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四十二集)∵∵1984/12∵∵

***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1-03-042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十二页:

∵∵疏【部类者,专谈极乐大本等五经也。文殊者,文殊般若经,专称名字一行三昧也。】

∵∵『部』是同一部,指我们现在所讲的净土五经,前面所说的『五经』的经名跟我们现在流通本不一样。现在一般流通本,《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这是净土三经,后人加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合起来称为净土五经。近代有人说《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不应该放在净土五经里面,而另外选《般若心经》,这实在是很没有道理。最近几年全世界的佛教非常紊乱,我们自己要有警惕,古大德所选择一定是有道理的。

∵∵净土三经与《鼓音王经》、《后出弥陀偈经》,这是莲池大师作这个注解在教理上的依据,就是经典上的依据,他是以这五种为主。可见得注与讲都相当不容易,一定要以经典作依据。讲到行门,念佛怎么念法?念佛的方法很多,我们讲大类有四大类,每一类里面有很多种念法,究竟依据哪一种?而这一种是什么人传下来的?这都是我们念佛人非常关心的事。大师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依据《文殊般若经》所说的「专称名字一行三昧」。从这上面来看,无论是在经论上,或者是方法上,他老人家的依据可以说都是最上乘,这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引用的经典,引用最多的是《华严经》。

∵∵疏【杂华者。】

∵∵『杂华』就是《华严经》。

∵∵疏【以华严性海为宗,明教非权浅也。】

∵∵『华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性海为宗』,这是说《华严经》的宗旨,《华严经》自始至终都是讲真如本性。

∵∵演【性海为宗者,华严四分。】

∵∵《华严经》信解行证这四分,把整个佛法都说全了,无论在哪一分里面都有非常详尽透辟的说明,这是佛法的根本*轮。

∵∵演【五周。】

∵∵『五周』是讲因果,《华严经》一共是五周因果。

∵∵演【六相,十玄,四种法界,二十重华藏,及无量香水海,皆从一心流出,故以性海为宗也。】

∵∵《华严》所说宇宙人生的原理原则,总不外乎「六相、十玄、四法界」。二十重华藏世界,它也是表法的意思。华藏世界为什么会有二十重?佛在华严会上用「十」代表大圆满,本经用「七」代表大圆满,所以都不是数目字,而是表法的意思。「二十重」,是说世间与出世间,世间有十重,出世间有十重,这就把世出世间的大圆满都显示出来了。同时更显明就是自利与利他,自利大圆满十重,利他也是圆满的十重。经上说娑婆世界在第十三层,二十层里的第十三层,当然是先自利后利他,这个意思就是说利他超过自利。这些数字并不是真正有这么多层次,它是表法的,如果从层次上来说是无量无边。

∵∵这整个说的是宇宙人生,用佛学术语来讲是依正庄严,依报、正报都是「从一心流出」。一心就是本性,一心广大而没有边际,所以比喻作海。在我们世间,海是最大的,所以拿这个来比喻我们的本性,全是从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离开心性别无一物,一切大乘经典里面都是这个说法。所以,是以性海为宗旨。

∵∵这一段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一心」,一心流出来的是法界,所以法界叫一真法界。既然是一真,一真是真实的,决定没有错,为什么经上又讲十法界,或者讲无量法界,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说十法界、说无量法界是方便说,因为那不是真实的。既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又要说?虽不是真实,它有那个事在。譬如作梦,梦不是真实的,梦有没有?真有。绝大多数的人晚上睡觉都会作梦,它有,但是不是真实的。十法界、无量法界就跟作梦一样,《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十法界、无量法界。这是为了我们初学,不得不用这个方便法来说明那个幻有的现象,幻有不是真有,真有是一真法界。

∵∵既然法界是从一心里面变现出来的,修一心就重要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一心,无论哪个法门,名称不一样、名字不一样,修学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可是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的,那就是我们这部经。《弥陀经》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是全经的主体、中心。用什么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号,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或念四字「阿弥陀佛」,就用这个方法,直接了当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开始修学的时候,当然心还会乱,还是会颠倒,可是你要把握着,决定不能放弃、不能退堕,一定要提起精神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念好之后,你才晓得效果不可思议,真正能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一心不乱是最高的禅定,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是最高的智慧。所以念佛声声都是福慧***,定就是福。我们在世间,什么是真正的福报?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个人有福。如果心随着外面境界转,这个相当苦,为什么?你被命运所转,你被风水所转,命运风水就真有。如果你定修成功了,命运风水没有了,为什么?命运风水随你转。风水不好的,你到那个地方一坐,风水就变好了,它是随你心来转的,而不是我们随它转,这是《楞严》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法承认人有命运,这个世间有风水,但是佛法却不崇尚命运风水,佛法崇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自转命运、自转风水,这个多自在!所以学佛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前天遇到有个同修,年岁很轻,做生意的。有个算命看相的要帮他算命,但是要收费三十万。我跟他说:你很可怜,你的命只值三十万吗?这个人很聪明,他说:我有三十万,我去做功德,我才不要给那个算命先生。这个对了,他就能转命运了。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还有看风水的,我听说看一次也是好几十万,如果这几十万拿去布施、救济、做好事,风水就随你转,你就不会随着风水转。学佛一定要明理!

∵∵所以,在无量法门里面直接修一心的,就是这部经,这个经的好处就是在此地。你要是得一心,当然你就入一真法界。我讲《华严》,跟讲这个经的时候,常常合起来说;一真法界是所入,所入的境界;一心不乱是能入,只要你得一心,你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那就不是普通的人,在《华严经》上说,那是法身大士,那是大菩萨。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极力提倡这个法门,劝导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个法门有怀疑,不能生信心,不能依教奉行,那就像印光老法师所说的,业障深重!凡是能接受、能依教奉行的,都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之人,这三个条件要是具足,你这一生稳当成就了。

∵∵有一年夏天,禅林寺办大专讲座,蓝吉富居士来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佛经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说法大小乘经里面都有,佛还能说妄语吗?但是他怀疑,他来问我。我告诉他:亦真亦假。他就迷惑了,怎么亦真亦假?我就告诉他: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要是统统具足,他的一生就成佛了,不必要三大阿僧只劫;三个里面缺少一个,这一生就成不了。我就叫他自己想一想,在一生当中三个条件都具足,这个成分有多少?他一想,真的要三大阿僧祗劫,实实在在不容易!

∵∵什么叫善根?善根是信解。决定没有怀疑,完全肯定的相信,不但相信又能够理解,所以信解是善根。什么是福德?依教修行是福。不肯依教修行,虽然信了,虽然解了,不肯去干,这个人虽有善根,没有福德。因缘是增上缘。譬如有人他真有善根有福德,他一生没有遇到佛法,他遇到外道,外道他也信,他也解,他也认真的去修行,修成一个外道,这个可惜,没有因缘!

∵∵因缘里面,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怎能一下遇到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一生成就,其他的法门一生不能成就,生生世世去修,还是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就说明,如果你相信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行,你就一生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如果不修净土法门,学禅、学密、学其他的法门,跟诸位说,还是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个绝对不是骗人的。

∵∵疏【明教非权浅也。】

∵∵『教』就是净土之教,「教」就是教学。这个教学不是『权』,「权」是方便法,不是权是什么?真实。不是『浅』,那就有相当的深度,这个是确实的,这个法门古德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知道得不够透彻,可见得这个教不浅,不要把它看浅了。

∵∵有一些自以为聪明人,不甘心修念佛法门,大概是看到念佛法门修行很容易。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要观想,也不要参究,不需要任何仪式,行住坐卧心里想着佛、口里念着佛就行了,实在是太容易了。事上行的是容易,理论上甚深。这个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现代人生活相当忙碌,而念佛不妨碍我们的工作。这是说明这个教学。

∵∵疏【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

∵∵大师在注子里面处处引经据典,没有一句话是没有根据的,这是他老人家的好处,绝不以自己假想、推测的话来交代后人。自己所想到的,原来经论里头也有,还是引用经典来发明,真正做到依法不依人。

∵∵疏【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

∵∵到后面,他会详细给我们说出他写《疏钞》的态度,以及引用经论的例子。

∵∵疏【消归自己者,明不专事相,究其归着,悉皆消化融会,归于我之本性。】

∵∵消归自性,在闻法修行上这一句非常的重要。我们听经就在会听跟不会听,会听的人,听了会开悟;不会听的人,听了就增长邪见,所谓「死在言下」,不开悟。读经也是如此,读经叫「死在句下」,死在字里行间,读死书。所有经论都是启发我们悟性、帮助我们开悟的,结果我们愈读愈不能开悟,愈读障碍愈多,这是不会读。怎么才叫会读?懂得消归自性,这叫会读,这个很重要。

∵∵如何消归自性?这个地方简单明了的跟我们说出,第一个不要着相,就是『不专事相』。现在一般人专门研究名相,名词术语搞得再好,不过是一部活的《佛学辞典》而已,不能开悟!所以学东西不可以死记名相。名相在佛法里面是教学的工具,是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你要运用它达到目的,目的是开智慧。所以,不可以专于名相,要在名相里面去参究归着(归宿着落)。佛门里面叫参究,不叫研究。研究跟参究不一样,研究是用第六意识,用思考。佛法不能用思考,思考是分别执着。佛法教你要离一切分别执着,你现在偏偏用一切分别执着,与佛法整个相违背了。

∵∵用心意识,这是开悟最大的障碍。参禅,离心意识就叫做参,用心意识就不叫参。心意识是什么?「心」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作用是落印象、落种子。「意」是末那识,它的功能是执着,我法二执。「识」是指第六识,第六识的作用是分别。换句话说,什么叫离心意识?简单的讲: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叫做参,参究。参禅要用这个方法,听经也要用这个方法,读诵还是用这个方法。乃至于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不离这个方法,你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就是开慧了,大彻大悟。

∵∵我们不晓得这个原理原则,天天念这句阿弥陀佛还是用分别执着妄想,那叫做盲修瞎练,只可以说念比不念好,为什么?盲修瞎练,阿赖耶识里头落着佛的种子。这样一说,这个境界就相当高,与最上上的禅、与最高的密,几乎是没有两样。这样说起来,我们初学的人恐怕这一生往生没指望了。诸位尽管放心,为什么?刚才讲,离心意识、消归自性,那的确是净土里面的上品上生,这是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你要懂这个门道,离心意识去念。这个法门最殊胜之处,就是凡圣同居土的带业往生,我们人人都有分了,为什么?可以分别、执着,也可以打妄想,还是能往生。这个我们一听,心里很舒服了,那我也有分,我也可以去了。凡圣同居土人人有分,实报庄严土不见得人人都有分,那是凤毛麟角。但是净土法门最不可思议的,生到凡圣同居土,那里面的享受、受用、境界几乎与实报土没有两样,也等于生实报土了,这是不可思议!

∵∵所以,不但很多人不相信净土,连许多菩萨都不相信。理太深了,可是事真的如此,你要是不信,不肯往生净土,这个殊胜的因缘当面错过,实在是可惜!古人有个比喻,好比我们得很重的病,现在遇到一个大夫,大夫一诊断,马上给你药,你一吃病就好了。你要是不肯服药,却问那个大夫,我这个是什么病?怎么生的?什么道理生的?你的药从哪里来的?药是什么性质,怎么能治这个病?要将这些统统搞明白,要去念几年医学院,到不了那个时候,你的命已经完了。净土的理就是如此,所以你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阿弥陀佛就好了,其他别问了。把一句弥陀念好,念到带业往生,就成功了。

∵∵功夫成片之后,确实有能力往生,这个时候就看你自己了。你是不是要快点去?还是要再过几年?再过几年,跟诸位说,不是贪图这个世界的享受,要懂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在娑婆世界修行比极乐世界难,既然是难,他成就高。所以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等于我们此地修行一天。我们难,我们这里修行一天,在他们那里要修一百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是生到凡圣同居土,想升一级生到方便有余土,要好几个大劫,时间很长;如果在我们这个地方修行,有几年功夫就行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