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峭壁上的殿堂

“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话一点不假,神州大地,锦绣山河,大凡风光秀丽之处,必有名刹宝寺建造其中,有的占山之壑,有的傍泉之奇,有的据水之秀,有的依洞之幽,然而你可曾听到过,竟有千年古刹挂在悬崖绝壁之上?这就是天下奇观——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中国五岳之北岳恒山,从五台山到恒山用了半天的行程,恒山其实并不算高,然而却居中国五岳之列,应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故此能位居五岳,享有北岳之美名。汽车驶入金龙口,几经峰回路转,行不数里,便有一座海市蜃楼映入眼帘,远望,凌空欲飞,如雏鹰展翅,近观,如雕似刻,像一组美丽典雅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之上。呵,悬空寺!似天上宫阙虚无飘渺,亦幻亦真;如玉宇琼楼云遮雾绕,高处不胜寒。明代诗人王湛初游悬空寺时,曾写下了感慨万分的诗句:“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设云中”。

悬空寺的建造十分奇特,无不令人握腕惊叹。走到峭壁下,望高处,只见寺宇上接危崖,倚山为基,就岩建寺,仿佛天造地设;登寺俯瞰,寺宇下临险谷,悬空而建,真是巧夺天功。走在栈道上,人若置云中,脚下悬空万仞,令人心怵胆寒。寺宇除一进寺门有一条长不及10米,宽不到3米的长廊,寺院可容纳数十人外,其余楼台殿阁尽由狭窄廊道和悬梯相连,游人只能鱼贯缓行,不会造成挤拥现象,这就大大减轻了游人对廊道和悬梯的压力,而寺院北端的一座三层飞楼以及连接它的一条宽近两米的空中栈道,却由十几根不足碗口粗的木杉在下面支撑着,木杉就崖而立,参差不齐,山风吹来,栈道下的木杉微微晃动,令游人神摇意荡,飘然若仙,不过,请你放心,保证有惊无险,栈道并非靠这几根木杉支撑,建造栈道时,古人巧妙地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将粗实的横梁插入山崖,横梁下的木杉只是起衬托的作用,游人通过栈道时,脚下虽然颤颤悠悠,如履薄冰,却无丝毫危险。更为有趣的是,栈道上有行人时,下面支撑的木杉因承受压力而稳固不动,而栈道上无行人时,下面支撑的木杉用手一推,居然似钟摆一样晃动起来。

这种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奇的巧妙构思,若非身临其境,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古寺何故落人间”。

悬空寺的另一特点是:建筑小巧玲珑,内涵丰富多彩,寺宇在狭窄的空间建有大小殿阁40间,最大的只有36平方,最小的还不足5平方,高者丈余,低者数尺,有的遥遥相对,有的高低对峙,有的依岩而坐,有的凌空欲飞,于对称中变化,于分散中关联,既非整齐划一,亦非凌乱无序。大小寺宇内有铜铸、铁铸、石雕、泥塑等神像佛像80余尊,既因殿阁高矮不同而大小不等,又因位居高低而形态各异。其中,雷音寺的释迦牟尼体态丰满,面貌圆润,表情逼真,比例适度,为全寺泥塑之精品。三佛寺内的铁铸韦驮,体型壮硕,神态威严,衣冠服饰精细,为铸像之上乘,而刻于栈道之上崖壁之间的三尊石佛,笑容可掬,气魄雄伟,可谓巧夺天功。难怪人们在栈道石壁上刻下“公输天巧”四个大字来称赞悬空寺建造者的聪明才智。

悬空寺还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在寺院北端的最高层,有三座教殿,我国佛教、道教、儒教三大教派代表释迦牟尼、老子、孔子齐齐端坐一殿。自古以来,三大教派为赢取百姓崇尚,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故天下寺庙多为分立,而悬空寺却将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堂供奉,实为罕见。

悬空寺虽然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霜雨雪而不朽,屡遭山洪地震波及却安然无恙,引得中外游客遐思无限,这就是悬空寺背后的山岩向里凹进,寺顶的山岩向外凸出,整座寺宇如置身于屋檐之下,既可免遭雨水淋湿,又可避免岩石脱落砸坏寺宇建筑,加上山谷狭窄,日照时间平均不足两个小时,使寺宇免受日晒侵蚀。从地理位置来说,悬空寺位于两崖对峙的金龙峡内,一年四季山风不断,形成一个气流旋,使之终年通风干燥,木质结构的建筑,既无虫蛀,又无日晒雨淋,紧贴悬崖的寺庙高于河谷90多米,任凭洪水泛滥也不会殃及寺庙,这便是它历千载风霜雪雨而不朽,经万众登攀而不毁的奥妙所在。再者,寺内佛、道、儒三教兼有,历代朝野臣民都对它倍加珍护,也是使其完好无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悬空寺的建造,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建筑的一大杰作,号称天下奇观,实为世界一绝,愿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悬空寺,永远熠熠生辉,屹立在华夏古老的历史文化之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