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佛教画家明长胜

嘉宾:天津着名佛教画家∵明长胜

∵∵简介:他是一位在佛画艺术上孜孜追求的佛教画家;他是一位渐臻艺术佳境的苦学者;在他的佛教绘画创作中,人们在真正领略到艺术真谛的同时,仿佛内心也被洗涤,心灵变得崇高、清澈、温和。

[中国网·滨海高新]: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走进我们中国网·滨海高新访谈室的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院会员、济南稼轩诗书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着名佛教画家——明长胜先生,明先生您好!

[明长胜]:您好!

[中国网·滨海高新]:明先生,能不能请您给谈一谈佛教绘画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明长胜]: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中国佛教事业兴于盛唐时期,为什么要这样说,大家都知道唐玄藏法师,他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佛教方面的经卷,而且相应与佛教相关的文学、绘画也都是随着他取经回来而被带动起来。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是怎么走向佛教绘画这个道路的?

[明长胜]:这是机缘巧合,我从小偏好于艺术,比如绘画、篆刻、写毛笔字,跟家庭有直接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偏向文化,经常督促我们学习,写字,画画,从小我们家里就给我安排一个美院老师,开化我的思想艺术境界,就是说学画画不要单一的学画画,艺术类包括很广,画画只是其中一项,比如说音乐,那时我学洋琴、二胡,另外练字,写书法,是我在早年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属于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再往后大了之后参加到社会上,1974年老师给我创造条件,到北宁公园走道长廊上临摹壁画里的历史人物,山水花鸟,实际上那是一个学习的阶段,当然课程是正规的,有素描、写生、画水彩、画国画,当时好像学了四年半。后来拜邢源启教授为师,是邢老师的关门弟子,学习了3年国画,主攻山水人物。参加工作后,又拜四川达扎寺达扎***为师,系统地学习宗教绘画。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从事佛教绘画与您对佛教的信仰有关系吗?

[明长胜]: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密不可分。我的内在生命的根本与佛教思想一拍即合,用佛学里的术语讲就是缘分。佛缘实际上是佛教的术语。比如说我是搞绘画的,我就关注于这些画,甚至关注于从历史上哪些人物对于佛教画的成就,这样来对自己有所帮助。还有一种就是说通过接触佛教这些画,佛教画严格来讲还是属于国画的一种,它的内容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比如说一幅花鸟画,花在地上,有树枝,上面落着一只小喜鹊,这些都是有可能的,还比如罗汉、菩萨、佛祖,这种思想交流的力度,虽然都是活灵活现的,但这种思想交流力度不一样,对于人的大脑产生的意识提高,人的思维,他是有根本上区别的。所以一旦进入到这个状态之中,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在心里时时刻刻都会显现出来,所以这样走向绘画道路是越画兴趣越浓,一发不可收拾。

画家明长胜作品《渡海罗汉》

[中国网·滨海高新]:那您就谈谈佛教绘画与咱们普通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明长胜]:它的特点很明确,宗教画,单讲画,就是国画。但是,宗教画里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还有他身边的菩萨、罗汉、***、护法,以这些人物为主题,记录当时年代佛祖得到觉悟,获得佛位之后怎样宣传佛法的思想,怎样和弟子们一起弘扬佛法的过程和事迹。实际上,它的题材大部分都是属于这类型的,有个别的塑像,画一尊观音像,也是表现观音思想的伟大之处,他成佛之后受到历代人的尊敬,所以说很简单,大体上都是以佛教人物为主,即使配有山水,也是以人物为主题,其它都属于配景。比如《达摩渡海图》,有的就是画了一枝芦苇,达摩站在芦苇上飘过湖水,它弘扬了一种佛法。事实上,宗教画完全是以人物为主题的那么一幅画,宗教画一般都是这样,记录了一种弘扬佛法的历代过程,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事迹。但是,一般的国画就不一样了,画的是山水或是一般的人物,祖国的名山大川某一景,所表达的只是画家的一种思想。

[中国网·滨海高新]:那么,佛教绘画最吸引您的是哪些地方呢?

[明长胜]:实际上,佛教绘画最吸引我的就是佛教思想。其次,作品所表现的具体人物,也许它是罗汉像,也许它是菩萨像,画上的每一个人物,他的思想通过这幅画能够传播出来。凡是画宗教画的画家画出来的宗教画,这种画本身他就会产生一种潜在的生命力,他跟其他的山水画就是有根本区别的。山水画也存在着生命力,这种生命力跟宗教画里的人物的生命力,传播的思想是有根本的区别的,所以说就在于绘画的这个人,你能不能意识到,甚至感觉到你的内心跟它能不能沟通,再加上画画的本人,他的技巧,他所具有的灵感,艺术素质,他对宗教思想理解的程度,所以说一幅宗教画和一幅普通的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根本就不一样。现在普通人接触的佛教绘画主要是通过旅游到石窟看佛教壁画,平常佛教画家如何通过这个佛教画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知识呢?需要读很多东西,经文著作啊,如果涉及到某一个菩萨啊,观音菩萨像啊,你也得读读他的介绍,著作,他成佛的过程,得到觉悟之前怎样一个状态,成为菩萨之后怎么样弘扬佛法,这个过程,就是你对佛教知识认识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所吸收、消化的佛教思想,是怎么通过绘画这种方式描绘出来的呢?

[明长胜]:比如观音菩萨像有32个化身,所谓32个化身可以理解为有32种像,就是不同的面相到人间做善事,弘扬佛法,完成他的弘扬佛法的大业,他表现的形式有32种不同的像,也许会变成一个老翁,也许会变成一个老太太,也许会变成一个大家闺秀或者是少女,他表现的形式都不一样,所以当你画画的时候,必须了解观音菩萨的人生过程,这些菩萨像不是没有依据的,他也曾经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从生活中走过来的,并不是完全虚幻的,压根儿就没有这个人,比如:如来佛祖就有其人,你可以通过著作、书、经典去了解这个人,了解这尊佛,然后掌握了他的思想,在你画他的时候就能表现出他的思想了。

[中国网·滨海高新]:这种表现手法跟一般的绘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明长胜]:从绘画佛像来讲,手法跟绘画其他人物不一样,都是人物,但画人物和画人物不一样。一尊佛,一位菩萨,他所从事的事业在所有历代宗教画像中,他都是带着神职,远大的思想、理想,去渡化众生,他不是为一个人,他的神情、他的衣着,包括用色,他的面部表情,跟人物画是不一样的。画菩萨像面部表情,着色就得画出一个修行者、一个有修为的人的庄重,之后他成了佛,成了菩萨,他的面相,他的面部表情是用神色来表现出来的,跟画一般的人物做比较,就会一目了然,仕女是脂粉色,菩萨是庄严色,内心那种纯净,宇宙的那种能量在他身体里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一种带着金光的颜色,既有面部的红润,还不漂浮,用色自然就产生了区别。一幅好的佛画最关键的东西就是神,得有神韵。

画家明长胜作品《地藏面壁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一幅怎样的佛教作品才能称得上一幅成功的佛教画呢?

[明长胜]:一幅成功的佛教画,或者说一幅传世的佛教画。两种,分开讲,画画技巧上,为什么我要把绘画技巧先说,就是说人,当你成人之后,当你在生命运行当中,你肯定会从事于美术行业,你画画的技巧在你所学的过程中要达到精典,达到了一个点位,要非常精确,这是从技巧上讲。从思想上讲你要有一定的高境界,画佛画与画一般的人物画不同,是让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一个升华的过程。你画出来的佛像要富有生命力,要富有灵感,这个灵感就是跨越自身生命力之外的灵感,两个条件要综合到一起,这幅画就成了传世之作。所以说,这二者是缺一不可。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刚才提到的灵感,您的灵感源自哪里呢?

[明长胜]:我是一个佛教信徒,我的思想根基来源于佛教。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感。我理解的灵感是这样的,现代科技发展了,不论是咱们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对于灵感这方面都有过很深刻的研究。人肯定有第六感觉,第六感觉可以称之为灵感的一部分,一个人自身所接触的社会,所接触的空间,所接受的一些事物,受自身意识的限制,他的第六感觉是从他身体之内产生出来的,他同样也会受到一些限制。一种是你自身产生出来的,还有一种是来自于自己身体之外的,这两种都可以称之为灵感。如果说我本人的灵感来源于哪,两项灵感,我基本都具备。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谈的这种灵感已经是属于比较深的话题了,是跟佛法相关的,请您谈谈创作上的灵感?

[明长胜]:创作上的灵感,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综合知识,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些事物,通过一个人的眼睛,通过一个人的身体感官,拥有了第六感觉,这种感觉一般是常用的,这叫灵感。然而,超越自己身体之内的灵感,不是拿过来随时就用。比如我搞佛教绘画艺术,我肯定我的灵感来源于我自身通过多年来我对佛教绘画艺术所掌握的情况,对于佛教思想、著作研究的综合理解,对待整个社会的现象,祖国的名山大川啊,社会现象啊,工作环境啊,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会有一种综合性的灵感,然后我再看这幅画,或者再重新设定时,我用的是自身产生出来的这种灵感,来绘画佛画,来表达佛教思想,再用我的思想来传播佛教思想。

[中国网·滨海高新]:这么说,您从事佛教绘画的过程,除了研究佛法、佛的思想还有绘画技巧之外,是您的生活积累对您的佛教绘画带来创作的源泉吧?

[明长胜]:我的生活对我的绘画可以说创造了很大的方便,因为我们平常人如果搞绘画,你必须读书学习。可以说,我除了工作,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运用的在绘画上了,绝不浪费一丁点儿时间。

[中国网·滨海高新]:所以说绘画是您生活中的大部分。

[明长胜]:可以这样说吧。

画家明长胜作品《休闲罗汉》

[中国网·滨海高新]:那么佛教画跟其他的绘画相比,像其他的画种有各种各样的画展,那么咱们佛教画有没有画展呢?

[明长胜]:的确,佛教画的画展比较少,我不是出家人,也不是搞神职工作的人,社会上搞了那么多的画展,很少有专题宗教方面的,佛教的画展很少,而且画展的量是小范围,不可能几百幅,上千幅。有时有个别的画展当中也有佛教画,比方说我在三、四年前在天津群众艺术馆参加过一次展览,当时那个展览以书法、绘画为主,我展示了三幅画,如果笼统的说就是国画,如果系统的说就是画了几幅以人物为主题的山水罗汉像。这种范围的专展确实很少,社会发展到现在,大家对山水画很常见,而且经营起来也比较容易。寺院里有时搞大活动时,他们就搞一些不以画展为主题的一些活动,其中包括宗教画的画展。社会上也可以搞,国家大力提倡,但毕竟现在搞宗教画的人少之又少,因为现在的社会节奏发展的比较快,宗教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且现代人比较讲究现实、实际效益,搞宗教画就得清心寡欲,不能为金钱所动,对于名利比较淡薄,对于金钱不追求,他的思想树立在这,现代人都很聪明,他们爱搞短平快的国画,商业上好操作,认头下清苦的人我认为比较少。

[中国网·滨海高新]:是不是说搞佛教绘画,你如果想要想获得成功,必然有一个前提,你要清心寡欲?

[明长胜]: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你不能追求名利,因为如果你这样做就根本从思想上就违背了佛教的教义,你也不可能介入到这里面去。俗话说,画如其人,当你看到一幅佛画,你就会想到了这位作者本人的心态,本人的思想,所以说画者如果有很多私心杂念,想发大财,想升大官,还不想受大累,还想赚大钱,那样画出来的佛教画,是不干净,金钱味太浓,官场气太浓,达不到佛教画的境界。所以说画佛教画的人,要超脱人间境界,最起码我们做不到那样,我们的思想要跟接近这种层次,要不然你根本进不到这里面来。

[中国网·滨海高新]:做佛教绘画可以说是范围比较小的,在天津,甚至国内之间,画作是如何推广和交流的?

[明长胜]:推广靠个人只能起到微薄的力量,实际上还是靠全社会。现在社会讲人和,没有人和今天我就坐不到这儿来。事实上整个佛法也好,成就事业也好,弘扬的是众生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力量,个人只能说有这个心愿,而现在接触的人会热情的帮助,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社会都讲和谐,正因为有了和谐,所以做成一件事很容易。现在虽然说画界中会画宗教画的人不多,真正做的比较大,从表面现象看,也不像搞其他画展搞得那么频繁,可是毕竟与佛有缘的人,愿意做善事的人,在某一个岗位上,还是比较热情的。关键画画的本人要有这个姿态,你得有这种思想、想法,比如我本人,我希望佛教事业的绘画艺术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我本人的愿望,我也愿意这么做,然后我通过我的朋友也好,广大媒体,对于我的作品感兴趣的人,把佛教绘画做得更大一些,做强一些。

画家明长胜作品《炼丹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那么您今后在佛教绘画上还有什么打算?

[明长胜]:我的想法就是把这几千年的佛教绘画艺术在我所能做到的情况下,甚至我希望我的朋友,热衷于宗教绘画的人一起齐心协力,把他尽量的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在咱们国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交流,在交流上对于绘画也是有相当好的作用。另外来讲,从国际上,也要尽量的推广出去。这是我在发展佛教绘画艺术的个人想法,也可以说是以后的打算,当然还需要我们一起来搞。

[中国网·滨海高新]:佛教绘画思想和绘画技巧哪个更重要一些?

[明长胜]:思想支配自己的身体,外在的形式表现是绘画技巧上的。实际上内在的根本是一种思想,正因为我们这个思想来支配我们自己的手,你用笔去画,用心去润色,根本的东西却是你的思想支配。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说佛教绘画从盛唐时期开始到现在,它传递的思想都是一样的,但是表现在绘画的这种形式上的现在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明长胜]:现代创新太明显了。你看历代,唐宋元明清往下理,在绘画技巧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比如说宋代画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他虽然是画马的一代宗师,但是他画罗汉也十分有名;到了明代隆庆、天启年间的丁云鹏,所画的罗汉像用笔力度非常之大,非常潇洒,非常之细腻飘逸,让人耳目一新。同样画出来的罗汉像形神兼备,可以说从神情上、思想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是从画的表面上看,用笔就产生出较强烈的区别了,所以说,创新是历代佛教画家一个永恒的主题。

画家明长胜作品《罗汉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为什么能够一直坚持下来?

[明长胜]:我是一个佛教信徒,字修仁,号智贤居士,三十多年来,我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寺,接触了许多一代佛教宗师,本人对佛教思想,宗教绘画艺术所产生的浓厚兴趣要比其他人深厚得多,佛教对于我的影响远远要比其他画家影响的力度更大,所以我能够一直坚持下来。就因为我有这种思想支柱为基础,所以说我什么都可以放弃,唯独佛家绘画不能放弃,不但不放弃,而且尽量带动一些人重新对佛教绘画这方面进行研究。

[中国网·滨海高新]:那也可以说,您的生活经历和阅历造就了您现在能够一直坚持画宗教画的原因。今后您打算如何在这方面继续发展下去?

[明长胜]:是的。我这个人很容易满足现状,生活艰苦点儿就艰苦点儿,少挣点儿钱就少挣点儿钱,利益少得点儿就少得点儿,只要我能够绘画,其他任何东西我都可以放弃。因为绘画的过程也是个漫长的思想的升华过程,而且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你要放弃很多现实生活离不开的东西,搞佛教画,目前来讲肯定不像其它绘画比较火,比较旺,这方面相差很多。认头自己内心,这动力就在于自己,就是说该舍就得舍掉,如果做不到舍,不可能有得。就拿我来说,不舍掉一些东西,就不可能有今天在宗教绘画艺术的这般成就,正因为当初舍掉了好多,所以才在现在的佛教绘画上得到发展。至于今后,我现在正在画一幅百米千人罗汉长卷,估计很快就会问世吧…&helli

[中国网·滨海高新]:希望早日看到您的作品。谢谢您作客中国网·滨海高新访谈室!

[明长胜]:谢谢大家!

(整理∵王富杰∵国家一级作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