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的电子化

吴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佛教典籍的电子化在各国竞相展开。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电子化版本中除了包含传统版本中就已存在的文字和图像(静止)外,还可以容纳音声和动画(动态图像)。本文只讨论文本的电子化问题,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关的有趣论题,希望以后有机会加以讨论。

一、为什么要将典籍电子化

甲、出版业的电子化是大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看,计算机的普及是预料当中的事。可以预期,在若干年后,家用电脑就会象今天的电话一样普及。再加上电信业的发展,网络将会覆盖全球,这就使出版业的电子化成为可能。

此外,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要求进行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造纸业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将来可能受到限制。相对而言,电子化出版以光盘为信息载体,则可避免这一问题。

即使在传统的基于印刷术的出版领域,计算机的应用也已经普及,出版业的电子化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困难,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以为现在计算机尚未完全普及,典籍的电子化可以缓行,应集中精力按传统的方式去整理工作。事实上,将传统经典输入电脑与整理工作并行不悖,因为现在普遍采用的激光照排技术,出版的第一步仍然是将文字输入电脑。

乙、典籍的电子化所带来的方便

现代的计算机存储技术,使得小小的空间上可以储存大量信息,在今天住房普遍紧张的条件下,很难说在家里摆上一部大藏经。更何况还有许多经典并没有收录在大藏经中,据方广先生估计,迄今为止,所有汉文佛教文献总量约四亿五千万字。很难想象收藏全部的书册版本需要多大的空间。而现在一张光盘就可容纳三亿多个汉字,相应的支持软件,并不需要很多空间,所以,全部汉文佛教典籍,两张光盘足以胜任。假如考虑数字压缩技术,通常的压缩比是二比一,那么一张光盘已绰绰有余。再者,现在的光盘的制造成本极低,大众都买得起。

上面提到,出版事业的电子化是一个趋势。除了直接以光盘等作为信息载体出版以来,在传统的出版领域,计算机排版也已经普及,如果有完善的电子版经典,则在出版时,只需从存储设备中将相应的文件调出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排版即可,输入校对工作都可以免掉。而且因为版本是标准的,几乎没有错讹,可以免除很多麻烦。这样,出版程序大大简化,成本也大大降低。

网络将会象今天的电话一样遍布全球。在网络上,只需极简单的操作,就可毫不费力地将文件传输给世界上任一个网络使用者。即使在今天的大陆,网络的发展起步不久,我们也能通过国际互联网,得到一些佛学爱好者输入的佛教经典文本。有完善的电子化版本,易于通过网络传播,这样就便于文化交流。

丙、使传统得以延续的时节因缘不能错过

由于西方的入侵,东方文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除了凭借坚船利炮,用烧杀抢掠等手段造成的外在破坏以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科学技术,连带着西方的哲学宗教,生活方式,改变了并且在继续改变着东方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惯。东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受挫,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我们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割断的威胁。

从作为文化至关重要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变革来看,中国经历了“五四运动”开始的白话文(言文一致)运动和后来在大陆推行的简化汉字运动。这两个运动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撇开学理上的讨论,从客观上看,这至少使得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典籍离大众愈来愈远,在传统与大众之间划了一条深深的鸿沟。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主流思想认定传统是导致中华民族落后的罪魁祸首,这些做法得到几乎是上下一致的拥护。今天,人们通过反思,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愈见深刻,也在努力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但历史造成的负面影响积重难返,需要我们作出更多努力才能消除。

八十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汉字的计算机处理不再困难。加上许多学者的多方研究,汉字落后论,汉字不适应信息时代,汉字必须拉丁化等等论调已不攻自破。抓住近一时节因缘,做好传统典籍的电子化工作,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只要这一任务做得及时,完成得好,那就是犹未为晚。

二、当前的发展

在***地区和日本、韩国乃至北美,这一工作起步较早,并且进展相当快。去年四月,大陆始召开了“大藏经编纂及电脑化研讨会”。这次会上,方广先生对到当时为止的各国(地区)的工作进展作了详细报告(若有兴趣,请阅读相关文献,这里不作简单的重复)。会议决定由金陵刻经处(南京)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主持大藏经编纂以及电脑化工作。由于没有得到相关资料,他们的工作进展情况不详,下面仅对方先生的报告作些补充。

首先应该一提的是韩国。韩国海印寺保寺保存了完整的《高丽藏》木刻经版,这是现存大藏经经版中最早的,在韩国被作为国宝收藏(敝人以为,有必要提出最近在大陆发生的两件事与此相对照:一是长城多处被拆毁,二是南京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府被穿墙)。九一年前后,开始进行《高丽藏》输入试验。九四年,三星公司总裁决定给予全力支持,负责雇佣输入人员,提供工作场地,电脑技术和资金。到九六年上半年,基本录入工作已经完成,并且有光盘出版,后期校勘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在***,除了佛教团体和佛学研究机构的工作以外,令人感兴趣的是民间的自发组织。由于***的科技产业很发达,计算机普及程度很高,网络发展也很快,一些大中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各界青年以电子公告牌(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简称BBS)为中心,组织进行佛教典籍的输入工作。为了便于一般的阅读和简单的检索,他们还开发出了专门的“佛经阅读器”和检索工具。这些工作采取自愿原则,各人将自己输入的经典放到电子公告牌上,如有人感兴趣,可以对其进行校对。由于***用大五码汉字系统,只收了一万三千多个汉字,佛经中很多文字没有对应的内码。好在编写系统的软件商对此事早有准备,汉字平台有扩充造字功能。于是还有人针对某些经典作扩充字库的工作。待新的经典积累至一定数量时,由组织者将其压缩成自解压文件,并在其中加入“佛经阅读器”和一些说明文档,以便使用。这些自解压文件放到各网站上,供大众***下载使用。到今年初,已经完成了十集经藏、四集论藏以及白话经典、十方咒轮、精彩讨论等多集,常见经论都已列位其中,还有一些大部头如《华严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首楞严经》、《五灯会元》等,百卷的《宗境录》也录入了五十七卷。

现居美国的沈家桢、沈乃宣主持的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成立于九四年。他们用出版专辑的形式,以某一经论为中心,集中收集相关的同经异译、释论、注疏,等等。目前他们已经出版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专辑光盘。其中收录了《金刚经》的六种异译,以及释论、历代注疏、感应录,乃至近现代的白话讲解,其最后一篇是***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所出版南怀瑾先生讲述的《金刚经说什么》。他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文字之外,附有图片若干,以木鱼声为背景,还有念诵录音。这些光盘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了。

三、处理原则

甲、实现传统典籍的大众化

传统文化之有生命力,端赖社会大众的需要和培养。如果只局限于小圈子里,则很快就会就变成死学问而归于湮灭。典籍的传承完全倚靠读者来进行。一种典籍流传越广,其被毁灭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应该推动佛教典籍的大众化。

另外,佛教以外的典籍在文化渊源和社会功能上与佛教典籍是相同或相似的。这一部分典籍同样需要贴近大众,所以同时也应该努力推动它们的大众。

当然,这里有一个策略问题。不能不看到,当代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大众化目标有冲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还需要仔细研究,以期找到比较合理的方案。与当代社会出版领域(包括图书、音像和计算机软件等)通行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形成鲜明的对照,佛教界的一贯做法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而日本却因《大正藏》获益不少。问题在于,是利用商业竞争,将电子版的典籍完全推向市场,还是彻底避开商业气息,由佛教界自行出版流通。当然,这不过是手段问题,其目的都是要使典籍走向大众,以实现其内在价值。今天已经有了若干电子版的佛教典籍,这些版本要么定价很高,要么交费使用,与普通民众相距甚远。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乙、把佛教文化置于中华传统的大背景下

佛教发源于印度,光大于中国。大宋真宗年间,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佛教在印度被彻底毁灭。所以,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立足并发展,识者以为决定于本土文化的内涵和包容性。在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佛教与中国原有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以致于相互融合密不可分了。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尤其是禅宗的兴起,更使得二者的基本精神几乎完全一致了。因此,撇开佛教外的文化传统,就不可能很好去理解和弘扬佛教文化。反之亦然。

另外,由于佛教取宗教形式,一方面,有着以广大信众为主的稳定社会基础,易于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在当代中国特定的现实条件下,其传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取得实际上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将其置于广大的文化背景之下,才易于为大众所认识。而佛教以外的文化传统,一般总是由官方和研究机构主持修订。这样不可避免地,离大众会有一定的距离。

近一百五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严重破坏。在这方面,佛教和非佛教都是一样的。今天,同样面临着复兴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障碍也基本相同,这也决定了佛教文化必须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再度振兴。要使佛教外传统走进民间,也需借重佛教文化才是可能的。

具体到典籍的重新整理问题上,由于文字载体的一致,编排的形式相近,二者必须相互协调,才能相得益彰。比如使用的汉字计算机内码,同样面临着内码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不能各自为政,自搞一套。如上面所提到,佛教以外的典籍,一般来说,官方组织整理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其大众程序有一定的限制。佛教典籍的整理流通则必须由佛教界为主导进行。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佛教以外典籍的整理成果。同时利用佛教的优势,推动这些典籍的大众化。

丙、兼顾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要

上面提到,大藏经的电子化必须做到大众化。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对其学术等方面的价值已经有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二者并重。显然,这两类读者的具体要求是大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有必要考察在实际中是否可行。

作为深入研究者,需要电子化文档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诸如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包括不同的翻译,文字的变化,等等,并且还需要方便的检索工具。而普通读者则对这些不感兴趣,他们只需要有一定本,便于阅读打印就可以了,最好还有关于本经典的诸多相关资料,并配以多媒体功能,包含大量的图象、动画,配有念诵的声音及其他法器的背景音效。在这方面,沈家桢主持的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做得相当成功。

如果将两种需求当作两件关系不大的事情来做,那就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事实上,在实际中完全做得到将二者合一。在进行整理,输入的时候,应按研究者的需要,在文本中尽量包含所有信息。用超文本链接的方式,给不同性质的内容以相应的标注,比如标题、译者、所用底本、校勘本、异译、异体字等等。而对这些不同内容的处理则由软件根据具体使用者的要求(设置)进行不同的处理。若是普通读者,软件就可以忽略对异体字、版本差异等信息的处理,不让它们显示和打印出来。当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具体设置每一选项。

另外,考虑到经费问题,可以采取“同时输入,同时输出”的方式,就是说,当工作成果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先将这些成果结集出版。这样既可以扩大影响,为大众所理解和支持,便于筹集经费,还可以及时听到来自自方面的批评和建议,便于改进工作。

丁、各方面协调行动

这是一件千秋大事,自然不是少数人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组织纷纷展开这一工作,由于缺少协调,人为地造成了诸多不便。

首先从汉字平台来看。大陆因推行简化字,国际内码只收录了简化字七千多个(国家标准2312-80)。***和香港所用的大五码收录了一万三千多个汉字。北美华人用汉字码,日本和韩国也都有各自的汉字编码方案。在进行传统文献处理时,都不敷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陆和日本,韩国制定了共同的汉字编码规范,并成为国际标标准ISO-10646(等于大陆的国家标准13000),收录了两万多个汉字。这是一个进步。但仍然不够用,所以需要进一步协调。

除了上述标准以外,因为整理古籍的需要,一些单位或组织自行开发了汉字编码规范。如韩国在输入高丽藏的过程中,随时造字,形成了自己的编码方案。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室于八六年研制成功包括四万五千个汉字的编码集。此外,大陆还由裘锡圭先生主持开发“全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即“325工程”。进行佛教典籍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成果,既能节约经费,又使电子化佛典的通用性提高。

其次,因为有诸多相同的属性,佛教典籍和佛教以外典籍的整理和电子化工作除了输入内容以外,几乎可以说完全一致。如果能在基本平台和文本格式上取得一致,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其影响必是深远的。

再者,要做好这一工作,仅有学者和计算机专家是不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有充足的后援才行。众多问题的关键当然是经费不足。靠政策立项拨款恐怕是不现实的,而必须在社会上解决这个问题。韩国《高丽藏》的电子化工作是由三星公司全力资助的。这多少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协调机构,但影响不太大,需要进一步努力。

戊、同时进行大藏经的编纂工作

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到今天为止,中国没有一部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完整的权威大藏经。日本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编修的《大正藏》,其中有诸多不妥之处,尤其标点更是一塌糊涂。但因为没有比它更切合实用的版本,所以被国际学术界普遍使用。日本人因此抢占了文化优势,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版权收益。

另外,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佛教界有大量的成果亟待整理。由于近代中国饱经内忧外患,许多有价值的材料被毁,另有一些散轶民间,更有大量流落海外。当前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应该因此机缘收集资料,这一工作必须抓紧,因为老一代相继谢世,后继乏人,越往后拖困难就会越大。

四、青年的使命(代结语)

自一百五十年前开始,中国人就在不断探索,以期国运昌盛,民生幸福。直到今天,在经济、政治、教育等诸方面,国人仍然在作出不懈努力,寻找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经过许多曲折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忽视传统去谋求强国之路是不可能成功的。当然,传统本身很复杂,也是需要讨论的。迷信传统与简单地抛弃传统同样可笑。但由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传统的于盘否定占据主要地位,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就目前而言,对传统典籍的整理工作应该是首要任务,必须加紧进行。

要做好这一具历史意义的工作,我们发现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资金支持。在一些国家(地区),佛教是重要的社会力量,其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在韩国,有三星公司这样的大财团全力支持,自然没有问题可言。***的情况与日本有些接近,问题也不大,而在大陆,真正要办好一件事,资金总是最大的障碍。

其次是技术支持。作为技术开发者,无论是国家科研单位还是技术开发商,都极少顾及这些方面的需要。这其实是一个影响力不够的问题,现代社会产生了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把目光转向传统文化,可是传统文化本身的影响力微不足道。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

影响力的下降,当然不仅仅是佛教的过错。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人们不得不关注佛教本身的问题。一方面在组织上不适应现代社会。另一方面,对传统作过深入研究并有深刻体会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相继谢世,新一代难以担当大任。无论从学术研究角度还是从宗教传承来看,前景是很令人悲观的。

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其实是人才问题。所谓人才,并不限于学术研究人员,其实,我们需要企业家,需要科技工作者,需要教育工作者,需要学术工作者,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使民族昌盛,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真正爱好传统的青年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走出故纸堆,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大众谋福利,也为自己谋福利。抱残守缺是绝对没有任何出路的!

附录:若干网络地址及简要说明

一、大陆清华大学电子公告牌(bbs.net.tsinghua.edu.cn)

其中的“儒释道”版(即“Wisdom”版),有众多关于佛学的精彩讨论。精华区内收集了少量佛教经论。但因为大陆汉字采用国际码,只收录简体字,导致有不少汉字无法表示。

二、美国西北大学佛学万维网(http://dual.iems.nwu.edu/~cwshen/buddha.html)

这是由沈家帧老居士召集的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的专用联络处,用来报告佛典电子化的速度;还收录最新的***民间通过电子公告牌组织输入的资料。由于大陆直接访问***的网络地址甚为不便,所以可从这个网站了解***的情况。

三、***大学狮子吼站(cbs.ntu.edu.tw)

是由台大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赞助设备的佛教专站。内容包括佛教求助,佛教新信息,佛典电子化讨论,健康饮食,佛教档案等。

四、***中央大学数学系东坡站(gopher://gongpo.math.ecu.edu.tw)

联络人:budmgt@math.ncu.edu.tw

设有佛教区(/buda),是民间佛典电子化的中心站点。包括佛教经典系列档案,佛典电子化相关讯息。经典系列包括:经典,论典,白话论着,白话佛经,十方咒轮集,精彩讨论。

五、***交通大学网路策进会(ftp://nctuccca.edu.tw/Chinese/buddhism)

从***以外地区以联到这个站点最为方便。

六、***地区其他主要网站地址及联络人:

中兴大学:

http://www.nchu.edu.tw/buddhism/buddhism

kftseng.bbs@bbs.ccu.edu.tw

中正大学

gopher://gopher.ccu.edu.tw/life/art/buddhism

user09@suncc.ccu.edu.tw

(作者∵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