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走江湖”

自悟

一提起“走江湖”,人们脑海中就会立即显现出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靠卖艺、算卦、相面、卖药为生的人。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见多识广,每人都有几招拿手好戏,甚至还有些侠义心肠。

“江湖”一般指民间社会。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是指此。

然而,还有一种“走江湖”,它虽然也是行走于山林市井之间,却不是一种谋生手段,它虽然主要也发生在社会的底层,却引起上层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它的“江湖”,先是特指,后为泛称。它是一种修学行为,一种人生的解脱之道,一种高境界的精神追求,它,就是中国佛教的“走江湖”。

据佛教典籍记载:“湖南海众”是指集于湖南一带接受石头希迁禅师教化之修行僧。石头希迁为我国唐代南宗禅青原行思系统下之大禅师。天宝年间(742-755),于湖南衡山大扬宗风,远近之修行僧云集,成为当时湖南一地之教化中心。禅林间乃有“湖南海众”一称,与之相对者,为“江西云衲”,即指广集于江西一带,接受马祖道一教化之修行僧。马祖道一为南禅宗南岳怀让系统下之大禅师。天宝年间至贞元四年(788)先后居于江西新开寺、西里山、龚公山、开元寺、宝峰寺等道场阐扬禅旨,四方云衲风从,而与湖南衡山之石头希迁同被誉为禅林双璧。

也就是说,佛教“走江湖”起源于湖南、江西的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中国人谈到佛教,首先想到的是禅宗。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六祖慧能。禅宗的发展壮大,关键是靠南禅两大系——南岳系与青原系之下的两位大师。一位是马祖道一,一位是石头希迁。佛教里的“走江湖”就是围绕他们俩走的。

南岳系的创始人是慧能的弟子怀让。怀让在曹溪学禅十二年,“同授秘印,且为宗师”,景云二年(711年)离开曹溪,先天三年(713年)来到南岳,住般若寺(今福严寺)。通过磨砖方式,怀让悟化马祖道一。道一弘法江西洪州,禅法大盛,号称江西禅或洪州禅。特别是在禅风上采用打、蹋、喝等方式接引学人,禅风为之一变,吸引各地的僧人来参学,影响遍及全国。

青原系的创始人为慧能的弟子行思。行思为慧能八大弟子之首。他的弟子(原为同门师弟)希迁于大宝初(742年)来到南岳,在南台寺之东的石台上结庵而居,时人称为“石头和尚”。希迁提出独树一帜的“回互”理论,禅风标新立异,其接机方式,细致平稳,灵活自如,立即吸引大批僧人前来衡岳参学,当时称为湖南禅。

这两位大士,∵一个从湖南南岳到江西洪州,一个从江西洪州到湖南南岳,他们为祖宗开辟出两条新的顿悟之道,奠定了此后禅宗发展的基础,后来禅宗形成的各种派别,如“五叶七派”都可以从他们的思想中找到根据。

当时,有许多僧人、学者,乃至士大夫都追随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学禅,有时,为了让学者领悟禅机,两位大师常常让参学者到对方那儿领受启发,于是,许多人在江西、湖南之间走来走去,享受着妙不可言禅悦的哺育,故谓之“走江湖”。

这,与那些闯荡江湖,因生存而奔波的“走江湖”者,完全是另外一个境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