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城市佛教

复华

应香港西方寺、东林念佛堂方丈宽运大和尚之邀请,庐山东林寺本通首座和尚等八位比丘组成弘法团,在香港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弘法、参学、考察活动。

夜访西方寺

2010年11月25日下午,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从机场出来,四位热情的香港居士已在外边迎候,过皇岗口岸,抵达香港,来到位于香港荃湾的西方寺。

宽运大和尚带领我们参观了寺院。1998年初,永惺长老主持重建西方寺,至2003年春圆满落成。寺院庄严雄伟,主体均为仿古建筑,红墙琉璃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夜幕下的西方寺在灯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辉煌与壮丽,九层的万佛宝塔尤显巍峨壮观。

香港菩提学会会长、西方寺法主永惺长老在西方寺会客厅设宴,对于东林寺与香港东林念佛堂共同举行“一昼夜经行念佛共修法会”,永惺长老特别重视,为我们讲述东林念佛堂是定西长老秉承庐山东林寺慧远祖师结社念佛之芳轨而创建的,其目的是弘扬契理契机的念佛法门,特别是在香港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念佛法门尤为契机。永惺长老希望通过这次两寺的合作弘法,使香港东林念佛堂真正发挥其弘法利生的作用。

西方寺每月均举行弥陀佛七,提倡念佛法门不遗余力,力弘净土思想,惠以众生真实的利益。国内外慕名前来参与佛七之信众日渐增多,宗风日盛,堪称香港重要的净宗道场。

为了践行大乘佛教慈悲度众精神,永惺长老于1970年就创办了东林安老院,安置孤苦老人;面对老龄化社会,又创立了菩提护理安老院。不仅弘扬佛法,还捐资助学,兴建多家中小学校。特别注重僧才的培养,创办菩提佛学院,与辽宁大学合作,创办朝阳佑顺寺佛学研究中心。以西方寺为基地,在美国休斯顿成立德州佛教会,在澳洲也成立了菩提分会。在纷繁的现代社会大都市,安抚众生心灵的痛苦和彷徨,使寺院成为众生的精神港湾和心灵的皈依处。永惺长老悲悯仁慈众生的情怀,使我们深受感动。

东林念佛堂昼夜经行念佛共修法会

11月27日上午9点,宽运大和尚为310位居士传授了八关斋戒,永惺长老为参与法会的四众弟子作了重要开示,激励后学精进行道。下午3点,本通首座和尚为四众弟子作了念佛开示,妙湛法师讲述了东林佛号的特质与唱诵方法以及经行注意事项,之后开始了一昼夜的经行念佛。

参加法会的多数人是第一次唱念东林佛号,但他们合唱之声整齐、响亮、有韵,令人惊讶,表现出香港众弟子的虔敬心态与过人的领悟力。310位佛子精神抖擞,不少坚持走完全程24小时。

11月28日下午3点,法会在大回向后结束。四众弟子畅谈心得,普获法益,欢喜无量,纷纷表示希望东林寺派遣僧众常来领众修行,让东林佛号扎根香江,传遍寰宇。

本通首座和尚代表东林寺向香港东林念佛堂赠送了东林大佛中稿像,宽运大和尚带头为在建的东林大佛募集善款,表达了两地佛子共建大佛、请佛住世的殷切愿心。

1952年,定西长老创办了香港东林念佛堂,济涛律师、妙境长老等先后住持,香港东林念佛堂一度成为香港的模范道场。庐山东林寺与香港东林念佛堂皆秉承慧远祖师持戒念佛之宗风,可谓同源同流。此次24小时经行念佛,在香港产生了广大深远影响,揭开了两地合作弘法的新篇章。藉此良好缘起,两地道场多加互动,在将来的弘法利生活动中,同心协作,共扶法运。

朝礼天坛大佛

11月29日上午,天朗气清,从九龙经过跨海大桥,抵达大屿山岛。我的心情也有些兴奋,因为马上就要见到天坛大佛,盼望已久的愿望就要变成现实。宝莲禅寺就位于大屿山中部的昂坪平原,群山环抱,冈峦起伏,景色秀美。宝莲禅寺是香港四大禅林之首,整体建筑雄伟壮丽,朱门绿瓦,金碧辉煌,浓荫覆盖,古意盎然。我们一行受到宝莲禅寺方丈智慧长老的接待,长老特别安排李秘书带领我们参拜。本通首座代表东林寺向宝莲禅寺赠送了东林大佛中稿像,宝莲禅寺知客智河法师、堂主一如法师回赠了天坛大佛小像。

此时天坛大佛广场已是游人如织,国际游客不少,他们也许没有见到这么多快乐的比丘,争相过来与我们合影。能让众生开心一下,接上佛缘、种下善根也好,真希望他们最终都能学佛,得以解脱。

从广场仰望大佛,气势宏伟、宝相庄严,面示微笑,莲目低垂,眉如新月,螺发覆顶,神韵非凡。铸造天坛大佛之目的是祈望佛陀慈悲德相感染世人,化戾气为祥和,促进社会安宁,人心向善,实现人间乐土,更能见像发心,修道解脱。从香港这十多年的社会情况来看,这尊佛像应该达到了以上目的。

从广场到大佛台有260级的石阶,宝莲禅寺的李秘书本来是安排我们坐车到大佛台,而本通首座提议三步一拜而上,这是个难得的礼佛机会。于是,我们靠台阶侧边,排成一队,口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路拜上去。这在众多的游人中显得别具一格,不少游人也由此感受到佛弟子对佛陀的虔敬之情,拿着相机对我们猛拍。见僧信佛,这也是一种机会教育。对于这身僧装,我感到自豪,也提醒自己更要珍惜出家的好因缘,精进行道才能报答四恩。每拜一下起身抬头,注目莲台上慈悲的佛陀,感觉到有一种源源不断的慈爱与悲悯流入我的身心。拜到大佛台下,我们又绕佛,工作人员主动为我们开道,三圈绕毕,顶礼回向。

天坛大佛坐落在香港宝莲寺前木鱼峰上,占地面积约6567平方米。1989年底,天坛大佛安装完成。1993年12月29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诞辰,当日举行天坛大佛的开光仪式。佛像由202块铜片组成,高26.4米,连莲华座及基座总高约34米,重250吨。天坛大佛的基座分三层,因其是仿照北京天坛而设计,故名“天坛大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释迦牟尼佛青铜坐像。围绕天坛大佛的六尊呈窈窕舞姿铜像,名为“六天母献供”,供品分别是花、香、灯、涂、果、乐,代表六波罗蜜。行者修六波罗蜜,能于生死苦海中直登不生不死涅盘的彼岸。

天坛大佛是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相而设计,面相参照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而衣纹和头饰则参照敦煌石窟第三百六十窟的释迦牟尼佛像,因此大佛兼备隋唐佛教全盛时期造像的特色。大佛庄重慈祥,面如满月,额广平正,双耳垂肩,慈颜微笑,顶部螺髻,青莲华眼,眉如初月,两眉之间,白毫向右旋转。重5吨的佛面,在浇注时加入约2千克黄金,更添光彩。大佛右手齐胸,手指上举,结“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左手下垂置于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表示“与愿印”,寓意能令圆满一切众生所爱乐。手印就表现了佛陀的大雄大力与大慈大悲。双掌中心现***,代表佛法长存,流转十方。

天坛大佛的基座面积为2239平方米,内分三层:功德堂、法界堂及纪念堂。法界堂内供大型木刻版画“华严说法图”及佛教书画展。纪念堂供奉佛陀真身舍利,于1992年由宝莲寺法师远赴斯里兰卡迎来。见佛陀真身舍利如见佛,我们有幸顶礼了佛陀舍利。

在建的庐山东林大佛与天坛大佛渊源颇深,东林寺前方丈果一老和尚在参加了天坛大佛的开光仪式不久,感慨万端,发起大愿,要在东林祖庭兴建48米的阿弥陀佛像,广度有缘众生。如今,东林大佛矗立在即,那又该度多少众生啊!

观宗寺拜访觉光长老

12月1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位于香港粉岭福村的观宗寺。

观宗寺环境优雅,殿宇巍峨,清净庄严。在寺院入口右方,建有宝静大师之衣钵塔。宝静大师纪念堂供奉着宝公之舍利及法相。民国初年,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大师以恢复祖道弘愿,倡起重建讲堂,并将堂名改称为“观宗讲寺”。天台宗风,一时大振,人才辈出。其着名者有宝静大师、倓虚大师等人。宝静大师曾卓锡香港,觉光法师在香港弘法精舍亲炙宝静大师,得宝公传授天台教义,觉光法师继显明法师后成为天台教观第四十六代传人。倓虚大师亦在香港办“南华学佛院”,天台教观在香港得以保持并光大。1978年,觉光法师将∵“宝公生西纪念堂”扩建为观宗寺。

德高望重的觉光长老今年已92岁高龄,侍者说觉老正患感冒,听说祖庭东林寺的八位法师来访,觉老非常欢喜,抱病接见了我们。本通首座向觉老转达了大安法师的问候,并赠送了东林大佛中稿像,介绍了在建的大佛工程,觉老肯定了东林寺的做法。观宗寺新任方丈宏明法师亦在场与我们交流弘法心得。

觉老向我们介绍,香港地方小而人口众多,华洋杂处,阶层复杂,有六大宗教组织,信徒约占全港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见信仰的力量不可低估。宗教界联合起来,协力合作,成立了六大宗教联谊会,这是个创举。觉光长老审时度世,于六十五年前成立香海正觉莲社,积极拓展弘法工作,对香港的社会教育、慈善事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城市佛教不同于山林佛教,佛教应该走出山门,将佛法融入世间生活中,佛光才能真正普照世间,成就大事业,可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

六十五年弘法不断,若没有真正看透世事无常的佛教智慧,怎能有如此从容不迫的极端韧性。觉光长老以身示范,使我内心深受震撼。出家人要有慈悲心,不是表面的,而是实在的。将众生看成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这样才会激发我们弘法利生的潜能。

早在六十年代,觉光长老已联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向港英当局要求将佛诞列为公众假期,但港英当局只是拖延。1996年1月,觉光长老等收集全港八十多万佛教徒和大多数市民的支持签名,郑重提出要求,将佛诞列为公众假期。香港回归以后,经特区行政会议议决,佛诞公众假期终为落实。佛诞成为公众假期,是宗教自由的最大体现。1999年是香港佛教值得永志的一年,从这一年起,香港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享有佛诞公众假期,藉以净心省身,涤除业障,自修福慧。这一佛诞假期得来极之不易,是香港佛教界争取四十多年始成正果,也可说是近一百年香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觉光长老悲愿宏深,希望内地的法师常来香港弘法,使佛教更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馨香以祷,祝觉光长老法体健康,开创弘法利生新局面。

敬老护老

在观宗寺拜访觉光长老时,长老邀请我们参加了上午举办的宝静安老院建院44周年庆典活动。

早在1966年,觉光法师将宝静大师昔日所置的静庐土地,兴建成了佛教宝静安老院,收养60岁以上的老人女众108人。该院设施完善,初步实现了觉光法师在1962年就提出的安老服务构想。到1978年,又建成佛教宝静护理安老院,这是香港第一所以医疗护理为主的养老院,专收生活无法自理及身体状况不佳、需特别护理的老人。这些老人最需要悉心而妥善的照顾。这种工作虽然艰苦,更能将佛陀慈悲的精神实践出来。

觉光长老认为,在城市推展佛教事业,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配合社会发展需求。香港佛教界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在兴办教育、慈善事业等方面,得到香港***的认可与支持,佛教界筹资百分之二十,由香港***公益金、社会福利署津助百分之八十。通过这种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与***合作的方式,做真正益于人们与社会的事业。

目前,觉光长老领导佛教四众建树良多,服务社会大众,建有完备规模的佛教医院、中小学及幼稚园、安老院、青少年康乐营、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康乐中心等六十所机构,种种善业,普利群生,使幼者得教、老者得养、病者得愈、亡者得安。这些举措,使得佛教深入香港各阶层,在民众心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庆典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几位老婆婆戴着学士帽,上台领取老年大学毕业证。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保持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进步才能得到快乐,心中充满希望,老而忘苦。热心公益的义工得到嘉奖,每个人都应该做佛菩萨的一只手,来帮助这些老人,从而增长我们的悲田,积累我们的福报。有许多义工从照顾老人的经历中悟出人生,知道人生乃是苦海,力求脱离,从而踏进佛门。

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表演金圈舞,动作整齐,充满活力,看来她们已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几位坐在轮椅中的老人,也在鼓掌欢呼。这个温馨祥和的画面,令人心生温暖。

在这个世风日下、世态炎凉的尘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已司空见惯。只有践行着佛陀慈悲教导的人们,还坚守着这颗慈悲的心,践行孝道精神,将一切老人看成自己的父母,敬老护老,不但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视对老人们的心灵关怀。这是佛教在生活中最生动的表达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佛教本身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香港,一个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化大都市,古老的山林佛教如何与现代化都市接轨,佛法如何在新时代起到净化心灵、解脱生死的作用。我们相信,“佛教的圆融性、包容性、开放性、适时性、方便性、社会性、可塑性,都正是我们现代城市文明的需要。”(觉真法师《佛教与城市文明》)香港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

在香港的所见所闻,让我的思绪还在不断延伸……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