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路

修行要行所无事,不要有贪心,不要我想如何如何?我想开悟,我想得神通了。哪会这样快?把种子种到地下,要等它慢慢长出来,时间到了,它自然成熟。∵

修行,要把它看作各人的本分。不需要贪,久而久之,功德自然圆满,菩提果也会成就。本来应该成功的,贪多却嚼不烂,吃饭要一口一口吃,把一碗饭统统塞到嘴里去,挤到口里一点地方也没有,你说怎样吃?嚼也嚼不动,更咽不下去。吃饭是最简单的比喻。这叫「贪多嚼不烂。」

修道的人,首先不要自私。这不单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要饶益全世界,要把自己放下。不是想:我怎样怎样了不起!而是要顾全大局。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

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举一动,都是贪,都是瞋,都是痴。世界法,他用贪瞋痴去修行;出世法,他还是用贪瞋痴去修行。修行,他贪着开悟。坐了两天半的禅,想要开悟;修了两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了两天半的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这贪心多大,都是贪心鬼的表现。

修道若是不能改过,就等于没有修道。学佛法不能知过必改,等于没有学佛法。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知道以前所行所作有不对的地方,凡是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有智慧,将来前途有无量光明;若是不知以前之非,这个人就要胡涂一辈子。图个虚名,就被客尘所迷,这种人多么可怜!∵

出家修道人要发愿,发愿是精进修道,发愿是警惕自己改恶迁善,修道不发愿,等于开花不结果的树,无有是处。若已发愿,最好天天再发一遍。因为温故而知新,记得自己曾经发过什么样的愿?应该要做什么事?才不会发空愿,不会自欺欺人,也不会把所发的愿忘记了。∵

我们人觉得自己在做好事,其实不一定是好事。为什么?因为种子不清净。你以贪心来做好事,这就叫种子不净。你以好胜心来做好事,这也是种子不净。要怎么办呢?就是要「行所无事。」做什么事,都是我们的本份,不要向外驰求,不要有所求觅。∵

有了妄想,怎么办呢?就要打扫干净。用什么方法呢?就用禅定。禅定的功夫,能将妄想清理干净。修禅定时,要用精进、忍辱来帮助。然后再用布施,持戒来帮助,完成使命。∵

一经忏悔,要发誓愿:「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后绝不再犯,这才能消了罪业。∵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什么魔都当作护法,他是来帮助你修道。有人骂你打你,他是帮助你修道;有人说你的是非,找你麻烦,也是帮助你修道。总而言之,逆来顺受,都把他当做帮助你修道的朋友,那么,烦恼就没有了;没有烦恼,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那时候,一切魔都没有法子来动摇你的心。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的清净,不能容纳一粒沙子。如果眼中有沙子,一定不舒服,总想法子把它拿掉。否则,身心不安宁。修道也是这样的情形。这粒沙子是什么?就是「贪心」。有了贪心,事事起变化,本来是清净,有了贪心的念头,便起了化学作用,将清净的水变成秽水,不能利人,反而害己。

我们修道的目的是为了脱生死,不是为求感应而修道。切记!不可有所企图而修道,为求成就,为求感应,那是大错特错。∵

古来人读书是要明理,明白做人之道理,怎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在的读书人都为名利。「明理」与「明利」两个音差不多,但做起来是大相径庭,相离十万八千里。为名利而读书的人,只想说读什么书才可以赚大钱,譬如想读医学,或科学,都可以赚大钱,而没有想说:「我读书是将来要为人群谋幸福;学医是要济世救人,利人利己。」∵

忍,是最要紧,就是叫你忍你所不愿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愿意挨骂,可是有人骂我,我都喜欢。我不愿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喜欢。我不愿意被人杀,生命是很宝贵的,可是有人要杀我,这是了脱我一生的业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各位啊!学佛法要倒过来学,修道也要倒过来修。怎么倒过来呢?就是你不愿意的事,也要愿意。可是你所不愿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让给旁人。

最真实之修行法,修行有三秘诀:∵

(∵1∵)真:不能虚伪,什么事都要做真的。∵

(∵2∵)诚:毕恭毕敬,很诚恳,不懈怠,不马虎。∵

(∵3∵)恒:恒常不变,恒远不逾。∵

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真、诚、恒三心。做什么事都有这三心,将来一定会有成就。∵

多做功德事﹕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尽力而为之,这是修福。读诵经典,研究经典,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是修慧。福慧是由栽培而来,若不栽培,始终没有福慧。∵

修道人最怕有烦恼,故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对修行者是当务之急。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这才是有定力。不生烦恼,就没有那么多私欲,私欲源于烦恼,而生出无明,随着就有病痛。无烦恼并非没有人来惹你,故你没有烦恼,而是有人来扰乱你、碰你、打你,你都不生烦恼,这才真有定力。∵

戒律根本只有一个,就是不自私。人要是有自私心,就会犯戒;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戒。同理,人有自私心,就会犯法;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法。∵

戒律就是修行人的生命。如果犯戒,等于生命断了一样的悲哀。世尊在将入涅盘时,曾告诉阿难***说:「以戒为师。」由此可证,戒律之重要性。∵

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一定的安排,所谓「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不错!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问〈易经〉,那是一般凡夫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况其它的数呢?更应该超越出去,所以便要理会。∵

发愿学佛

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间法,不过是世间人所不愿意行的法。世间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发点无非是自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而佛法,是大公无私,是为了利益他人。学佛法,一举一动都要为他人着想,把自我看轻了,舍己为人,不令他人生烦恼,这就是佛法。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度众生,希望他的父母离苦得乐。∵

学佛的人应使佛教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而非一天比一天衰败。如何发扬光大?首先要培养优良的品格,打好地基,建造高楼大厦就不会倒塌。重重无尽的楼阁,无一不是从坚稳的地基上造起。在修养方面,打好地基就先要敦品立德。

不论大乘、小乘、佛乘,首先都是教人去除习气毛病,去无明烦恼,去贪瞋痴。你若能把毛病都去除,与经义自然会相合;但若毛病不除,总也不能明白经义。

大家拿出真心来念佛。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度光明。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气化为吉祥,把染污、暴戾,灾难的空气改变过来。∵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呢?「观」,是观察世界所有的声音。观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众生的心。∵

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低着头念,要抬起头来,表示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不要现出颓丧不振的样子。∵

如果你要学佛,必须勇猛精进,像一头老虎,从高山跑下来,把自己的业障吞噬!∵

切记!切记!学佛的初步,一定要修忍辱!就算他人真的要把你杀了,也不应该生出瞋恨心。∵

学佛的人要:∵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佛的人,应该问问自己:我布施是为了求名,还是为了要帮助他人?我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智慧﹣﹣是为了要给人家看,还是为了真心修行?修道不是戴面具,不是装模作样,专给人家看,修道全靠自己用功夫。付出一分功夫,便有一分收获;拿出一分诚心,则有一分感应。一切一切,都要真实不虚,切勿自欺欺人。∵

学佛要多吃亏。永嘉大师有云:∵

闻恶言,是功德,此则咸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有人骂你,是帮助你向好,所以要「顺逆皆精进,毁誉不动心。」不要因讪谤便起冤恨之心,应该冤亲平等,一视同仁;否则怎样表达无生法忍的慈悲力量呢?∵

为什么我们用功得不到相应?这是无量劫的习气太深的缘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实上却不愿意向前走,总想向后转。要知道习气重,业障深,更应该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并不困难,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没有妄想。∵

修念佛法门,就要时时刻刻都在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停止的时候。醒时也念;睡觉时也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拉也拉不断,扯也扯不断,用剑斩也斩不断。它的力量,比钻石还坚固。你没有任何方法能破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才叫做念佛三昧。∵

念佛是这样,念经也是这样,∵持咒也是这样。∵

佛在世时,某次抓了一把土,问弟子曰:「你说我手里的土多,还是大地土多?」弟子说:「当然是大地土多。世尊手上的土是很少的。」佛乃说:「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把人身失掉者,如大地土那么多。∵

禅宗这一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就是顿教。顿教是由渐教勤修而成的,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现在行住坐卧,就是渐修。等到有一天,真正明了,豁然开悟,就是顿。顿也没有离开渐;渐也帮助顿。一般修行人,他修什么法,便说什么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会喜欢它,也不肯去修。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不可得,便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朗。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出生之后,天天被熏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熏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我们所犯的毛病,就是欢喜人家赞叹,爱戴高帽子。如有人赞叹一句,就感觉飘飘忽忽,迷迷糊糊。怎样成佛?自己也不知道,也搞不清楚。若能持戒修定,有了智慧,便能「毁誉不动心」。谁毁谤你,心中也没有一个不高兴;有人赞叹你,心中也没有一个欢喜。其实赞叹或毁谤是世间一种风。∵

所谓「八风吹不动」,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如果被八种风一吹,心就动摇了,那是你的地基没有打好。什么叫地基?就是德行。人的德行不够,脾气就很大,无明很重;若有德行,脾气也没有了,无明也化了,化成智慧。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培植德行。

谁能把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降伏,令它们不造反,谁就是菩萨。谁能把自己的感情收拾干净,没有邋遢,谁就是菩萨。菩萨也不哭也不笑,随时随地都自在,无拘无束,无罣无碍,无烦无恼,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

我们要造一个极乐世界,怎样造呢?首先要没有七情。何谓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把这七种感情调伏了,令它不造反。这时,心里太平无事,什么痛苦的事有没有了。为什么有痛苦?就因为心里不太平;若是没有诸苦,但受众乐。这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

在念佛时,也就是给极乐世界打电报。念一句佛,就打去一个电报;念两句佛,就打去两个电报。天天给阿弥陀佛打电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有雷达,也有收电机。收电机和雷达是什么?即是七宝池的莲花。你念一句佛,莲花就长大一点;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莲花就大如车轮。等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一灵佛性,一灵真性,就投到莲花去化生。等莲花开了,你的佛性亦现出来,所以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信佛,能令我们得常乐我净──究竟之乐,因此我们应信佛。但也并不是说只是「信」便可以了,也要依法修行。若只信而不修行,有如说食数宝,与自己本身了无益处,所以古人说:「道是要行的,不行则要道何用?德是要修的,不修则德从何来?」所以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常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

为何说应该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呢?因为道德二字是为人的根本,如树木之有根一样。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反之,脚下无根,则无处可立,进退维谷,不能有所作为了。要是我们能把这二字实践,那么人格便可以立得住,而一切亦自然可以成功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