〈观法品〉第十颂所说:若生命的法则是依缘起论而相续和合,则生命不能说即是众多条件(五蕴:色、受、想、行、识),但是亦不能说与众多条件(五蕴)绝对不同。所以,生命之真理不能说是断灭性,亦不能说是恒常性。这种「不即不异」、「不常不断」的「中道」思想,非常符合「演化论」的观点。因此,我们若能如此正确地观察与认识自他身心的相依、相续关系,可破除对「自我」是恒常不变的执着,依此观照生命的奥秘,体证生无所来,去亦无所至,悟入法空寂灭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