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间人行为善恶的评判是传统道德的话,那么,佛弟子的道德规范就是业果,业果之理是最客观的戒律,如是因,得如是果,不会因我是凡夫,汝是天王,而业果之理有轻重之别,他是七众别解脱戒与菩萨戒乃至密乘戒的根本所在,唯因发心大小,则所持戒律而别,伟大的恩师说过:若于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此亦是广论中业果一科之精要,亦是佛弟子三业之无形规范,故无论说话,接触他人,大到或为宏自宗,乃至为兴盛佛教,都须以业果之理作为五戒弟子言行之准绳,受菩萨戒者,亦更添意业亦当如此,若无视业果之严肃性,则凡夫成侥幸之愚者,权贵成欺天瞒海之狂人,聪明者易入世智邪辩,学大乘者易入执空之境,故某曾听讲寺一位深交之师父言:一切,无非业果。诚哉斯言,闻之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凡是日常接人待物,或网上发言,极宜详思熟虑,或宁可自家多卑微些。却多少免了造业的路径业果之四大特点,依菩提道次第言:谓:业决定之理。子二、业增长广大。子三、业不作不得。子四、业作已不失

所谓业决定,即一切有情,下至无间,上至贤圣,所遇苦与非苦,皆是业果所感。如佛陀示现马麦报,如饿鬼父得一痰公案,诸佛菩萨虽有无缘大悲,然必籍因缘而施与众生。故无间罪人善根尽坏,佛依然为彼住一劫若一劫余,以种种加持,令彼渐滋善根。乃有得度机会。而非全无因缘凭空将众生度脱。

其他业增长广大者,亦当如是理解,待后末学再继,晚了,困了,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