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慧法师,梵名般刺若,北天竺人,7岁发心,归依三宝。后来依承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学法,常闻文殊在支那大国主化,因此,他常遥望东方,并默许下心愿,誓到震旦传扬佛教。∵∵

约在唐肃宗时代,师即泛海东来,尚未到达广州,忽被风吹向狮子国去了。商人等重新集资粮,修复臣舶,遍历南海诸国达22年之久,才又来到广州。船近番,忽又风涛速作,船破覆没,师也落海,幸存未死。夜至五更,狂风止息,所带经论,亦莫知所之了。及至登岸,佛经赫然放置于沙岸,且丝毫未损。师叹日:“落水不死,佛经不淤,此业缘诚不可思议也,概因支那人民善根熟矣!”负经向东北行了半月始到广州。此时已是唐德宗建中初年。∵∵

兴元二年到京师,遇到自己乡亲神策军正将罗奴心,乃慧师舅舅的儿子,悲喜交集,感慰莫可名状。请他到家中常住供养。兴元八年上表,诏举智慧法师翻译经典,慧师因有其表兄协助,一切皆很顺利。∵∵

慧师表兄罗奴心因朱沘反叛,逼帝之时,颇有战功,为帝宠重,敕奉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詹事等官位。外国人在中国皇帝身边任官如此忠勇者,古今不多,而罗奴心助其表弟智慧法师弘法功德,亦大心开士也。

疏解三论之元康法师

唐元康法师于贞观年间,游学京师,形貌矮而胖,然而,聪敏慧解,闻一知二。∵∵

法师最初修行,缩茅于山林之中,诵念观音圣号,求加慧解。因感一鹿,来到此处。此鹿角分八歧,形相绝异,康师抚摸它,非常驯伏,从此不离左右。康师出门,骑乘而行,虽远亦无倦色。后来以三论荷于鹿背,以小轴系之于尾,带引上京,他要去破说有之徒,使达空理。师身穿大布衣,拖到地上,头戴竹笠,宽1丈2尺,装束怪模怪样,人见称奇。

既达京城,见一法师集众讲经,康师少聆,即与之往复问难达数百言。座众皆惊其辩才。康师谓讲师:“甘桃不结实,苦李压低枝。”讲师答以:“轮王有千子,巷伯无孙儿。”他笑康没有徒弟也。康师又道:“丹之藏者赤,漆之藏者黑,随汝之赤者非纁绛焉,入汝之黑者,非铝墨焉。”当时学众皆称:“辞理涣然,可非垂迹之大士耶?”

皇帝闻之也喜道:“何代无其人(意谓垂迹之大士)”,诏入安国寺讲三论,因造疏解中观之理。∵∵

佛陀波利法师

唐佛陀波利法师,华言觉护,北印度人,发心学道,遍访灵迹。闻文殊师利菩萨在清凉山,因此远涉流沙,于义凤元年来到五台山,悲泪顶礼,冀睹圣容。正拜祷时,忽见老翁从山中出来,以婆罗门语对波利说:“汝何求?”波利答:“欲瞻仰文殊师利圣容。”老者道:“师从印度来,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带来否?此土众生造罪多,出家之辈亦多所犯,佛顶神咒是除罪的秘方,若不带经而来,徒来何益?纵见到文殊,又何识文殊7你速回去,取此经来,流传此土,功德与遍奉诸佛圣众相等。汝能取此经来,我当指示文殊所居之处。”波利闻听,欢喜不已,向山顶礼,举头之际,已失老人所在,波利惊愕不已,因而倍增虔诚,立即返国,取得此经而回。

波利法师将经敢来中国,皇帝召人宫中,与日照三藏共译,译毕,帝将此经留在宫内,波利流泪奏道:“我委弃身命,不顾艰苦,志在利人,请帝流行,此我愿也。”帝愍其恳切,将梵本还他,汉译本仍不准携出。

波利得经后,到西明寺访得顺贞法师,懂得梵语,因重行翻译,名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波利目的己达,即持梵本隐入五台山金刚窟,现今五台山有波利藏舍利之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