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没有条件。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遇到烦恼,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所有的人与事,∵都是相互依存,∵我们靠彼此努力,∵才有更美好的人生。

深信对真正的慈悲更重视,∵就没有容纳恐惧的空间,∵也将更有自信及心安。

我们愈关心他人的福祉,愈能得到内心的富足。

真正慈悲的态度,不会因为对方的伤害或敌对而有所改变。

慈悲心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修行,需要慢慢的调整身心,而非一个急促的转弯。

培养一个对人温暖的心,让我们内心自然平静,并消除恐惧与不安。

真诚必有应,∵精勤万事成。

能中更有能中手,∵各自努力莫羡人。

世间本无垢与净,∵祇缘自起分别心。

以智慧庄严我们的心,即心灵环保。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坚韧心易度难关,∵长远心可成大事。

感恩心体验生活,∵精进心善用生命。

惭愧心增长福德,∵忏悔心消灭罪障。

以智慧照顾自己,以慈悲关怀别人。

以惭愧心反观自己,∵用感恩心看待世界。

多听多看少说话,∵快手快脚慢用钱。

愚人除境不除心,∵悟者忘心不忘境。

多福少福当陪福,∵知恩念恩必报恩。

宁以勤勉捕笨拙,∵勿仗聪明而懈怠。

感恩是终生受用的福报,∵怀恨乃永世纠缠的魔障。

知恩报恩是饮水思源,∵恩情揪结汇相互伤害。

我们都有相同的潜能,只要有信心与毅力,您可以成就任何事。

外在因素绝非我们屡经挫败失望的根源,本是因为缺乏心灵的训练,被情绪妄念所困。

认知自我一样缺点,胜过透视他人千样缺点。

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其实并不多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物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因为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并没有时间一直将憎恨及不平留在心里。

佛教并非乐观也非悲观,∵它是实观的.∵如实的观照一切世间的虚妄不实,∵并为你指出走向解脱,∵和平,∵宁静与快乐的途径。

佛教的信,∵重点是建立在知见与了解上,∵这是由确知而生的坚心,由智能而生的正见,∵不是盲目而生的信仰。

没有一种悲伤不会经由时间来减轻或缓和。

随缘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尽全力但随缘尽份。

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