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你若贫穷,何不以德立世?你若富有,何不以善示人?」这种心态才是真正可以使人在世间立住脚的,也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因此当我们试图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贫穷和富有的时候,不要只是从表面的物质多少来着眼,而是要从这个人的心灵是否富有来定论。

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经典代表作梭罗的《湖滨散记》,写的是梭罗在华尔腾湖畔的林地中自己开田种地,体验最基本的生活消费,从而证明简朴生活的可能,并表明只有心灵的富有才会真正提升生命的品质,即「多馀的财富,只可以购买多馀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是金钱根本无法买到的」。这里所说的灵魂的必需品和金钱丶物质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个人自我提升的内因。

正心诚意改变人生

「心者,一身之主也」,人的一切言行都发自心灵,所思所想也由心灵决定,人生的烦恼纠缠要靠心灵的解脱来解决,而人生的幸福也是由心灵的自我提升来实现的。四书之一〈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修身的关键也就在「正心丶诚意」等修心功夫。可以说「修心养性」就是儒学的核心,而修心的最终结果是使人成圣。心正了,意诚了,心灵得以提升,不仅人做得好,更有缘成圣成贤。

在《论语》中,子贡有一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谁愿意贫贱?但不想贫贱却难免会有贫贱的时候;谁不愿意富贵?富贵可以使人享受荣华丶名利双收。子贡认为如果在贫贱时仍然保持自尊,而不去奴颜婢膝地谄媚。如果在富贵时能守住自我,而不去骄横跋扈地欺压别人。能做到这样算是不错了吧!

子贡所说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其意相当。但是这些毕竟还是要靠自我的强制,尤其是贫贱时是否自暴自弃则难以预料,富贵时是否还有怜悯之心也不得而知。

因此孔子认为,身处贫贱之中,能乐观地生活,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与追求,不失去自我的尊严,拥有健康与豁达的心态。身在富贵之地,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对上不卑,对下不亢,不失去怜悯之心,这才是更好的生活态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