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古会稽陶镛鉴定∵古翁山王亨彦辑

形胜门第二(内分山峰岭岩石门洞沙隩湾涧泉潭井池境及附录等子目)

一念无明,世界于焉相续。四大假合,山河等于空花。故浊世不碍乎寂光,金地或见为瓦砾。大士随顺众生,秽土忽现净境。山成几宝,灿若锦屏。石是金刚,光如雪浪。爇光明之炬,地映金沙。润福德之芽,泉流玉涧。善财龙女,洞里诵经。正趣达摩,峰前听法。信乎山多圣贤,萃聚灵秀也。志形胜。

山(普陀洛迦,为全山之总名。内另分十六小山名。)

普陀洛迦山

在浙江,定海县治东百里许海中。(按或称百余里,或称二百余里,均失之。)为华严经善财第二十八参观世音菩萨说法处。(按善财初见文殊,次参德云,次第而至参观音,则为第二十八。因参弥勒后,又复参文殊。故人多以初见文殊不算,云是初参德云,乃至参观音,则为第二十七。故本志卷一本迹门,依普通说,作二十七。此依许志,及磐陀石陶题,均云善财第二十八参,观音处,乃从初见文殊算起,作二十八。以后凡有作参观音为二十八者,均本乎此。恐阅者疑为错谬,故特注明。)传记称南海,东大洋海西,紫竹栴檀林者,是也。山境,东尽青鼓垒,西尽风洞嘴,南尽短姑道头,北尽伏龙山,纵横各十里许,周遭屈曲,则有百里。唐以前,仅传梅子真、葛稚川之寄隐。自宣宗大中间,天竺僧来,即洞中燔尽十指,亲睹观音,与说妙法,授以七色宝石,而灵迹始着。自后梁贞明二年,建不肯去院,而法址始开。自宋神宗元丰三年,敕建宝陀寺,而香灺始盛。自高宗绍兴元年,真歇建海岸孤绝处,易律为禅,海山业渔七百余户,闻教音俱弃去,而净土始成。厥后历元明清三朝,虽闲有兴废,(详梵刹普济寺下。)而地孤悬海,境杳隔俗。凝山海清迥之气,资缁素禅定之缘。宜其历劫常然,庄严法相。陶铸衲子,为震旦第一绝胜道场也。(盛熙明普陀洛迦山传,大德昌国州志,旧志,形胜,建置,法统,真歇传,合篡。○灺,音谢,烛烬也。)

按:普陀洛迦,梵语也。有作补陀洛迦、补陊洛伽、补怛洛伽、补陀罗伽者,当为翻译梵语之异文。在华言,为小白华。苏东坡送冯判官之昌国诗:「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桃花,为桃花山;小白,当即指小白华言也。清康熙普济寺御碑文,补陀罗迦有三:一居厄纳忒黑,一居忒白忒,一居南海,即是山。以是推之,玄奘西域记,言南印度濒海,有布呾落迦山,顶有池,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布呾落迦,疑亦为普陀洛迦译文之异。而朱绪曾昌国典咏,据此谓南印度之布呾落迦,乃佛书所指。普陀洛迦之在定海者,乃近似得名。夫以传记称普陀洛迦为南海,印度属南,朱说似近之。又称普陀洛迦为东洋海,定海属东,是山之普陀,当非尽出附会,况小白华树,又遍满山中也。惟普陀洛迦,为一山名。或单称普陀,单称洛迦者,省语也。今俗称是山为普陀。而以距东南二十余里,悬峙海中之小山为洛伽。询之僧众,以彼山亦有圣迹,故称是山为普陀,彼为洛迦。然信如所言,亦应称为小普陀洛迦。而旧志以彼山为小洛迦,就省文言,说尚可通。康熙定海县志云:「普陀山,在东海洋中,孤山独峙。」又云:「大小洛迦山,与普陀接近。」既别普陀于洛迦之外,又分洛迦为大小二山,实为误加一大字,以致词与事悖。至宝庆成化两四明志,大德昌国州志,并云普陀,一名梅岑山,并称宝陀禅寺在梅岑。夫梅岑,因子真炼丹得名,为一人一地事,殊不足概称全山。参后梅岑峰下。

双峰山

在潮音洞上,梁不肯去观音院建此。(大德志)

清,裘琏诗:

海外奇峰翠入天,峰头朵朵削青莲。名山如此不肯去,成佛应居灵运前。

释能仑诗:

脱却恒河选佛场,一拳补怛峙南洋。峰峦叠翠迎朝旭,烟水苍茫送夕阳。特降慈云消蜃气,常施法雨现灵光。从教印作莲花主,石蠢林顽亦惹香。

按:大德志云:张氏舍所居双峰山,卓庵奉之,俗呼为不肯去观音院。是双峰为佛选名山之山,旧志俱失载。裘志附见古迹云:洞口无所谓双峰山者,为代久名易。然潮音洞,本无甚高山峰,易名之说,恐亦未然。是盖依海而观,以立此名,称双峰山。不然,山岂久而遂失乎?

佛顶山

亦名白华顶、菩萨顶,居四山之中,高百十六丈有奇。俯睇光熙妙应诸峰,累累如杯瓢覆积水上。巅圆而平,广约二十余亩。旧有石亭,供石佛其中。近又建塔然灯,为行舟指南。(旧志,采访)

明,鄞,张煌言,登菩萨顶诗:

绝磴陵云嵌佛龛,扪天住笏恣豪探。苍茫远水横空碧,历乱群峰倒蔚蓝。双屐俄从银汉落,一卷几为石梁参。如来肉髻应非幻,最上何须驾鹤骖。

清,邑人,武镐,次宋仁圃明府,佛顶望日诗:

傍晓日升东,祥辉照眼红。眸开千里旷,心静万缘空。色相窥难定,光芒射处通。扶桑疑可接,好趁一帆风。

释德立,登白华山,赠闻先禅师诗:

高怀人不识,知喜对沙鸥。蜃气浮金钵,潮声吼石牛。云开山洞晓,月出海门秋。时立梅岑上,乾坤双眼收。

释常誉,九日登菩萨顶诗:

绝巅云深处,登临兴倍雄。水明天际碧,霜薄树头红。万虑一身外,千山四望中。天庵容我住,归懒下山东。

雪浪山

双峰叠峙,亦称大小雪浪,在佛顶山右。上多白石,辉映林木,如积雪、如涌浪,因名。(旧志)

锦屏山

在佛顶山左,为法雨寺主山。环若列屏,林木青碧。加以白葩丹蕊,开放四时,掩映如锦,因名。(旧志)

莲台山

在飞沙隩右,即功德岭,下有洞,即莲台洞。(旧志)

青鼓山

一名青鼓垒,为普陀东尽境。初与普陀有潮汐之隔,自飞沙成隩,遂合为一。(旧志)

茶山

在佛顶山后。自北亘西,其地最广,中多溪涧。旧称山上多产茶茗,僧于雨前采摘供用,可治肺痈血痢。又有山茶花树,高数丈。冬春之交,丹葩被谷,若珊瑚林。(旧志,采访)

明,鄞,屠隆,茶山夙雾诗:

龙宫蛟室雾絪缊,几树珊瑚认未真。雪里赪霞高十丈,红绡恐是献珠人。

李桐诗:

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制就漫将炉火试,絪缊佳气遍僧家。

丹阳,丁鸿阳诗:

珊瑚几树傍莲台,薄霭絪缊锁不开。漫向定中窥色相,分明龙女献珠来。

镇海,邵辅忠诗:

菩提那不是莲花,雷荚云林长露芽。山气谁嘘晴不散,半笼祇树半笼茶。

清,释幻敏诗:

浓浓淡淡隐岩龛,重若凝云轻若岚。分付巽郎勤扫荡,毋令雀舌减余甘。

伏龙山

一名龙头山。为普陀北尽境,与茶山相接。蜿蜒如游龙出海,小山洞(在东北海中)乃其珠。登白华顶望之,俨如攫然。(旧志)

天竺山

在东北茶山尽处。山之以庵得名者。(旧志)

梵山

在普济寺南。高逊诸峰,体庄严圆净而少石,为寺之案山。(旧志)

按以上为普陀支山之着称者。

南山

正南悬岛,潮落始通,俗名杨梅跳,为普陀南尽处。旧无梵宇,自清初,普济寺住持通旭增创,名南天门。(旧志,采访)

观音眺山

在潮音洞右。登此以眺四望,故名。眺,或讹作跳,殊非。(旧志)

毛跳山

在潮音洞东。(旧志)

六峤山

在西南境。六阜联并,中各有峤,故名。(旧志)

长短山

在北境八仙岩后。两小山参差并出,故名。(旧志)

喇叭嘴山

在正西。(旧志。按旧志又云亦茶山之麓也。然茶山在东北,此在正西,何可为麓。不敢盲从。)

按以上为普陀四至之小山。

峰(共十八峰)

光熙峰

在佛顶山左。一名石莲花,又名石屋。望之峰石耸秀。(旧志)

清,冯天贵,光熙雪霁诗:

千仞冰霜皎,晴光豁两眸。余辉凝宝地,寒焰动珠楼。玉累孤峰顶,花开万树头。独传梅信早,岭外暗香浮。

释能仑诗:

花飞六出满光熙,见晛犹知造化奇。世界三千齐色相,莲台十二现牟尼。天排玉垒难寻路,鸟向琼林特借枝。看到彤云消欲尽,上方无地不琉璃。

踞狮峰

在东天门上。本名白衣峰,明僧大智改今名。奇石蹲踞如狮,雄特可畏。(旧志)

圆应峰

在朝阳岭北。(旧志)

翔凤峰

在朝阳岭东。翔舞如凤,因名。(旧志)

象王峰

在雪浪山右。一名清凉冈。崇冈逶迤,迭起三峰。东峰高与雪浪将埒,面临东洋。其下为千步沙,背为圆通岭,稍伏为烟墩峰,旧设斥堠处也。南折则为观音峰一带南山矣。(旧志)

烟墩峰

在象王峰后。顶有若石塔者三,为古烽火台遗迹。中空外圆,旁有洞门,二台尚完好,一半毁矣。(采访)

炼丹峰

在几宝岭上,相传羽客炼丹于此。(旧志)

妙应峰

在踞狮峰西。(旧志)

观音峰

在普济寺后山之左。钜石隆起,高五丈,周百丈,平巅丰下,状如覆莲。东偏之石,惟此峰为高。西则达摩,隐相望也。(旧志)

释通树绝句:

何故不肯去,中流砥一岑。海潮日夜吼,倾尽大悲心。

灵鹫峰

在普济寺后。为寺主山,三石嵯峨并立,东峰倍高,约二丈,昂头尖喙,状如定鸟,故名。(旧志。○裘志注云:鹫鸟,梵名耆阇。西域记,耆阇崛山,山是青石,头似鹫鸟。阿育王使人凿石,假安两翼两脚,琢治其身,远望若鹫鸟形,故曰灵鹫山。)

达磨峰

磨亦作摩,在灵鹫峰右。大石矗峙十余丈,锐首丰背,肤离中合。远望之,如人荷物而立,面西将行也。其北面刻赵孟俯题瀛洲界石四字,西面刻罗汉石三字,姓名漫灭不可辨。(旧志)

清,华亭,吴祺诗:

萧梁台殿草茸茸,面壁亲传少室宗。只履西归无觅处,惟留明月照孤峰。

释通树诗:

嵩山人如壁,补洛壁似人。独立孤峰上,谁逢葱岭身。

释空脉诗:

不着西兮不着东,本无背向在山中。芦枝浮海知谁载,赤脚且行最上峰。

塔子峰

在西天门下。(旧志)

弥陀峰

在塔子峰西。(旧志)

梅岑峰

在达摩峰右。南山最高处,林石幽秀,相传汉梅子真隐修于此。(旧志)

明,邑人,张信诗:

浮生寄丹壑,感慨兴我情。文章岂足恃,所贵矢坚贞。拂之蘅窦下,浩渺驾长鲸。和风洒玉宇,清奏来瑶笙。眷言梅子真,千古留其名。愿共游仙侣,趣趾上蓬瀛。

邵辅忠诗:

几树疏梅倚石斜,问梅开落属谁家。东风昨夜频吹到,也作如来小白华。

清,邑令,缪燧诗:

子真隐吴市,胡为在海涯。岂慕岩谷幽,与佛成一家。梅岑留遗迹,高迥陵青霞。我来当三月,满林杜鹃花。披襟一长望,海涛浴浮槎。三山如可到,蓬莱路不赊。稚川晚得道,岂真在丹砂。一令复一尉,超然不可偕。

鄞,全祖望诗:

叵君安车驷马遍山扃,吴门市卒变姓名。犹惧危机不可脱,远作天东海上行。投竿翠碣逾蓬顶,(慈水翠碣,象山蓬顶,皆有梅尉遗迹。)履穿四明冻雪几千层。乘槎竟出大浃口,吾知免矣逃吾生。生前名氏虽可埋,死后孤岑翻以姓见称。东有梅岑,西有严陵。妇翁郎婿同芳馨,东霍山高桐江清。门阑喜气成客星,山川因之俱不朽。永为赤符曜长庚,斯人何藉神丹九转成。

吴瞻泰诗:

春云天地绿,灌木落寒峭。何图入海南,子真领其要。鹿裘念一夫,幽栖有同调。尝闻三神山,方士久不报。灵砂得真铅,眼底烧丹灶。茶寮植铁蕉,安榴赪照耀。异境除尘缨,禽鸣宛先导。淙淙疏清泉,海月动微啸。

按:朱绪曾云:普陀、梅岑、洛迦、本一山,后人以南峰最高处,名梅岑。然梅岑,既名为峰,自不足以概全山。况普陀洛迦,在佛书以四字为一山名,后人或单称普陀,单称洛迦,因其称谓之便,是则普陀洛迦,乃全山之总名。梅岑,乃一峰之别号耳。

正趣峰

在梵山右。向离(于寺为未方)兀峙,巅平正,如覆釜盂而稍长。白石磷磷,如嵌珠璧。普济寺外之山,亘西南而濒海者,皆此峰之支属,旧称玉趣。住持通旭,以此地为大士说法道场。善财二十八参中,正趣菩萨从他方来,示现说法,经载甚明。故改为正趣焉。(旧志)

释通树诗:

遥忆南询子,东方特特来。凭空长在定,星月夜登台。

雨华峰

在正趣峰右。经言:观自在菩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天雨曼陀罗华。因名。(旧志)

会仙峰

亦名天柱峰,在梅岑右。石甚耸拔,广崖钜壁,展列如屏。冥蒙杳霭闲,恍若安期羡门,鸾骖鹤驭来游也。(旧志)

金刚峰

在金刚窟上。一云正趣峰西。(旧志)

岭(共十二岭)

几宝岭

在东南境,为普济寺之青龙山。石磊落,如珍宝委积几上,故名。(旧志)

白华岭

在正趣峰下。(旧志)

栴檀岭

一在清凉冈下,一在金沙南。(旧志)

圆通岭

在东天门左。(旧志)

欢喜岭

在大六峤。(旧志)

葡萄岭

在小六峤。(旧志)

青鼓岭

在法雨寺东。(旧志)

啸天狮子岭

在青鼓垒北。(旧志)

朝阳岭

在白华顶下。(旧志)

东屏岭

即功德岭,在锦屏山东。(旧志)

孝顺岭

在茶山东。(旧志)

香云岭

在佛顶山,亦名香云路。(采访)

岩(共十五岩)

八仙岩

在青鼓山西。白石玲珑似玉,异于他峰。(旧志)

东方岩

在茶山前。(旧志)

西方岩

在圆通岩西,亦名西方境。明万历丁巳春,宁绍参将刘炳文,题中流砥柱四字。(旧志,采访)

玲珑岩

在金刚窟西,与巫山石相对。高十余丈,下削上突,刻画玲珑,如雕镂沉香木状。中一石,嵌两峰闲,从内视之欲堕,从外视之若合,巧奇绝伦。(旧志)

石浪岩

在梅岑山腰,磐陀石东。高三十丈,石纹如浪,睨之欲动。(旧志)

圆通岩

在西天门北。石险峻桀奡,或陵空孤峙,或参差排突。循行环视,无有隔碍,故题壁曰圆通境。(旧志)

狮子岩

在无畏石侧。俨如狻猊,作跳跃之势。(旧志)

虎岩

在东天门上。数石倚凑,宛然生成。(旧志)

象岩

在几宝岭上。(旧志)

兔岩

在象岩上。驯耳趺踞,首目宛然。(旧志)

龙岩

在灵鹫峰西。下瞰北海,自北亘南,长三四十丈,高二十丈,蜿蜒夭矫,俯首欲降。后山之岩,此为最大。(旧志)

鹰岩

在雪浪山中。昂首锐喙,俨若苍鹰飞集岩际。(旧志)

狮象岩

在几宝山,朝阳洞石之顶。一石驯伏如象,一石俨若狮踞。回首相向,近观愈肖。(旧志)

佛手岩

在观音峰后。高者丈许,卑者数尺。伸如掌长,短如指,了了可数。(旧志)

文殊岩

在西天门左。峰峦雄叠中,一石威严如象。(旧志)

石(共三十石)

磐陀石

山之西境,两石相累如盘。下石高身锐顶,上石丰面杀足。其顶足相累处,旁空中倚,亦有罅闲,睨之通明。面之丰,纵横各十余尺,平坦可容二三十人。石旁雅俗题识甚多。缘梯而上,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朝山妇女之登斯石者,又各选持制钱,磨擦石上,使发光。携归佩于小儿身上,为壮胆之用,其或然欤。(旧志,采访)(○杀,音晒,减削也)

清,鄞,万言诗:

何年巨灵展双手,劈尽千山万山后。余技犹能向此闲,点缀峰峦无不有。观音洞里石玲珑,观音洞外石相负。层层枕压钜细横,大石如冈亘其首。上承一石状如菱,坐有百余人可受。底平一线曾不连,黠者隙处支碎瓿。其旁大石复数寻,前有二石龟形丑。岂因顽石能点头,龟来听法亦所偶。吾谓磐陀如片云,或者菩萨乘之来洞口。巨鳌鼓鬣忽相迎,遗此海滨当石纽。望夫老妇能化石,况兹灵物千年久。指看磐石有时飞,两龟眼赤应能走。

何辰生诗:

见说槃陀着地灵,普门曾此坐谈经。二龟何事翻成石,想是当年不解听。

武进,孙渭诗:

洛伽二百里,巨石不可数。磐陀独标异,其以神佛故。方广十余丈,崖巅谁辇附。念彼观音力,黄金可地布。说法惊波涛,两龟竞相赴。至今岩石上,昂首吐烟雾。听法岂无人,水族反得度。千载留磐石,令人屡回顾。

邑人,夏昌渭诗:

阿谁信得毓灵奇,怪石陵空却坦夷。聊藉蒂根千载固,安然位置万年基。登高偏喜身殊泰,济胜还愁势欲攲。过此再寻纡曲径,笑看一对听经龟。

释空璧诗:

巍巍磐石立孤峰,大士何年坐此中。听法不真龟化石,谩劳千载聚鱼龙。

按:旧称槃陀两石相累处,可闲以线。又称形模不甚宽广,及登陟甚众,人不挨挤,石亦不觉其隘。此或偶现灵异,非常常如是也。

又按:旧志言,洛迦岩峰洞窟皆石也。奇险幻诡,洞壑天然。大都危石若悬,庋石若举,堕石若扶,崩石若斧。成形肖象,不一而足,此说为近之。而王士祯,池北偶谈云:「普陀岩石,有大士像。华鬟天然,竹林鹦哥,善财龙女之形,种种皆具。」此殆指人所雕刻者而言,非天然生成之岩石也。总之岛石多剑削,而是山独圆润。岛石多险恶,而是山又柔善。磐陀、紫竹两石,尤为奇特。李黼堂言:「天台雄胜,雁荡奇胜,普陀幽胜。」以就近各海岛之石较之,当在牛奇、章僧儒,甲乙丙丁石品之列,而普陀又为石胜欤。

说法台石

在槃陀石东。相距百步,高若相望。大士说法处,亦可登。(旧志)

五十三参石

在槃陀石西。参差矗立,石听法者。故数虽未必符,而以经所云者名之。(旧志)

清,郭立杰诗:

烟水重重只一人,分身满地太零星。不知当日毗卢阁,几见铜头铁额形。

二龟听法石

在槃陀石西。一蹲石顶,一缘石直上。昂首延颈,筋膜尽露,真称奇肖。(旧志)

柱空石

在锦屏山中。一石如柱,屹立空际。(旧志)

八卦石

在雪浪山巅。乱石排空,悬崖百仞,偃仰攲伏,不可名状。(旧志)

释源法诗:

怪石萃中峰,巍然居山顶。犹如章甫冠,仿佛九州鼎。日月听盈亏,沧桑随萍梗。不知伏羲前,此石名何等。

云扶石

在西茶山上。两石,上如攲钟,下如累棋。峻险怪特,危而不坠。上石,有云扶二字,题者莫详。下石,有海天佛国四字,明云闲侯继高题。(旧志,采访)

巫山石

在金刚峰侧。巫山,盖状其高。怪石嵯峨,劈一为二,亦巨灵五丁之所幻也。(旧志)

不二石

在西天门右。两石相距丈许,稍参差前后,而高广相等,如析圭破璧之状,故曰不二。今覆于圆通庵三层楼下。(旧志,采访)

一叶扁舟石

在不二石南。平广近亩,俨如虎邱千人坐而稍仄斜。中载一石,颇似菱角横陈其端,远望之。宛如扁舟。(旧志)

仙掌石

在石浪岩侧。参差对列,高十余丈,形如仙掌。题有天设闲关四字,姓名无考。(旧志,采访)

佛牙石

在普济寺后之西,巫山石下。高丈许,顶半凹半突,如倒牙,又如幞头。(旧志)

鹦哥石

在观音洞侧。白石竦□,圆首细颈而短身,酷似鹦鹉,因名。(旧志)

水墨石

在飞沙隩西,功德岭东尽处。陂麓闲,有石铺三四十丈,平无孔突。色如水墨渲染,其光油然,若展绡縠。(旧志)

马鞍石

在大雪浪山中。(旧志)

天篦石

在摩尼洞西,义未详。(旧志)

点头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