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会下得法者甚多,素有“八十四人善知识”之说。∵∵∵∵∵∵∵∵∵∵∵∵∵∵∵∵∵∵∵∵∵∵∵∵∵∵∵∵∵∵∵∵∵∵∵∵∵∵∵∵∵∵∵∵∵∵∵∵∵∵∵∵∵∵∵∵∵∵∵∵∵∵∵∵∵∵∵∵∵∵∵∵∵∵∵∵∵∵∵∵∵∵∵∵∵∵∵∵∵∵∵∵∵∵∵∵∵∵∵∵∵∵∵∵∵∵∵

马祖(道一)会下得法者甚多,素有“八十四人善知识”之说。亦时称其道场为“选佛场”,足见其法道之甚况,适时确无有其匹。洪炉大冶,“铜头铁额”之辈俱出。其嗣法印可之弟,当首推百丈(怀海)。

百丈(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俗姓王。幼时即观指佛像问母曰:“形容与人无异,我后亦当作佛。”此足见其觉悟之心,似为天成。及至廿岁离家,三学赅练,倾心依附为马祖(道一)侍者。每每斋饭至,马(祖)大师便手拈一块胡饼,示众云:“是什么?”得益于马祖大师的亲自提撕,旋即大悟。譬如,某一日,与马祖同行,忽见一群野鸭飞过。马祖曰:“是什么?”答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曰:“飞过去也。”马祖遂将其鼻子扭,使负痛失声。马祖又说:“又道飞过去也。”百丈(怀海)似有所悟。

如此的接示与点化,尽得人却弃虚妄和分别,全在“平常心”中求得真道,莫说像百丈(怀海)这样的佛性惠根,端的焉能不彻悟。于斯,百丈(怀海)更进一步再参。如:侍立次,师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此则“再参话”之著名公案,尽现出了马祖(道一)禅师之大机大用,因而百丈(怀海)也俱得其大机大用。故才有后来的百丈(怀海)之“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之说。而黄檗(希运)闻此亦吐舌曰:“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大用。”遂承百丈印可。

且再来看一则百丈(怀诲)接机的著名公案。云岩问:“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因什么不叫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每日区区为阿谁?”如此之疑问,人皆有之,不拘时空。譬如。当我等看到某人辛劳一生,却穷困潦倒;或是虽经辛劳财产满盈,但却寿不终长、英年早逝;或者我们自己闲着无事、扪心自问之时,断当会有此发问。尽管是不自觉地吐露了,带着谴责地吐露了,却也只是吐露而已,完了之后依然忙去,几曾得到过解决?这充其量犹如一个所谓的“世界观”(确切的说应为“人生观”)的问题,云岩问的有理,百丈(怀海)回答得绝妙。你我众生区区为着的“那一人”,既在人中,却无貌无形;“他无家活”,却要人“区区”。如若胡思乱想,敷衍“区区”,则会祸生;反之,若得明了,每日区区,则前途无量,生命更有意义;倘若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则会受尽折磨.筋疲力尽。说到此时,方家内外,想必尽是心有灵犀,心照不宣了。

马祖(道一)以棒喝配常言彰显机用,断人命根,绝人情识,实是理趣超然,无可咨议。然百丈(怀诲)抱立清规之志,当识时务之俊杰。清规中当以“行普请法,上下均力,规定集体劳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最为突出,实是当时建立新兴丛林制度之基础。他所提持的禅学,与日常生活之实践紧密结合,务求在劳作中,切实体会到即此乃佛事,从而于此日常的充分的劳作生产中,体现出掸宗的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和感召,方塑得了百丈(怀海)及其伟大之禅行,而他的胸罗经纶,创制卓越,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禅宗的发展与兴盛。百丈(怀海)曰:“吾无德,怎合劳于人。”故有赞宁赞云:“其诸制度与毗尼师一倍相翻,天下禅宗,如风偃草。禅门独行,由海之始也。”此确为公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