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雪公哲嗣李云溪居士因为心脏病发,于十一月三日晚间八点五十六分往生!噩耗传来,莲友念及雪公恩泽,都怀着衔哀致诚的心念佛回向,但愿云溪居士神归安养,莲品增高,在极乐净土与雪公共享天伦之乐!台中莲社遂派三位同仁前往济南,呈送圣公、自公两位老师所挽「往生极乐」、莲社联体机构所挽「乘愿再来」二幅挽联及奠仪,代表全体莲友向∵雪公家属致上无限的哀思,并协助家属料理云溪居士的身后大事。

云溪居士往生后,家属谨遵雪公开示的临终处理办法,以佛号助念,覆盖陀罗尼经被,安置光明咒砂,在佛法不兴之地,能如法慎终,应是雪公德荫所致。云溪居士与夫人华俊女士结褵后,育有李珊、李彤两位千金,现已各自成家。一家人从苦难中走过来,彼此相依为命,深情难舍,面对父亲的骤逝,两位千金百感交集,悲怀难遣,在恳切念佛之余,有感而发执笔成篇,化血泪为文字,尽孝思于纸墨,以怀念于永恒!

编者谨识

「爸爸」叫了近三十年,只有这一刻我才觉得这称呼是多么的神圣与珍贵,面对遗像中父亲慈祥的笑脸,我哽咽着想告诉您我很想您,可沙哑的声音只喊出那重复已久的六字洪名,愿父亲随佛接引,往生西方。

父亲对我自幼就格外偏爱,我咿呀学语时的第一声便是喊「爸爸」,令老年得女的他欣喜不已。父亲为我取名李珊,涵「珍宝」之意。

从小到大,父亲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在生活很困苦的年代,偶尔有一点好吃的东西,父亲总是细心地保存下来留给我,有时候放得太久了,直到变了质,他都不舍得自己吃。在学业与修养上,父亲对我的要求却格外严格,从幼时的《三字经》、《朱子家训》到后来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每一篇,都是他娓娓道来,细心讲解。父亲的言传身教,不仅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耳濡目染,让我具有了良好的做人品格,也让我能从更开阔的视角去领略灿烂的中国文化。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年轻时就与爷爷天各一方,中年又被错画成右派,倍受煎熬。但父亲始终保持着他与生俱来的儒雅和宽厚。一箧书、一支笔、一方素笺,是父亲终生的朋友。只要稍有闲暇,他就手不释卷,浸润其间,偶有妙得,挥笔成劄。看到酣畅之处,若有晚辈在侧,索性就一同品评一番。这种习惯,一直到近几年身体欠佳也从未间断。往生前几天,父亲在病榻上还不无遗憾地说,他刚买了一盒好水彩,还没来得及画画;一直收听的《欢乐美语》课程也落下了;他亲手所种的爬山虎已爬上了阳台,本想以它为背景拍一张秋风里红叶飒飒的照片......然而父亲却悄然离去了,满怀着未竟的憧憬和希望。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与世无争,恬淡而超然的人。到了晚年,父亲皈依三宝,更增添了几分慈悲心肠。父亲经常购买一些自己并不很需要的东西,为的是帮助那些沿街摆摊的下岗职工。父亲经常说:「不要小看这几毛钱、几块钱,对我们来说,节约一点也就有了,对他们就可能解决大问题。」父亲不仅自己是这样做,同样也这样要求我们,麟儿(案:即云溪居士外孙)诞生以来,父亲索性写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贴在床前,以激励我们的博爱之心......

写到这里,必须提到与父亲相濡以沫的母亲,他们三十五年的婚姻历经了磨难和考验。也许母亲并不是父亲那些诗书字画的知音,但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年代,是母亲给予了父亲莫大的精神寄托,白天父亲在农场「改造」,晚上归来时,母亲总是将家中仅有的一点面粉单独做给父亲吃,上有高堂、下有幼女,全靠母亲一个人奉养。父亲晚年的衣食住行,也都由母亲一手操持料理,父亲病重期间,到了晚上,颈椎病每隔半小时发作一次,是母亲,通宵达旦地给父亲按摩、理疗......父亲往生前,曾拉着母亲的手说:「华俊!你对我的奉献太多了,你的恩德来世再报吧。」我依稀看到,父亲说这句话时,眼中噙着动情的泪花。

父亲往生已经两周了,可是家中却处处仍有他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他还坐在阳光明媚的窗前,快乐地吹着口琴,我仿佛又一次听到他悠然自得的诵书声,我更仿佛看到父亲高坐莲池,与爷爷一同俯视着婆娑世界中的我们。

爸爸因为爷爷的德荫,我们全家皆已皈依三宝,您一向虔诚念佛,往生时我们至诚恳切为您助念「阿弥陀佛」圣号,看您那么安详庄严,深信您一定蒙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在莲池海会与爷爷大家圆满团聚。阿弥陀佛。

李珊∵二000年十一月十六日于泉城

父亲走了……带着我们对他的美好回忆走了。回想父亲的一生,苦乐参半。父亲幼年与晚年生活幸福,只是到了中年时期,遭遇文革,身心受到创伤,经历了一段坎坷岁月,但是这些并没有改变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胸怀。

父亲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生活情趣非常丰富的人,他的爱好十分广泛:医学、音乐、舞蹈、美术、外语、书法、文学、历史无所不包。在家中,父亲是我们的活字典,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古诗《天末怀李白》、《金缕衣》、《琵琶行》等,父亲经常对我说:「人要不断地学习,千万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而《朱子家训》、《陈情表》则是父亲让我们必读的文章。以前只知道死读书,并不了解父亲选这些名篇的真正用意,现在才懂得父亲是让我们知道怎样去做人、做事,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孝顺父母、服务社会。记得父亲住院前让我看《阅微草堂笔记》一书,我比较懒散,当时想──不着急,有爸爸在,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谁知道我还没有看完,父亲已经往生了。唉!没有了父亲,就像船失去了舵,草失去了根。

父亲很善良,对人很通达,记得有一次,父亲被人偷了钱包,回家后他却笑着说:「都是中国人,谁花不是花!」还记得结婚前,我问父亲:「婚姻伴侣是不是应该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一样?」父亲说:「这也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能够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就像你妈妈,能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理解我、支持我,坚定了我生活的勇气,这才是真正的伴侣。」父亲的一席话,使我对婚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父亲一生很节俭,平时吃穿用度非常简单。家中的一位亲戚曾对我说,有一天傍晚看见父亲站在公共汽车站等车,便建议他乘出租车回家,父亲说:「不着急,时间还早。」我知道对不常出门的父亲来说,他这样做是为了省钱。还有一次,父亲的同事对我说:「你父亲上班的时候很节俭,中午在单位吃饭,只买两个馒头。」听到这些,我心里非常难受。他对自己苛刻,对别人却又很慷慨。家中的表哥表弟读书,都是父亲供读的。父亲经常对母亲说:「外地上学的孩子开销大,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你要经常给他们寄去。」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爸爸啊!难道再也听不到您的谆谆教导?爸爸啊!能够做您的女儿我非常自豪。爸爸啊!您放心地走吧!我永远记住您的教诲,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

爸爸!您往生时,我们皆遵照爷爷所教的一心恭念「阿弥陀佛」,往生后又蒙台中莲友千里迢迢前来带领我们虔诚念佛回向,我们仅将对您无尽的感恩与怀念化为一句句清净庄严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李彤∵二000年十一月十六日于泉城

标题之记李云溪居士是贴文者另加。原文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