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七十集)∵∵1984/12∵∵

***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1-03-070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0二页:

∵∵疏【五教者,一、小乘教,所说唯是人空,纵少说法空,亦不明显,以依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未尽法源故。】

∵∵超越六道生死轮回,以这个为主。要想了生死出轮回,断见思烦恼,证人空就可以了,这个目的就可以达到。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是属于这个境界。比这个高一层的,就是大乘始教,始是开始,从小乘刚刚入大乘。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法修学有次第,也有不依次第。正如同现在教育界也是如此,依次第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这样念上去,按部就班往上提升;也有一些天才,他不须要依这个次第,甚至小学还没毕业他就可以念大学,中学可以不必念,当然这是很少数的人。

∵∵在佛法里面确实众生的根性不相同,虽然从大乘入,一开端就学大乘,多多少少要有一点小乘的基础。如果完全没有小乘基础,那真的是要天才或是再来人,普通人做不到。像禅宗六祖大师,那真正是天才,六祖那种根性的人,六祖之前我们没有看到,六祖以后到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也没有看到一个,所以那种例子我们不能学。六祖在五教里属于顿教、圆教,他一下就从这里入了,这是我们做不到的。

∵∵我们修学虽然一入佛门就学大乘法,而且我们今天大乘还不是始教,我们从大乘终、顿、圆,从这里入门。因此有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用了一生的精神苦修,不但没能入门,连消息都没有,这是真的。学到老了,你问他:你在佛法里头有些什么心得?他说不出来。纵然学禅,没有得禅定;学教,没有大开圆解;念佛,没有得一心不乱。用了一生的工夫,没有成就!我们看到许多人都是这种现象,这是因为他不懂教义,不晓得自己的根性。如果自己不是上根利智,我们循序按部就班求学,必定能有成就。

∵∵佛法与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修学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循序渐进,慢慢的在求进步。佛法里面把所有的根机分成两大类:一个是善根深厚的人,一个是福德深厚的人。当然有善根一定也有福德,他善根厚,福德差一点,这个情形很多;有的人福德深厚,善根差一点。这两种人都能入大乘法。什么叫善根?善根是讲信解。他听了就相信,信是善根;他一听就理解,所谓「一闻千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是善根厚。福德差一点,在行上比较疏忽,真正讲断烦恼,这一项他做的功夫不够;信解他有,行上就差一些。

∵∵福德多的人,这是善根少,他能信,解就差了,他没有这个能力,怎样给他讲,他也不能体会,他也不清楚,可是他有福报,福报是什么?他肯行。譬如你叫他参禅,他天天就打坐;你叫他念佛,他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不离口,他能行,这个人就福报大。这两种人都有成就,所以《弥陀经》上给我们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可见得只要有善根、有福德,决定能成就。两种都多,那就太好了,那就是上根利智;两种里面他有一种多、有一种少,都必定有成就,不会没有成就的。怕的是这两种都没有,对佛法半信半疑,又不甚理解,当然更不愿去做,这是不会有成就的。

∵∵疏【二、大乘始教。】

∵∵始教,大乘的开始,前面它通小乘,它含的有小乘教义,后面通大乘。所以在天台家判教就叫做通教,通前通后;在贤首判教叫始教,大乘始教。

∵∵疏【繇第二时,但明于空。第三时定说三乘,不许定性阐提成佛,未尽大乘至极之说,故名为始。有成佛有不成佛,复名分教。所说则广谈法相,少及法性。其所云性,亦是相数,以依生灭八识,建立生死及涅槃因诸义类故。】

∵∵这是简单介绍大乘始教的教义。『第二时』说空,『但明于空』。由法相宗来说,释迦牟尼佛最初出现是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说四谛法:苦、集、灭、道。说诸法,都是从法相上说,相是有的,这个叫第一时。在第二时里面,依遍计所执,说一切法皆空。遍计所执,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真实的。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已,没有这个事实,所以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般若里面的一分空义。这是第二时,说诸法皆空。

∵∵第三时,说遍计性空。唯识里面讲三种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性就是性质);依他起,「他」是外面,许许多多的条件才能现一个现象,这就是佛门所讲的缘起。一切法都是因缘聚合现的这个现象,有没有自体?没有。佛给我们说,人是四大、五蕴(四大五蕴就是缘)这些种种缘聚集起来现的相;四大、五蕴要是散了,这个相就没有了。我们想想看,人有没有呢?人没有,四大、五蕴有。你要是从这个地方恍然大悟,我们人没有生死。所谓生不过是四大五蕴聚合现的相,所谓死是四大分散而已。

∵∵四大,聚是它,散也是它,它没有生灭;今天科学家讲物质不灭,跟佛法讲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没有生灭。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都是聚,聚的时候现个相,散的时候相就灭掉了。所以相有、相无,这个是事实;如果说生与灭,这个不是事实;就是聚散是个事实,在聚散里头找不到生灭的意思。所以讲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佛门讲「了生死」,了是明了,彻底明了生死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搞清楚了。真正搞清楚了,生,你也不会贪生、也不会怕死,知道生死不是真实的,只是我们一个错误的看法、错觉,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产生一种错觉,错觉里以为有生死。这是讲依他起性。

∵∵圆成实性,「圆成实」是圆满成就。所谓圆满成就,眼前这个相没一样不是真实的,为什么?性是真实的,因此相也是真实的。古人举个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真的,器是假的。我有一块黄金,我今天高兴把它塑成佛像,金佛像;我明天不喜欢佛像,再把它塑成小猫、小狗;相不一样了,金在不在?在。现的佛像是金,现的小狗、小猫还是金,没有变,样样都是真实。所以佛门讲明心见性,明是心里没有迷了,破迷开悟了,悟就是光明,你所见到一切万事万法没有一样不是真如本性。明心就见性,性在哪里?没有一法不是性,全是性变现出来的。好比是金与器一样,你恍然大悟了,哪一个器不是金呢?你到银楼看金器,样样都是的,没有一样不是的。森罗万象、宇宙人生统统是自性变现之物,没有一法不是自性,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境界就叫做圆成实性。这些都是说的大乘教义。

∵∵『第三时定说三乘』,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不许定性阐提成佛』,这是教义里不赞成的。阐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断了善根的人,这种人不能成佛。其实,那个没有善根的人是不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当然是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哪里说是心外还有一法能建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佛在这个阶段没有究竟说,为什么?众生的根性、程度还不到;说了他怀疑,他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在这个阶段,教义只说到此地为止。《法华》会上「开权显实」,佛讲真话了,一阐提也能成佛,这才讲到究竟圆满。大乘始教没有讲到这个问题,所以说『未尽大乘至极之说』,这叫做「始」,这是大乘开始。同时在这个阶段当中,佛讲有成佛、有不能成佛,讲这些,叫做『分教』,分教就是有分别,叫大乘分教。

∵∵『所说则广谈法相』,譬如《百法明门》所讲的,「心法」讲八个,八心王,「心所有法」,我们今天讲心理作用,五十一种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也是属于心理作用,但是它是间接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作用。这种间接的作用,拿现在话来说,完全是一个抽象概念,决定不是真实的。心所有法是依他起的,是依心王而起;二十四个不相应,你找不到依哪个起来的,甚至它所依的很多,但是它决定不属于某一种法,它是从许多法里面产生一种错误的概念,所以事有理无。譬如时间,我们讲几分几秒,好像事情是有,我们约会我叫你几点钟到这儿来,我们现在讲经七点半讲到九点,事上有,理上确实没有。时间观念是从地球自转一周而来的,把它分作二十四个小时,一小时分成六十分钟,是这么分的。就在地球上,地球自转一周时间长短不一样,如果诸位到南极、北极,你去看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它六个月白天、六个月晚上,二十四小时怎么分法?你就没法子分了。你坐上太空船,飞到太空离开地球,这个地球上时间观念没有了。由此可知,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

∵∵空间也是如此,我们讲四方,四维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晓得地球是圆的,我们往东方走,东方走一走回来了,从西方回家了。所以方位也不是真的。我们在台北,基隆在我们北方,新竹在我们南方;如果我们到日本,基隆也是我们南方,不是我们北方,究竟确定的方位在哪里?没有,没有方位。这都是为了我们在生活上便利假设的,实际上没有,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事上有、理上无,我们要觉悟。觉悟之后也不坏这些世间法,为什么?大家用起来方便,我们约几点钟到此地,到时候大家就来了。虽然是假的东西,它有用处,可是你不能执着,你要执着一定有,那就错误了。像这些法,时间、空间,在《百法》里都属于不相应行法。色法就是物质,分为五根六尘这十一类。六根里有一个意根,是心法不是色法,所以意根归纳到八心王里面。所以色法只有十一类,心法有八类。这都是讲的「广谈法相」当中,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少及法性』,它很少谈法性,纵然说法性,意思还是法相里头包括的,换句话说,从法相上附带说一点法性。像《百法》就非常显然,一百法里面有九十四法讲法相,后面六个无为法,那是属于法性;讲到法性的只占到百分之六,讲法相的占百分之九十四,这个很显然的它属于大乘始教。『其所云性,亦是相数』,这刚才说了。『以依生灭八识,建立生死及涅槃因诸义类故』,它讲到生死涅槃都是依生灭八识来讲的,这个讲法不圆融。法相宗里面讲真如是凝然不动的;不像圆教,圆教里面讲的真如活活泼泼,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始教教义讲真如就是清净不动,它不随缘,这就是依生灭八识。依天台家讲法,八识有四种:生灭八识、无生八识、无量八识、无作八识。可见得一个名词有许多的说法,小教有小教的讲法,始教有始教的讲法,终教、顿教、圆教,各有各的讲法,意义不相同,浅深差别很大。

∵∵因此它讲生死与涅槃,无始以来一切法由于有六道轮回,由于有十法界,所以才有涅槃的证得。「界」就是因。其实要是讲真话,《华严》里面讲得最圆满,讲涅槃,涅槃是本有的;涅槃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本有的,我们今天虽然是凡夫,我们本有的涅槃没有失掉。佛在《楞严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六根的根性就是不生不灭的,六识有生灭,它这个教义就建立在此地。生灭八识,因此它才建立个有涅槃可证,有生死可了,这是大乘始教。往上一层也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生死涅槃等空华」,这是平等的。这是说始教的教义。终教教义就高了。

∵∵疏【三、大乘终教,繇出中道妙有,定性阐提,皆当作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故名为终。称实理故,复名实教。】

∵∵这是大乘教义的最后,也是最高的说法。这才说出『定性』,定性是指阿罗汉,『阐提』是没有善根的人,这些人都能成佛,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个教义才是究竟圆满。佛说法实在是用尽苦心,因为一切法的真实相本来是说不出来的,能说得出来的都不是真的。如果你要从说出来的这些言语文字上去找你的真性,要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相,那是决定得不到的,为什么?你会迷在文字、言语里面,你得不到真相。你要想得到真相,言语文字好像是指路碑,你寻着这个方向,但是要舍离言语文字,这样才有可能悟入实相。这是佛教学正当的方法,真实用心之所在。

∵∵如果从文字表面上去求,充其量你不过是止于大乘始教而已。终教的教义要悟入,要离开言语文字,但是也不能不要言语文字。好比我们走路,指路牌很重要,不能不要!但是那个路牌并不是说就是这个地方。我们从外县市到台北,到达台北界线上「台北市」的牌子,以为自己已经到台北了。那牌子是台北吗?不是!如果把牌子插在别的地方,那台北在那里了,那个不是的。但是它能指引你到达目的地。佛的言语文字,经典亦复如是,你要晓得它的性质。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法,佛法也不能执着,才能找到你的真如本性。

∵∵『中道妙有』,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不能把它看作两桩事情。《心经》文字虽然少,意思非常的深,对这个道理说得很透彻。譬如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讲法相,空是讲法性,这就说明法相跟法性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你要见性,在哪里见?在相上见,离了相,哪来的性!譬如黄金,金比喻性,金器比喻相;我要黄金,你拿佛像来,我不要佛像,我要黄金;你换成一块金砖来,我不要砖头,我就要黄金;拿一大堆金镯,我不要镯子,我要黄金;你的金从哪里拿来?你决定找不到,原来这些相就是金!你明白这回事,我什么都要,佛像也要、砖头也要、镯子也要,什么都要,为什么?统统是黄金。

∵∵见了性的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是法性,统统是自性,叫明心见性。人要到这个境界,他心在一切万法里面自然就平等了,为什么?全是自性,一性无二性。生佛平等,自己与诸佛平等,与一切众生平等。心地清净,为什么清净?他一切法里头没有取舍了,他晓得都是自性变的,取舍没有了,心清净了。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同体慈悲心,知道一切万法是自性变现的,一切万法是自性建立的,他怎么会不慈悲呢?所以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万法与自己同一个本性,所以这个慈悲心是自自然然流露的,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是见性,见性成佛。见了性,我们就叫他做佛,这是佛法的真实义。

∵∵『定性阐提』,就是定性声闻、定性阿罗汉,他也能回小向大,也能成佛作祖。阐提是没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他没有遇到缘,遇到缘,他的善根也能显发,他也能成佛。这是大乘佛法至极之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何况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说得更圆满、更究竟。『故名为终』,这是大乘终极之说。『称实理故』,讲的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理体。

∵∵【所说则多谈法性,少及法相。】

∵∵这是大乘终教教义,对于法性上说得多、讨论得多,法相上就说得少;相是假的,性是真的。

∵∵【其所云相,亦会归性。】

∵∵纵然是讲法相,譬如讲三世、讲五阴、讲世间、讲出世间,这些统统是假名;又说「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这是这个阶段的教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