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四十一集)∵∵1984/12∵∵

***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1-03-041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十一页:

∵∵疏【未能自利,先能利人者,菩萨发心。故不忍独善其身,心怀兼利也。兼利之道,弘法为先。而此经注疏,今多泯没,稽古无繇,虽一二仅存,略举大端,未畅厥旨。宏功者,即不可思议功德也,不知此经具有如是功德,则疑而不信,信亦不真,疏钞之作,不容已也。】

∵∵这一段是叙说,莲池大师自己再详细说明他作《疏钞》的因缘。这段话我们必须加以研究,为什么?怕误会。『未能自利』,自利就是自度,怎样才叫自利?一定要能往生才是自利。没有往生西方世界,都不能说自利已经做到了。『先能利人』,这是舍己为人,这叫『菩萨发心』。我们现在没能自利,也发心去利人,试问我们是不是菩萨?我们要研究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诸位要晓得,莲池大师句句都是谦虚客气的话,我们不要把客气话当真了。他是再来人,他说未能自利,那个自利是成佛,他还没成佛。没成佛,他是大菩萨再来的,这可以!西方世界,他老人家是来去自如,我们行不行呢?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要这样才叫菩萨发心,他已经是菩萨了。

∵∵菩萨发心,最低限度是权教菩萨,最起码也是十信位里面的初信菩萨,这是最低的一级。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初信位,这是未能自利,他发心当菩萨。依圆教来讲,初信位是什么样的一个地位?我们要把它搞清楚。在天台贤首的判教,圆教初信位相当于藏教,就是小乘的初果须陀洹。须陀洹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思惑没断。见惑断尽,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都断尽了。我们一品都没断,那是博地凡夫,要想学这些菩萨发心就太难太难了。可是理要明白,自己衡量自己的程度确实是不够。像大师这种人,那没话说,他可以!所以他发心写这个注解。我们发心能写得出来吗?他发心写这个注子,我们连看都看不懂,别说写了。由此可知,像这种人我们没法子学,学不到的。菩萨的慈悲心,实在讲我们也应当效法。如果是有私心的人,他自己到了初信位,他还想二信;到二信,他还想往上再升一级,三信。他把自己往上升级这个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去帮助一切众生,这叫菩萨发心,这叫「未能自利,先能利人」,可是自己已经有立足地了。

∵∵在我们现前来说,我们不是不能学,有这个本事就可以学。但是最起码的本事,是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换句话说,我们有资格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哪怕生下品下生也行!我能有这个把握了,我不求上品上生,我不求品位增高,我就来利益众生,帮助大家,这个也可以说「未能自利,先能利人」,这是菩萨发心。如果你连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都没有把握,你这个心不能发,你这个事情也不能做,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可是自己到了这个程度,发心好,应当帮助别人。

∵∵『故不忍独善其身』,自己在佛门里面真正得到好处、得到利益,这个好处利益要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是菩萨,绝对不可以独享。『心怀兼利』,兼利就是要利益别人,我自己得到好处了,也叫别人得好处。讲到兼利,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弘法,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我在这个法门得到利益了,别人或者是学佛、或者是未学佛,已经学佛的人,学的是其他的法门,我们眼看他不容易得到真正的利益,换句话说,了生死出三界他办不到,这就是没有真正得到利益,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这就是弘法。『兼利之道』,「道」就是方法,利益众生这个方法是以『弘法为先』。

∵∵***的杀业太重,每年杀的猪牛羊鸡鸭这些动物,按人口比例统计是世界第一,可是***人在佛门里面修福也世界第一。不过这些年的修福,修杂了、修乱了。讲经,好事情!印经,印造佛像流通,好事情!可是讲经,有的时候讲不是佛教的经,其中也有是佛教的经,他把它讲成外道了,这就是不纯,杂而且乱。印经也是如此,纵然是佛经,《大藏经》里面的经典,诸位要晓得,《大藏经》的经典有几千部之多,有一些适合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学了的确有用处,大部分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用不上,你要是印来流通,没有意义。所谓应病与药,我们现在的人害的病,你供养的药正好对癥,这个药救了大家。如果送很多名贵的药材来,可是都不对癥,这个药送来有什么用?没用处。

∵∵诸位要晓得,《大藏经》就是药,是佛当年治一切众生病而说的,有些能适合我们这个时代,有些不适合这个时代。因此,印经要选择,一定要慎重的选择。不但经要选择,注解也要选择。往往重要的经论,历代大家所常常读诵的,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这是普遍流传为中国人所喜爱的,这些经典的注解从古到今总有一百家以上,我们在《藏经》里面可以看到。注解这么多,注的人各人发表各人的心得见解,他这个东西究竟对我们来讲有没有利益?很难说!因此,选注解也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图书馆这些年来所印的这些书,都是我仔细选择的。今人的注解虽然是白话文,见解不够透彻、不够圆满,也许里面还有曲解的地方,把经意解错了,所以我很少印现代人的著作。我都是在古注当中去挑选,所选的都是历代大家公认是权威的注解,最好的注解。虽然是文言文比较深一点,可是你要是看习惯了,不深,你会看得懂的。有许多居士不认识字的,没念过书的,他会念经,换成别的书就不会念了,这有感应。所以我们要是常常读经,常常看注解,看个三年、五年,你自自然然就通达,就不会有障碍了。这里面是有感应的,你自己不要怕,要有信心。

∵∵印经也是弘法重要的一环,我们现在与国际上佛教可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所印的经典,不但在***讲,我们在国外也讲,这个功德就更大了。我们印的书不仅是给人看,印的我们还要讲,同时又借重现在科学的方便,我们每一次所讲的都保存录音带,也有录影带,这个也广泛的流通,他拿到书,又能拿到录音带,等于在我们讲堂听一样。所以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经,听众绝对不止坐在此地这么多人,为什么?我们的录音带流通到海内外,我们这个经本也流通到海内外,不晓得有多少人在读,多少人在听!这也是鼓励我们要发心弘法。

∵∵自己读诵,依教修行,能够影响别人,这是弘法;自己发心出来讲经是弘法;像莲池大师发心写注解,用文字流通,也是弘法。现代又多了一样,你发心录影、录音,流通录音带、录影带,也是弘法。所以,弘法的方法非常之多。你介绍亲戚朋友听经,介绍他读经,都是弘法。这是说「弘法为先」。《金刚经》里面讲功德的比较,法布施为最,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如经典上四句偈为人演说的功德,跟此地莲池大师所说的「兼利之道,弘法为先」是一样的意思。

∵∵『此经注疏,今多泯没』,自古以来有一些注解散失了,有许多是残缺不全;纵然有少数完整的,它文字简略,意思很深,不便于初学,没有办法激发人的信心。基于这个理由,莲池大师觉得《疏钞》不能不作。这就是底下所说的,特别给我们指出这部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宏功』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演【不可思议,不出依正因果。】

∵∵『依』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就是环境;正报就是你到那个地方所得的这个身体,莲花化生。不像我们这个世界,这个身体是父母所生的肉身,这个肉身有生老病死;西方极乐世界你得到的身是莲花化生,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这些苦,依报环境的殊胜更不必说了。诸位可以看看《华严经》,古人所讲: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学佛人的富贵,《华严经》上种种的庄严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底下说明依正因果:

∵∵演【依则同居即寂光。】

∵∵这是不可思议!我们往生,我们的能力只能生同居土,是带业往生,我们只有这个本事。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念到理一心、事一心,恐怕做不到,那是极少数极少数之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念到功夫成片,带业往生,人人有分,就是永明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可是不可思议的地方,同居土就是常寂光土,这是不可思议。常寂光土是净土里面最高的、最殊胜的,理一心不乱的上品上生才是常寂光净土。可是这个地方很特别,带业往生同居土下品下生,那个依报环境的享受就是常寂光,查遍《大藏经》你也找不到这种说法,唯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净土有。十方都有诸佛世界,不劝你去往生,偏偏劝你往生西方净土,好处就在此地。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绝对不欺骗我们。

∵∵演【正则应化即法身。】

∵∵弥陀、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有应身、化身。应身、化身就是『法身』,所以说是一体三身,这个不思议!依报不可思议,正报不可思议,佛菩萨如是,我们自己生到那个地方也是这样的,妙就妙在此地。我们修其他的法门,证法身不容易,为什么?依照通途法门来说,一定要破一品无明才见一分法身,你无明不破,没有办法证得法身。破无明之前,一定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然后才有能力破无明,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众生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也许一个都找不到,太难太难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一到那个地方就证法身,真正不可思议!

∵∵演【因则七日便得功成。】

∵∵修这个法门,要修多久?佛在经上常讲,凡夫从初学到成佛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成个什么样的佛?成个藏教佛。佛有藏、通、别、圆,三大阿僧只劫修成的佛是藏教佛,这是一切小乘经里面所说的。《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圆教佛,是无量阿僧只劫修成的。而西方净土只要七天,七天就成功了。念佛法门里面,打佛七就是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功成是这个意思,克期取证。

∵∵也许诸位不相信!你也打了不少次的佛七,结果恐怕佛七打下来之后,烦恼更多,业障习气更重,连个消息都没有,所以你不相信。为什么你七天没有收到效果?给诸位说,是你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没效果,你不能成功。如果真正是一个如法的道场,挂个招牌打佛七,「七天就往生」,我相信你们也绝对不会去!到这个地方七天就送死了,这还能去?这不能去!可见得你们打佛七,口是心非,根本就不想往生。信不真,愿不切,念得也不如法,怎么能成功!这个法门要是信愿行三个条件都如法,七天就成功。不但净土宗祖师这样说,其他宗派那些大德们也是这么说。我们看到窥基大师的《弥陀经通赞疏》,他是法相宗,他在注解的序文里面对这个法门赞叹备至,认为它是至圆至顿,也就是赞叹经上讲的七天成功,没有比这法门更快。

∵∵我们要问:七天之内能成功的,过去有没有人做到?你们去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真有!我们心里面想着求生西方净土,可是不想现在就去,如果阿弥陀佛来了,还要跟阿弥陀佛讨价还价:我还想多活几年,等我活够了再去。这个心就不诚!现在的佛七,只是到那里培养一下念佛的习惯,除此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过去我在台中,李老师告诉我:真正打佛七,人数决定不能超过十个人,超过十个人,主七师的精神照顾不过来。就跟学校老师教学生一样,这班里面学生少,只有十几二十个,这个老师全部精神,每一个学生能贯注到,那个学生学业当然好。如果这个班上学生六十人、七十、八十人,老师哪有精神!看作业,划一划就完了,为什么?没有时间看。所以现在很多学校学生的作业,老师都没改过。不像我们从前,我们以前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拿作文来说,老师不但改,到我们面前来教,一句一句来讲解,他为什么要这样改法,讲给我们听,为什么?学生少。只有十几个人,他有时间,五、六十个学生,他没办法!所以佛七不能超过十个人,那叫真正用功办道。

∵∵同时我觉得,如果是打佛七,最好是先把《弥陀经》详细的研究讨论一番,像《弥陀经疏钞演义》仔细的讲过一遍,讲完之后,我们举行一个佛七,或者连着七个佛七,理论、方法、境界统统都明白了,现在我们实行,我们来干。那个佛七等于考试一样,书都没念去考试,考个什么!当然得零分。所以一定是先讲经,后举办佛七,这比较如法。七日便得功成,这是讲因。

∵∵演【果则一生便即不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