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现指人类所居之地球为世界。

单位

原指佛教禅林僧堂中僧人坐禅的座位。《敕修百丈清规——日用轨范》:“昏钟鸣,须先归单位坐禅。”后指计算事物数量的标准,又称某一工作部门为单位。

导师

《百喻经——商主祀天喻》:“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佛教称佛和菩萨为“导师”,因其能引导众生由此岸之迷到达彼岸之觉。现指学校中指导研究生学习的老师为导师,社会上又称思想引路人为导师。

平等

佛教的平等意谓舍去一切差别,最重要的是破除我执和我见,转第七识(即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达到人我平等一如的境界。据说这是“开悟”的标志。

翻译

本义指译经。《翻译名义集》卷一:“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实大同。”后引申为两种语言之间的对译。

想入非非

佛教为无色界天之最高处为“非想非非想天”,又叫“非想非非想处”。后指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

隔靴搔痒

《五灯会元》卷八:“问:圆明湛寂非师意,学人因底却无明?师日:辨得也未?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意思是还没有说到点子上。后指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或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为“隔靴搔痒”。

实体

佛教认为真如法身是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实体。《大乘起信论》:“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谓从本以来,色心无二。”现在引申为其他方面的意思,如民族实体,政治实体,经济实体,等等。

打成一片

佛教禅宗要求修行的人“二六时中,打成一片。”即将修行时的境界和工夫贯彻于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生活中不间断。后指不同部分不分彼此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毛泽东《论联合***》:“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

方便

《法华经——方便品》:“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原指随机设教,引导众生觉悟。引申为便利的机会和条件等。

真实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真实不虚”之说,指完全符合事实,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又指佛的法身和众生本具的佛性为真实。《三藏法数》:“唯一真实,不可思议,名一真法界。”

痴心妄想

“痴心”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法苑珠林》卷九十四:“依邪见故,痴心增上。”“妄想”是与“真如”相对的各种虚妄不实的念头。《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后指难以实现的不好企图。

悲观

《法华经——普门品》:“悲观与慈观,常愿常瞻仰。”此处“悲观”指以大悲心观众生苦难,为其拔除。后指一种与“乐观”相对的消极情绪。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宝谓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殿即佛殿。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引申为有事而来。

觉悟

《隋书——经籍志》:释迦牟尼“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增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觉悟”指佛所达到的境界。后指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为觉悟。

[NextPage]信仰

《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指对佛、法、僧三宝的正信和钦仰。后指对某种主义极为相信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

心眼

《观无量寿经》:“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此处“心眼”,指心所察知如眼之所见。后指所存的心思。

头头是道

《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指开悟之后,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不暗合道妙。后指说话办事很有条理。

八字没见一撇

《续灯录》卷二九:“若问是何宗,八字不着撇。”后演变为“八字没见一撇”,意为事情末见眉目。

三头六臂

《景德传灯录》:“问:‘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俗喻具有非凡的本领。

普遍

《大阿弥陀经》中有“普遍三摩地”之语。三摩地意为禅定。“普遍三摩地”意为能遍见十方诸佛之定。后引申为广泛遍及”之意。

七手八脚

《续灯录》卷三二:“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意指人多而手脚忙乱。

真相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有金刚,……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俗指事物的真实情况。

弘扬

原指佛菩萨传播佛法普度众生。《大唐西域记》:“当于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后指大力宣传某种思想和文化。

天花乱坠

《心地观经》:“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原指佛的说法使诸天感动,撒香花以为供养。后汉语引申义为花言巧语之意。

三生有幸

佛教谓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为三生。有幸意为好运气。

水涨船高

《碧岩录》:“水涨船高,泥多佛大。”意为福、慧二资粮积累得越丰厚,成就越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