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要旨:无念无相无住——研读《六祖坛经》有感

刘先和

“无念、无相、无住”出自于《六祖坛经》,这是慧能大师在传其法门时首为强调的宗旨。经中说:“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以下简称“三无”)。从这“三无”中不难看出其所含的两宗理义:一是自性本心是无住的,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境地,这里所说的心是本心,是清净心,也叫真如,即生命的本体;二是念与相是障道,是我们修持悟法需要克服的两大障碍,只有无念无相才能识自生命的无住本体。

众所周知,《六祖坛经》是一唯一部除释迦牟尼言论之外的佛经,是专门指导佛法修持的经。说其是专门指导修持的佛经,是因为经中言语全是在教内所说,即便是有对教外人所说言语,也是因教外人请示佛法修持而指示。《六祖坛经》的这一显着特点,就是为我们读经之人在修持上如何着手指出了一条条光明之路,因为佛学理义的体验是必须亲身修持才能获得的。当然,凡指导修持离不开佛理的教授,这是因为“道由心悟”。慧能大师在整篇经中所讲的佛理极为简明和精要,归纳起来核心的理义就是“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这个理义的建立,是因为慧能大师在大悟佛法之际便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还当下感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五个“何期”是一盏照亮我们后人修持佛法的明灯和应证佛法的法宝。如何使众生通达这个识自本性的境地呢?慧能大师深知众生的障道,他一方面语重心长地告诉弟子们:“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以此建立众生之自信;另一方面在传其法门时,又开宗明义地交待了此法门的“三无”宗旨。这一举措就为我们一切后学深解佛理指出了一条光明通道,读之大有豁然开朗之感。“三无”的指出又为我们一切后学着手修持找到了契入点,有了明确的方向。

笔者之所以说这“三无”宗旨是修持的要旨,是因为这“三无”中的念、相、住是众生攀缘的根本习性,克服这些习性是修持人的必须,也正是修持佛法的下力之处。为什么呢?慧能大师告诉我们:“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众生就是如此被念系缚,成为念的奴隶,无疑不能自由。大师进一步告诉我们,众生的习性就是“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根子就在这里,妄见之结也就是在这里,可见念是修持佛法的一大障道。相、住皆是如此,与念相当,同出一辙。故而克服念、相、住,做到无念、无相、无住是明心见性、识自本心的必由之路。在这里值得强调指出的是,理解佛学的理义不能着力在文字的本义上,这“无念、无相、无住”中的无,并非是什么都没有,这在经中慧能大师也作了特别说明,他说:“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同理,无相也并非是我们常理所认识的什么相都没有,什么相也不见。误解了佛法不要紧,要紧的是如此会误了自己,害了他人,自增业障。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念呢?经中有教诲:“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一个“染”字说破天机,如何是染,境上生心为染,不于境上生心为无染。道理如此简单,如此明朗。无相之理亦复如是:“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如此说来“三无”其实根本和核心是在一个“住”字上。何为住?住就是停留。一停留就不能向前,一停留心就被境、被相所牵。既然佛理已告诉我们“无住为本”,那一切有住便不是本,是本之所用。只有念不住、相不住,本体真如才能显现。

一切学佛修持人的目的是亲见佛法实相,识自真如本体。知晓了“三无”的理义使我们有了明确的修持着力点,但在现实中又如何着手修持呢,特别是大多无师指导的居家学佛人如何下手修持?对此,无论是广义地修持还是具体地修持,慧能大师都有诸多指示,他有一首无相颂,是指示在家修持最方便法,特抄录如下: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认真读读这段无相颂,想必对我们如何修持会有无以言说的利益。经中还记载慧能大师在教导无相忏悔时,曾带领弟子们念道:“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如是教授也是立意在教育弟子们收住妄念之心,逐步做到无念。大师在教授弟子们如何坐禅时,也即是具体地修持时曾指示:“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在讲解如何是禅定时,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大师如此教诲的精要,处处体现着“三无”修持的要旨。更为突出的是,慧能大师在其晚年还曾专门招集其“汝等不同余人”的十名弟子,专门传授“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法”。这“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法”的修持内容实质上也是以无念、无相、无住为要旨。有心者不妨找经细细品读,深悟其理义。

修持无念、无相、无住,笔者以为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白,那就是念到底是从何而来?只有将这个最为根本的问题找到了,修持才会有最为关键的下力之处。念从何来呢?念从本体真如生,因为“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如何能生念呢?因为“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身当时即坏”∵。这些经义都需要修持者下力思索。经理通了,下力便有着力处,根结找到了,一切疑难迎刃而解。众所周知,观世音菩萨以闻、思、修而悟道,对于一个真正修持佛法的人来说,思是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思什么?思经义,思佛理。义通了,理明了,悟透了,佛理、经义都是自己的了,这就叫开悟。

以无念、无相、无住为要旨修持佛法,必有无量无数功德,对此经中有定言:“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这已是了得,然慧能大师还说:“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自性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